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最強主宰 >第130章 天災?不存在的(1更)
    0130、天災?不存在的!

    雖然要聽醫生的話,但劉辯着實躺不住。三寸人間 .yanqingshu.

    這不,午時稍過——

    劉辯支開唐姬,在荀彧、太史慈的陪伴下,前往田間查看情況。

    經過一天一夜,以及百姓們的通力合作,城南、城西、城東開通三條主線河流。

    然,張遼、徐晃、朱儁等人,爲防止疏通不便,依舊開動小股支流,匯聚主線,再流向洛水。

    永寧縣令長,在得知陳到的消息後,調動軍民配合開渠的同時,加固永寧防線,謹防大水衝進縣城。

    雖然劉辯沒有讓他這麼做,但卻非常滿意。

    畢竟,劉辯最初之所以猶豫,正是擔心大水衝進縣城,屆時遭殃的必然是百姓。

    如今河渠開通,大水繞城而過,百姓們安然無恙!

    這不,隨着劉辯的到來,剛好遠遠的看見永寧縣令長,正與楊彪、朱儁等人在一塊。

    然,即使此處開通數條水渠,可田間仍舊存在積水,泥濘不堪。

    劉辯伴着滿面愁容,靠近楊彪、朱儁等人。

    很快,衆人面向劉辯紛紛見禮、作揖。

    永寧縣令長年紀大,鬚髮皆白,眼看着弘農王康復,不顧地泥濘,屈膝跪地連連叩首,痛哭不已。

    劉辯知道他的心情,很是感動,卻說:“本王如今已經康復,無需擔心,快些起來吧!”

    旋即,太史慈在劉辯的授意下,將縣令長扶起。

    隨後,縣令長擦去淚水,將開渠之後的情況一併告知。

    眼下田地仍舊存在積水,劉辯已是愁苦萬分,即便河水匯入洛水,恐怕永寧的田地也好不到哪去。

    結果,縣令長的一番話,使得劉辯大爲喫驚。

    “大王,水渠開通,無人畜傷亡,還在城外三裏處,圈出一塊足有千畝的水田,稻穀雖極爲金貴,但此時卻最爲適合種植……”

    不等縣令長說完,劉辯大爲喫驚——

    曾經在選擇種植何等莊稼時,劉辯做出過詳細分析。

    對於稻穀,劉辯沒有想到水源的問題,只想到過於奢侈,消費不起。

    如今,聽到縣令長說,已經圈出千畝水田,剛好種植稻穀,也是水稻!

    另外,此間田地泥濘不堪,剛好作爲培育水稻幼苗使用。

    劉辯越想越是覺得震驚。

    “好、好,好啊!哈哈哈……”

    在縣令長認真彙報之時,劉辯忽然哈哈大笑,使得在場衆人一頭霧水,滿心不解。

    很快,劉辯止住笑聲,興奮到:“說得對,種稻谷!眼下良田得到充分灌溉,一時間積水難以清除,正好種稻谷!”

    劉辯話音落下,不等衆人回過神,一邊劃一邊說——

    “此間田地存有積水,剛好用來培育秧苗,如果未來七日皆是風和日麗,足以將秧苗培育出來。

    七日後,再將秧苗轉移永寧,如果田水剛好夠用,正好種植稻穀。

    水若不足,讓馬鈞造水車,接引洛水,搞他一個南水北調!

    蟲害方面,關平原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飛蝨等。

    今後,要創造條件擴種雙季稻,丘陵地區增加蓄水能力,改造冬水田,擴種綠肥……”

    劉辯滿面喜色,一時沒收住,將後世與水稻有關的知識點,毫無保留的道出。

    然,隨着劉辯話音落下,衆人這纔回過神,無不喫驚的看向劉辯。

    且不說,種植水稻只是縣令長的一個想法,沒想到這麼快被通過了!

    而且,弘農王似乎早有構想,否則不可能面面俱到,將所有細節悉數道出。

    雖然水稻在我國已經有7000多年的歷史,但在種植方面,漢末三國時期依舊很是落後,遠不如劉辯給出的想法先進。

    當即,衆人不顧地泥濘,紛紛屈膝跪地。

    楊彪作揖道:“大王,天佑我漢室,董賊必除!”

    縣令長作揖道:“大王之想法,聞所未聞,卻又在情理之,下官拜服!”

    朱儁作揖道:“大王……”

    然,不等朱儁說出後面的話,劉辯剛好在自我yy回過神,大笑道:“原本以爲是天災,結果老天爺助我,助我啊!!哈哈哈……”

    真應了那句話——

    帝爲你關一扇門,必定會爲你開一扇窗。

    雖然種植小麥、黍、大豆利於儲存,但水稻與三種農作物相,儲存和填飽肚子的程度都是一樣的。

    拋卻行兵大戰,小麥可以製作各種麪食,水稻去殼,可以做各種美食。

    如:蛋炒飯、蓋澆飯、煲仔飯、壽司、糉子;磨成粉,可以做湯圓、年糕,甚至還能釀酒。

    “大王鴻運齊天,必會帶領我等,除掉亂臣賊子!!”楊彪說着,一連三叩首。

    其他人緊跟着附和,且,連連叩首。

    ……

    傍晚時分。

    徐榮、於夫羅、王匡、高順、馬鈞等人,得知大王醒來,無不前來看望。

    除去張遼、徐晃,其他五人也忠於漢室,忠於劉辯,卻沒有像楊彪那樣,時不時的跪地痛哭。

    簡單一番寒暄過後,劉辯開始瞭解土地受害程度。

    張遼、徐晃負責的城南、城東,本屬於河南地界,是以狀況幾乎差不多。

    澠池與洛陽、永寧屬於三角地帶,狀況幾乎差不多,高順與馬鈞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做出防汛舉措。

    弘農郡,除去三崤山附近受災嚴重以外,其他地方與洛陽這邊差不多,縱使開渠匯入洛水,田間仍有積水。

    河東、河內二郡則不同,地理位置處於渭水北岸,雨水無不流入黃河,田間除去少了些泥土以外,莊稼不僅沒有遭受破壞,在充沛雨水的灌溉下,大豆、黍的長勢反而更好。

    劉辯聽此消息,心底很是高興,畢竟佔了地理位置的優勢。

    可在這時,王匡作揖道:“稟大王,下官自河內趕來,發現滎陽、牟等地,土地開荒的程度並不明顯,不知……”

    王匡想說,是不想過度開墾,還是官員懈怠所至?

    楊彪聞言,連忙作揖道:“稟大王,滎陽、牟也有開荒,可大王的重心皆放在洛陽周邊,故而並沒有着重……”

    雖然一朝不能有兩位司徒,但劉辯爲了方便行-事,命他楊彪官復原職,主抓土地問題。

    如楊彪所說,劉辯在重心只在洛陽周邊,卻忽略了滎陽、牟、宜陽等地。

    楊彪自知有錯,是以說話的聲音愈發減小。

    最終,跪在了地,一動也不敢動。

    /49/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