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秦時小說家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內聖外王(大章)
    “在下房中家務成,敢問道家玄清子,房中之術可合天道乎”

    身着道衣玄袍,中年模樣,眉目頗爲俊朗,束髮而冠,登至高臺,拱手一禮,自報家門,隨即探尋問道,渾身上下彌散一股奇異玄力。

    “上古道曰:愛精養神,服食衆藥,可得長生。然不知交接之道,雖服藥無益也。男女相成,猶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會之道,故無終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漸,能避漸傷之事而得陰陽之術,則不死之道也。”

    “如此,有何不爲天道”

    房中家

    此家脫胎於道者,有些像神仙家,有些像經方家,但那羣人號稱房中家,乃是擅長房中之術者。何爲房中術,節慾養生保氣之術是也。

    上古道者的傳承大體可分三類,三類皆可證就大道,證就乾坤相合的無極太初之道,一者爲房中術之脈,一者爲服食天地奇珍之脈,一者爲煉氣吐納之脈。

    而且,這三脈均有成就大道之人。

    房中術一脈,諸夏傳聞,上古人皇軒轅氏,便是御女三千證就大道,成就長生不老,消失不見,隨其後,有黃帝內經、素問之法流傳。

    服食天地奇珍一脈,諸夏傳聞,千年以前,有彭祖在神農大山遇到一隻身披五彩翎羽的鳥兒,將其捉拿,烹飪喫之,此後,長壽無盡。

    煉氣吐納一脈,則是爲主流之道,數百年來,聲名最盛的便是祖師老子,短短十年,與道合真,身融萬物,消失不見。

    “房中術既通大道,玄清子以爲要理何在”

    那房中家務成再問。

    “容成子先賢有言,以四時爲輔,天地爲經,順從天道自然,採納乾坤精氣,陰陽相合,性命交修,陰陽皆生,陰陽不死”

    “即所謂,順陰陽,天人合一”

    容成子之人歲月不知數,諸夏傳聞祖師曾見過對方,故而得道,但夢迴春秋的時候,並未感知此事,想來是道者的先賢杜撰。

    雖如此,但此人道理相傳,留存道家經閣之內,周清閱覽之,覺得後世楊朱之道未必沒有受其啓發,一語而落,迴應務成。

    “房中家傳承久矣,數百年來,未得入大道乾坤之人,玄清子以爲何也”

    聞周清迴應,務成喟然長嘆,是啊,那個道理自己昔年也從天宗赤松子口中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又是一回事。

    心中悵然久矣,房中家傳承直追軒轅黃帝,今日衰落,何其慚愧。如今機緣遇到道家天宗玄清子,萬法同源,再問之。

    “心誠自然,保性全真”

    “若可,不入慾望,得無窮妙處,不可,沉淪凡俗,大道遠矣”

    迎着房中家那人禮拜過來的姿態,周清拱手回禮,一言以蔽之,在經閣的記載中,房中家與道家天宗、人宗多有來往,師兄赤松子也向他們學道,也曾修習過房中術。

    只可惜,觀師兄如今的修煉狀態,在房中術一道上,似乎並沒有把握精髓,把握住性命交修的核心精髓。自地支圓滿以來,與白芊紅、焰靈姬雙修,多得自然妙處,無異樣加身。

    “萬法之道,殊途同歸”

    “妙哉”

    那房中家務成再次一禮,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四周朗聲而語,走下論戰高臺。

    “妙哉”

    “萬法之道,殊途同歸”

    隨其後,四周百家諸人再次異口同聲,聲音震盪整個論戰堂,從名家頓弱以來,道家天宗玄清子屢屢勝過百家之問。

    儘管其中多爲提問,並無真正的辯駁之處,但數百年來,道家的理念諸人盡知,縱然辯駁,也超脫不了道家祖師老子的微言大義。

    數百年前,連儒家孔丘都曾問道,他們不過小小的百家,何敢刁難。更甚者,論戰高臺上的那位少年道者,不僅僅是道家天宗玄清子,更是如今霸絕諸夏秦國之道武真君。

    於情於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未幾,又有一小家傳承之人近前,這等稷下學宮盛事,不僅僅是爭鳴論戰之人的盛事,也是他們這些小家的機會。

    如果道理新穎,得到在場諸人的認同,說不準便會有擴大傳承的機會,雖然,這種機會很小,但小家之路,本就坎坷,有機會、有希望,總比什麼都沒有強。

    一個個小家之言探尋,周清一一回應。

    端坐於高臺上,俯覽高臺下的諸多百家同道,舌論百家之人,不自覺,周清似乎感受到諸子百家對於傳承亙古的極大希冀。

    三百多次爭鳴論戰,能夠在其中力壓羣雄的終究是少之又少,非有真正包羅萬象之道理,窮盡萬物之玄妙不能夠做到。

    一家家從眼前而過,虛空之上的驕陽流轉,時間過的很快,剛入論戰堂僅僅巳時初入,如今,已然午時而顯,當然,未曾論戰的百家越來越少了。

    “在下儒家公都子,敢問玄清子閣下,數百年來,春秋之世漸行漸遠,戰國亂世而起,緣何儒家之學未能得列國之王所用”

    終於,伴隨着又一道身影踏上論戰高臺,整個廳堂之內悄然間歸於寂靜,遍觀四周諸子百家,唯一還沒有上場的大家,也就只有儒家了。

    儒家之學,數百年來,紮根齊魯,每一代都有先賢出,孔丘離去,麾下弟子雖將儒家八分,但八分之後的儒家勢力更大。

    待到孟軻一統儒家上下的時候,整個儒家在齊魯的大勢鑄就,更有數十年來荀況在齊魯之地的影響,儒家與小聖賢莊的名氣震盪諸夏。

    目光所至,此次儒家上臺爭鳴論戰的不僅僅是儒家弟子,更是儒家當代掌門公都子,師承孟軻,可爲名宿,親自論戰,無形之中,以展道家天宗玄清子之名。

    一語出,引得論戰堂內百家更爲矚目,雖然公都子此語有些自謙,但實則數百年來的諸夏列國之中,以儒家之道治國者。

    有

    然,多敗亡

    這不僅僅是儒家一家的問題,在場其餘自忖道理不弱的百家之人也想要一聽其中緣由,推及己身,若玄清子之言妙哉,未必不是機緣。

    “公都子之問,可是有些難爲玄清也。”

    “不過,簡單而言,也不無不可。數百年來,諸子百家興起,百家之學,各有其道,我道家之學多爲出世之學,故而,並不在意。”

    “但是,百家之學多爲入世之學,列國紛爭,是故,君可不行百家之道,而百家之道欲要行之,必要通過君王,公都子以爲然否”

    觀儒家公都子上論戰堂,周清從條案後起身,道禮而下,呼吸之後,二人均未入座,相聚未遠,立於高臺,環顧四周,略微沉思,出言迴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