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漢的光芒 >第五百二十章 折騰?好,滅了吧!
    那漢子也是個豪爽脾氣,見對面禮敬自己三分,亦是投桃報李,急忙起身回禮道:“在下李陵敢問足下”

    “在下司馬遷。”

    “呀”

    兩人都愣住了,似乎是久別重逢,又似乎是人生如初見。

    顯然,兩人都或多或少地熟知對方的存在,只是無緣相見而已。

    “哈哈哈,在下雖孤陋寡聞,卻也聞聽過太史公之名,是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然一表人才,玉樹臨風,氣度不凡啊。”

    如此誇獎,司馬遷倒是有些不太好意思了,輕咳一聲道:“原來閣下就是李都尉,如此英雄氣概,真乃將門之後啊”

    既然是心儀已久,知曉三分底細,也就少了許多客套。

    見李陵無座,索性拼桌。

    司馬遷立即熱情地邀了李陵入座,又加了幾樣菜蔬,幾壺好酒,乾脆喝起酒來。

    兩人相逢恨晚,一見如故,邀杯請盞中,互訴傾慕,慢慢地時間流逝,一個時辰之後,兩人都有些醉了。

    當晚,

    三人就在此處住下了。

    書童一人在隔壁,司馬遷和李陵也不計較別的,只是本着多說說話的目的,要住在一起。

    這間房裏,中間的一個案幾之上還放了些醒酒的果品,以供兩人解酒,兩人無所拘束,像一對老友,躺在牀上,看着那朗朗的月光從窗口照進來,直接灑在牀前。

    而不遠處,也有動靜,傳來了渭河的不斷濤聲,拍擊相和,兩人的心境也像這滔滔渭水,沒有停歇地生出波瀾,進而鼓搗,在胸間滾動了。

    “哎,將軍不是奉命在酒泉把守麼,如何到了此地”

    司馬遷問道。

    “唉”李陵喝一口茶便道,“這五月本來就是祖父的忌辰,蒙陛下恩准,在下這才得以迴天水祭掃了祖墓,又到藍田替灌強世叔看了看莊園,也替他祭掃了祖墓,祖父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灌強世叔了。”

    司馬遷眨了眨眼,十分感慨地道:“那還真是巧了,在下也是回鄉祭祀父親的。”

    他還告訴了李陵,他近來正在撰寫衛青、李廣等將軍的列傳。

    這一份列傳,他只想憑自己的本心寫,有錯或有功,從心而書。

    他覺得漠北之戰,李廣將軍失期想要自刎,未果,與大司馬貪功脫不開干係,有着必然的關係,而且對朝廷不了了之的態度也覺不公。

    衛霍兩家得到的恩榮太多,即使是衛青霍去病二人不爭,他們族內也不是什麼善類,終歸是會恃寵而驕。

    而這,

    引起了司馬遷的不舒服。

    “嗯,不錯,有其道理,那仁兄打算如何來寫這一段呢”

    “簡單,家父當年就曾經反覆教誨在下,爲史者其事須核,其文須直,必定錙銖必較,不會虛美,不忍隱惡,在下不敢違背父訓,更不敢違逆史德,有則載之,當秉筆直書。”

    司馬遷說着就坐了起來,“還有,包括陛下在這件事情上的曖昧態度,在下也不會迴避的。”

    李陵並未多計較,笑道:“無礙,記着吧,都過去了,平常心視之。”

    司馬遷深表讚許:“對啊,冤冤相報何時了,難得將軍不計較大司馬之責,敬重先人,如此襟懷,令在下佩服。”

    “其實祖父這一生,從來英名蓋世,然爲策應漠北戰役,祖父特地徵召家鄉壯士,孤軍深入,致使三千隴西子弟葬身大漠,不僅祖父沉痛反思,在下亦深以爲此不可取,仁兄不可忽略,要以此警示後人。”

    李陵又道。

    “那是史家同樣不可隱瞞陛下的錯誤,千秋興廢,以史爲鑑,自古以來史不可亂,史一亂,咱們的根就沒了”

    司馬遷頻頻點頭。

    他覺得此時兩顆心又近了許多,在這朗月當空的夜晚,他爲自己找到了知音而欣慰。

    這時候,隨着交談漸入平息,不知不覺中已是月上中天,門外亦是夜風徐徐。

    毫無睡意的李陵不改將門之後的氣概,對馬有種特別的喜愛,一高興就想騎馬:“這樣的月夜裏,披銀載夢,我們何不策馬奔騰,以盡其興。”

    司馬遷笑道:“賢弟啊,你總忘不了馳騁疆場,可別忘嘍,這個時候城門早已關閉,如何出得去呢”

    “額,可不是麼”

    李陵摸了摸後腦勺,憨憨地笑了,“嗯,既是毫無睡意,又有興致,那我們不如就對着這月亮,做竟夜之談如何”

    司馬遷點了點頭

    待那雄雞在城中唱出第一聲晨曲時,書童睡醒後只見隔壁燭燈還依舊亮着,驚異地跑過來問道:“敢情兩位大人這是一夜未眠啊”

    兩人只看着書童懵懂的模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書童不解:“大人爲何發笑”

    司馬遷也不給回答,道:“快收拾行李,咱們回京吧”

    他在京城住的是祖父留下的府邸,不過剛剛進得府門,府令就稟報道:“今兒黃門來過了,說要您明天一早到宣室殿參見陛下。”

    “沒有說是何事麼”

    “沒有說。”

    第二天,李陵早早地就來到了塾門,但沒有進去,因爲包桑告訴他,陛下正和丞相與貳師將軍議事,要他等候。

    而此時此刻,宣室殿裏的氣氛卻顯得異常的緊張沉悶。

    蘇武被扣一事,使朝廷很震驚,劉徹暗道一聲歷史真準,便迴應羣臣,覺得這一仗非打不可,他不能容忍一個敗國之主如此不講信義,出爾反爾。

    朝堂之上,在大宛之戰中春風得意的李廣利,更是隨着劉徹的意思推波助瀾,力主開戰,而且還主動請纓。

    可是,他的請求遭到了包括公孫賀在內的外朝和侍中官員的反對。

    劉徹正欲說話,突然外面傳來戰報,是什麼內容

    漢胡郡呼邪單于出動了,不告而戰,直撲匈奴大營。

    他還回復了一封上奏,什麼上奏上面就一句話:還折騰,好,滅了吧

    劉徹無奈,這其中還有一份他的鼓動,呼邪的舉動他又不好怪罪什麼,只好退朝。

    幾個月後,傳來了匈奴國滅,蘇武順利回來的消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