飄天文學 > 戰國大司馬 >第436章:叔侄
    “我僅以我的名義去見那蒙仲。”

    最終,田泰做出了決定,即以自己的名義去見蒙仲,儘可能地隱瞞他父親田章此刻並不在齊軍的真相。

    但此舉是否能夠騙過蒙仲,說實話田泰與田達都沒有什麼把握,但不可否認,這已是當前最佳的辦法了。

    待田達告辭離去後,田泰獨自一人躺在兵帳內的草榻上,看着那份來自蒙仲的書信。

    作爲田章的次子,他今年三十餘五,比蒙仲大十歲,然而按照輩分,他卻得喚蒙仲一聲叔父,每每想到這事,田泰難免有些尷尬,有些叫不出口。

    好在他那位‘小叔父’亦相當了不得,十五歲時即被趙國的趙主父看重,十六歲時在宋國逼陽擊退他父親田章,十七歲時赴魏國,於伊闕之戰力挽狂瀾,助魏韓兩國擊退秦國的進犯,被魏王遫拜爲郾城君。

    而去年更是助趙國的奉陽君李兌擊破秦函谷關,統帥魏、韓、趙、齊、燕五國聯軍一路打到秦國的西河郡,此赫赫戰功,比較他田泰的父親田章亦不遑多讓,倒也有資格讓田泰放低身段喚一聲小叔父。

    只是……

    這位小叔父來的不是時候啊。

    放下手中的書信,田泰的腦袋中不禁回憶起他此次之所以假扮其父的原因。

    此次,齊王田地下令第三次進攻宋國,其實有兩個原因。

    其一,即魏韓兩國與秦國談判失敗,魏韓兩國傾盡舉國力量繼續討伐秦國,這意味着魏國將無力支援宋國;

    其二,則是因爲宋國出現了內亂,宋王偃與宋太子戴武父子失和,且宋王偃將太子戴武流放。

    戴武遭流放一事,引起了宋國——尤其是郯城一帶軍民的強烈悲觀情緒,當地軍民對宋王偃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齊王田地得知此事後,認爲這是攻佔宋國的絕好時機,是故毅然起兵伐宋。

    宋國弱小麼?

    當然不!

    否則,宋國如何能兩次擊退齊國的入侵?

    當然,這兩次的敗北,也跟齊國自己輕敵有關,而這一次,齊王田地不再輕視宋國,決定傾盡全力佔領宋國。

    既然要傾盡權力,那麼自然要請在封邑養病的他齊國名將田章來支持這次征討宋國的行動。

    於是乎,臨淄的使者便來到了匡邑,以齊王田地的命令,要求田章出任討伐宋國的統帥。

    但遺憾的是,此時田章的身體狀況已無法支撐他擔任這項重任,而更要緊的是,田章本身堅決反對討伐宋國。

    在得知齊王田地的決定後,田泰記得他父親強撐着病軀向齊王田地寫了一封書信,在這封信中,田章尖銳地指出,此時發兵攻打宋國,是一件非常愚蠢的決定,因爲宋國有蒙仲,別看蒙仲常年在魏國,可一旦齊國進攻了宋國,就無疑得罪了蒙仲,蒙仲是什麼人?那是魏國將來的大司馬,得罪這等人物,他認爲齊國日後必定不得安寧,哪怕他齊國這次順利地攻佔了宋國。

    在這一點上,田章着重強調了蒙仲在帶兵打仗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五國聯軍攻破函谷關這件事——雖然當今世人都知道聯軍的統帥是趙國的奉陽君李兌,但知曉內情的人都知道,真正攻破函谷關的人是蒙仲,而不是李兌。

    「……倘若大王一意孤行,待蒙仲挫敗秦軍凱旋而歸之時,即我齊國面臨滅頂災難之日。」

    田泰親眼看到父親在信中寫下了這般肯定的句子。

    除了強調攻打宋國不可行,田泰記得他父親還在信中重提了一件老生常談的問題,即蘇秦極力教唆的真相。

    田泰知道,他父親田章從來都不相信蘇秦,始終認爲蘇秦是某個國家派來禍害他齊國的奸細,但遺憾的是,齊王田地根本不相信田章的判斷。

    這次也是如此,面對田章強撐病軀寫信勸說,齊王田地並沒有聽取,而是在得知田章無法再統兵出征的情況下,在回信中要求田章推薦能夠勝任此事的後輩。

    正是這封回信,氣壞了臥病在牀的田章,田泰清楚記得他父親在看到那封回信後氣得一口氣險些沒喘上來,繼而大罵‘昏君誤國’,罵齊王田地‘終將葬送祖宗社稷’,繼而,病情也變得更加惡劣。

    待父親冷靜下來之後,田泰記得兄長田孺與父親商量了一下。

    商量的內情,田泰大致都瞭解,總結下來也不過是屈服於齊王田地的意志而已——沒辦法,王權的威嚴,怎能抗拒呢?

    更何況,齊王田地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田地這個‘暴君’分量,可要比宋王偃的‘暴君’分量更足,至少宋王偃不會因爲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致使國庫虧空,更不會因爲國庫虧空而強行收回國內公族、貴族的封邑。

    宋王偃雖然殘暴嗜殺,但對於那些願意追隨他的臣子,還是非常大方的,更要緊的是,宋王偃從來不會在修建宮殿方面花錢——自昏君宋闢公以後的兩任宋國君主,即宋剔成君與宋王偃,這兄弟都不修建宮殿,而是將錢財用在發展國力方面,唯一的區別在於,宋剔成君重視國內的基礎建設,而宋王偃則注重增強國家的軍隊,不斷的擴軍、擴軍、再擴軍。

    相比較宋剔成君與宋王偃,其實齊王田地才更像是一個暴君。

    但這位暴君,在齊國仍然有着不可侵犯的至高權力,任何膽敢違抗這位君主的人,皆遭到了清算,田章本人當然不懼,但他的兒孫,未必有這份仗持。

    最終,爲了保護自己的家族、兒孫在自己死後不被齊王田地記恨,田章最終還是默認了齊王田地的伐宋決定,派次子田泰跟隨伐宋的軍隊一起行動。

    其實田章也有他的私心,這不,在田泰臨行前,田章將次子召到病榻前,囑咐田泰此去宋國爲他辦一件事,即儘可能地保全與他師弟蒙仲有關係的人。

    比如蒙仲的義兄惠盎,這位惠子的族侄、莊子的世侄,能保全儘量保全,畢竟殺死惠盎不但是得罪莊子、蒙仲,還會得罪儒家,要知道惠盎那可是一位‘雖非儒家弟子但勝似儒家弟子’的賢臣,儒家思想這些年來之所以能在宋國傳播,惠盎功不可沒。

    再比如蒙仲的族人,即蒙邑的那些小家族,田章叮囑田泰,倘若齊軍日後攻破蒙邑,一定要想辦法保全那些蒙氏、樂氏的小家族,勸說他們遷移到齊國。

    用田章的話說,做成這件事有兩個好處,其一,即留個人情給蒙仲,讓蒙仲日後對齊國也能稍稍手下留情些;其二,既然蒙氏一族能出現蒙仲,那麼必然還會出現其他的人才,倘若能勸說蒙氏歸順齊國,那麼說不定日後就會有不亞於蒙仲的蒙氏人才在他齊國出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