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魏王侯 >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
    “福州還是亂糟糟的。”徐行偉道:“我的意思,地方治安不靖之前,明達不宜輕至福州,以防意外。”

    魏翼頗爲不滿的道:“鄭提刑雖然和我們一條心,但他行事實在是太不得力,前幾天我叔父寫信給我,他天剛擦黑的時候出門會客,剛出門坐車就有一股強人上來搶劫,還好隨侍的家丁得力,打跑了賊人……這可是在福州府城啊,明達,子張兄,我們從小到大是在福州城裏長大,哪曾聽說過這樣的事情?現在那些賣肉燕,扁食,肉糉,煎牡蠣的小販子都不敢在天黑後出攤了。其實,就算是白天也一樣有人搶掠,那些偷兒,就是明目張膽在路上偷竊,甚至在青天白日翻牆搶掠,乃至奸、淫婦女,哭叫聲到處都有。”

    徐行偉也是皺眉道:“我家每天都派壯丁在街上巡邏,捕盜營的人太不得力,捕了一批又冒出來更多的,自我記事時起,福州就未有如此混亂的時候。”

    “鄭裏奇並不是不得力。”徐子先道:“他是老刑名,老提刑,將來福建路的治安我還要倚重他,再耽擱下去,鄭提刑的威望就提不起來,將來想用他也難了。至於福州之亂,不僅是福州,建州是軍官,你們去建州便知道了,大量百姓壯丁從賊,李開明嘯聚十來萬壯丁,連家小是好幾十萬,都是搜刮的大戶紳糧的家財,地方空虛破敗到極處,若非駐軍鎮守並實行軍管,建州變亂要比福州厲害百倍。至於福州盜匪爲患,不光是流寇犯境帶來的流民和破家的百姓爲盜,而是賦稅過於沉重,百姓苦於賦役久矣,能忍的就忍,不能忍的,原本就非良善之輩的,當然會藉機生事,以求一逞。提刑司的差役,捕盜營的廂軍,原本也就能應付承平時節的光景,而以眼下情形,卻是超出了提刑司的能力,鄭提刑非不出力,亦非不想出力,實在是無能爲力耳。”

    這一番話說的徐行偉和魏翼等人俱是點頭贊同,徐子先闔目沉吟片刻,說道:“原本是想着叫福州再亂一陣,以叫人知道厲害,現在想想還是偏頗了,受苦的無非是百姓,深宅大院的人又何以爲苦?我已經到了眼前這般身份地位,也無需用這些小道伎倆來行事了。子張,你執我之令,我叫林紹宗協助你,這就對福州實行軍官吧,犯禁爲盜者,皆以軍法從事。”

    徐行偉身形一震,說道:“這是要殺的福州人頭滾滾啊?”

    “當然先下曉瑜知會,”徐子先笑道:“不教而誅不行,但說了不聽,殺之也無可憫之處了。”

    徐行偉知道這也是徐子先的苦心深意,自己從北伐戰場返回,雖然軍政事在討建州的戰事上立功不小,自己這個主官也接受了考驗。但在幕府和軍中,徐行偉的資歷都是太淺,此次再平福州之亂,殺伐決斷,算是給了徐行偉在幕府中最堅實的一步臺階,此步走穩了,日後再有展布,也就從容的多了。

    “臣只有多謝主上信任了。”平時閒談,徐行偉和魏翼都是與徐子先彼此以字相稱,這幾人都是少年好友,徐子先堅持如此,魏翼和徐行偉等人也不會過於拘束和緊張。

    但有任務交辦下去,徐行偉還是畢恭畢敬的站起來,舉兩手至眉間,長揖後再接令。

    徐行偉接令後就出門,不再有片刻耽擱,魏翼也有事情,送徐行偉出門後,魏翼就直接坐船回澎湖。

    只有徐子先,方少羣在屋裏,陳正志放鬆了很多,翹着腳笑道:“子張兄總是這麼一本正經,這一次平盜亂的事交給他,還有開闢幕府在府城的基業,徵辟房舍,我看,有的是世家大戶要頭疼。”

    “不光是頭疼,還會脖子疼。”徐子先看看方少羣,轉頭對陳正志道:“大兄知不知道,城中有一些勳貴子弟,藉着四方混亂,趁機招攬諸多無賴遊俠,在福州府城和四周城鎮村落大肆搶掠,或是綁架,或是勒索,或是偷盜,或是明搶,而廂軍捕盜,城守諸營,這些勳貴子弟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就算不敢公然枉法,但私通消息,給便利,這些總是能做的到。是以賊亂難平,也是有這其中的關礙在。”

    陳正

    志初時還不以爲意,聽到後來,肅然道:“這其中有沒有我們昌文侯府的人?”

    “這當然沒有。”徐子先道:“昌文侯府家規甚嚴,怎會有子弟做這樣的事。我今日和你說起此事,是要你回頭先去和岳父大人打個招呼,此次不僅是要痛殺盜匪,對涉案的勳貴只要查有實據的也會以法度來處之,城中勳貴盤根錯節,如果有人找到岳父大人請託,請他務必不要攬事上身。”

    “我明白了。”其實陳篤敬前一陣還見過徐子先,但徐子先沒有當面說清,反是叫陳正志帶話,陳正志聽聞之下已經明白過來,當下笑道:“我會苦勸父親莫觸怒秦王殿下,雖然疏不間親,但外戚干政是大忌,最好令得父親大怒,用几杖打我幾下纔好。”

    徐子先聞言大笑,對陳正志道:“大兄果然是聰明人,不必多說便明此間雅意。”

    便是方少羣也忍不住瞟了陳正志幾眼,徐子先要在福州大開殺伐,其中頗多勳貴子弟涉足其中,也肯定有不少武將和文官吏員,殺伐之下,人們不敢怪罪徐子先,對秦王殿下心存畏懼,但對陳篤敬等人則會心生抱怨,特別是寄望陳篤敬救援的勳舊人家,往常都有交情在,若陳篤敬堅持不救,則必定會使人心不滿。而此前鬧出動靜,陳家在事發前就表明態度不涉足軍政之事,那麼怨氣也不會往昌文侯府去。

    “幕府安排,未知王上有決斷沒有?”衆人散去之後,方少羣對徐子先道:“不知道王上是按天策府舊例,還是按此前大魏開府的規矩?”

    “此前我東藩就有諸司,和舊例取長補短,斟酌辦理吧。”徐子先道:“舊例有可用之處便用,但還是要切合眼下的實際,不必太多拘泥。”

    “希望大王早定幕府。”方少羣神色嚴肅的道:“多少人也是翹首以盼了。”

    徐子先輕輕點頭,知道方少羣這樣不重功名利祿的人方而敢說實話,而對很多人來說,封妻廕子,升官進爵都是渴盼之事,這是人之常情,也不必爲此小窺於其人。

    ……

    徐行偉奉令之後便帶着屬員,從吏,匆匆趕至港口。

    岐州這裏相當太平,天清氣朗,港口處船泊不多,很多大船初至便走,小船則穿梭港口內外,如游魚往復,更是顯得忙碌異常。

    除了運糧,運物資,還要搬運士兵,吏員,來往商行人員等等,也有一些從東藩出來的百姓,還有零星往東藩去的,多半是此前家人就在島上,此時戰亂平息,又開始陸續往島上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