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秦時小說家 >第四百零六章 八世田齊
    “聖王臨世”

    “清徵之音迴環,幻化上古異象,然則,你等以爲真正的上古異象確如那般何其大謬也,天道大勢,後必勝今”

    世道變幻,上古之時的傳聞豈能夠代表今日,縱然是諸子百家的傳承,亦是日益漸新,一道道頂尖的傳承出現,絲毫不遜色先賢名宿們。

    收攏金色玉簫,踱步近前,掃視着那酒肆臨窗的三人,聽其言,輕輕一笑,這些人滿懷期盼聖王臨世,不過是一己私慾也。

    或許古之聖王卻有獨到之處,然則,古今不同,想要用上古的粗糙制度統轄今日諸夏,如果那些公室貴胄們喜歡,如何會等到今日。

    “是所謂,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衆,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爲巢以避羣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今有構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爲鯀、禹笑矣。”

    “有決瀆於殷、周之世者,必爲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爲之備。”

    此爲新鄭韓國公子韓非的五蠹之文,論述如今之人期盼的上古仁德之事,聽上去非常的大同,非常的完美,實則撕開面具,不過是一些邊角料而已。

    歲月前進,那些人不思突變,一心圖謀往昔的上古聖王之世,這就是諸夏動亂的根源,這就是理念紛爭的源泉跟腳。

    若非韓非有此銳利目光,豈能夠入秦王政的法眼,此文雖不顯,卻是將法治革新推向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不過前進的過程,爲其論證合理性。

    “若是老夫所料不差,你應該就是北冥子十多年前收下的那個弟子吧。”

    “身爲秦廷的道武真君,自然如秦王那般,頗喜荀況高徒韓非的文章,據說,秦王爲了一見韓非,還以身犯險,親入新鄭之城,國士之禮也。”

    “上古聖王的道理,能夠流傳到現在還未曾斷絕,自有其獨特之處,秦國篤信法家之學,嚴刑峻法多矣,非長久之道。”

    “縱然將來可以一天下,也斷然不會長久。”

    諸夏之內,能夠在精神靈覺上壓過自己與曠修、高漸離三人合力的境界,而且又是這般的年輕,出口而言法治,諸夏之內,也就只有一人了。

    只是想不到,今日會在這裏見到對方,將古瑟裝入錦袋之中,略整灰白的長袍,從座位上站起來,身軀微轉,便是看向周清,年雖大,眉目卻精光閃爍。

    “那些都是將來之事,一切未定,一切未可知。”

    “今日在這桂陵之城,見到三位,倒是機緣,希望將來還有機會同諸位見面。”

    對三人身處此地雖好奇,但也僅僅是好奇,他們三個不過是諸夏的一些閒遊散人而已,算不上什麼重要角色,拱手一禮,輕語之,轉身離去。

    身後的小靈、小衣未有出聲,跟隨離去。

    翻身上馬,便是尋着城中另一處酒樓,出大梁城數日,還真沒有好好的落腳歇息一二,至於,口腹之慾,自然也是沒有的。

    “前輩,剛纔那人便是秦廷的道武真君,道家天宗玄清子”

    “據百家傳言,其人是天宗千年以來,資質最爲驚豔之人,數年前的洛陽城中,便是鎮殺中山劍館的中山夫子,數次以一己之力鎮壓百家弟子,手段狠辣,心性非然。”

    “今日一見,還真有些傳聞的樣子”

    白色的麻布衣衫加身,柔順的褐色髮絲披散頭顱四周,隨着虛空風勢的減弱而隨意飄蕩,體態修長,神容俊朗,靈光閃爍的雙眸頗爲凌厲,渾身散發一絲拒人千里的清冷。

    收起手中的築,放入背後,剛纔前輩與那人相談,未有言語,細細聽之,神情詫異,目視那三匹駿馬的遠去,起身一禮,緩緩而出。

    儘管己身深處燕國,但近些年道家天宗玄清子的名頭還是知曉的,最開始知曉是從那些小說家囈語而出,後來便是一樁樁殺伐之事。

    “中山夫子的修爲境界距離悟虛層次,只有一步之遙,數年前便是被玄清子鎮殺,其修爲深不可測,如今又成爲秦廷的道武真君,深得秦王政信任。”

    “將來秦國東出,一天下大勢,此人必將成爲山東百家的最大對手,高漸離,你我雖初相見,但一曲相知,我所修爲陰陽家鄒衍一脈,洞悉世事運轉。”

    “將來你與他之間似乎還有不小的糾纏,還望你心中有覺”

    楚國宋玉上承羋原的歲月,也曾與莊氏一族的莊辛共同效力楚國,振興楚國,只可惜楚王好猜忌,莊辛離開,自己也離開。

    好在自己孤身一人,無事侵擾,莊辛所在的莊氏一族卻是遭劫了。在莊氏一族的打擊下,楚國王室的威名減弱,尤其是數年前李園襲殺春申君黃歇,亂政當國,自己便離開了楚國。

    當今諸夏,楚國本就孱弱,再加上李園的亂政,再有三戶家族的分化,楚國更爲之弱小了,反觀秦國,卻是日益強大,鄭國渠開闢以後,根基徹底鑄就。

    遊歷諸夏,桂陵之城相遇知音

    “秦國奉行商君法制,不復禮樂仁義,數年前王書而語,同燕國質子爲相,燕王應允,太子丹入秦,而秦將張唐卻不知所終。”

    “至今日,燕太子丹仍舊在被困秦國,此等不守信義之國,如何能夠一天下,如何能夠做諸夏的主人,秦軍虎狼,聞戰欣喜,禽獸也”

    燕國之內,太子丹歸國仍舊被許多人期待,其人多仁德,施行仁義,早已被看作是燕昭王的傳承者,諸夏大勢如此,更應該早日歸國。

    高漸離搖頭冷語,秦國僻處西隅,未得中原風華精髓,法治國度,不合聖王之道,觀百多年來的秦國行事,多爲霸道,多爲虎狼,不合諸夏之民之心。

    “燕丹之事,我也有耳聞,此事卻是秦國失信,不合大義。如同百年前誆騙楚國懷王一般,如今不過是故技重施罷了。”

    “只是,我等均爲散人,文武兩不通,又如何能夠做得了什麼”

    聽宋玉與高漸離相談片刻,一旁始終站立的曠修終於出言,身上的衣衫略顯陳舊,揹負長琴,身爲趙人,對於秦國也沒有好感,但縱然想要出力,又不可能有所作爲。

    秦國強,趙國弱,更有而今趙國朝堂奸佞橫生,如此下去,待秦國東出之時,趙國定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數十年前,趙國已經付出過一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