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之如穎隨行 >第一百九十六章 安知不知魚之樂
    李知安、趙莉穎、鍾可馨和王軍悠閒的逛完三穗堂景區之後,又步入了萬花樓景區。

    首先映入衆人眼前的就是一顆高達21米的銀杏樹,枝葉茂密,樹下方的指示牌上寫着,相傳爲潘允端的父親潘恩種植,歷經430多年

    如果說豫園的格局之大,大到了獨步江南、園中有園、園園套合的恢宏大氣。

    那麼豫園的精美小築之多,則是多到了五步一亭十步榭,一亭一臺一榭一閣既是景觀,又是空間佈局中的支點,將整個豫園或鉤心鬥角、或遙相呼應、或映照陪襯、或對比烘托,處處顯示了造園者的匠心。

    而豫園的奇石奇山奇物,奇到了已有千年歷史,甚至被視爲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宋徽宗花石綱的遺物玉玲瓏數千噸浙省武康黃石堆砌的大假山以青瓦作鱗,龍身蜿蜒,龍頭威武,似昂首欲飛的穿雲龍牆。雕工精細,臺上雕刻的獅子、nn、雙龍、人物無不栩栩如生,令人歎爲觀止的光緒十五年的古戲臺。園內壁、柱、亭臺所題或楷、或篆、或行、或草,均出自名家手筆。凡此種種奇物,薈萃了一方文明精華,讓人目不暇接。

    不過豫園更多的還是古樹名木。園內亭臺廊榭四周遍植女貞、玉蘭、紫薇以及松、桂、茶、梅等等名樹。和煦堂前的一株150餘年的茶梅,有“茶梅王”之稱,開花時花豔葉茂,爲魔都所罕見。靜觀廳前的白皮松,也經歷了200餘個春秋。魚樂榭側的紫藤,雖歷300餘年滄桑,仍虯枝盤繞,葉茂枝繁。而萬花樓前的一株古銀杏,已有430餘年樹齡,在它左側的廣玉蘭也有200餘年樹齡了百年以上的古樹共有三十餘顆。

    從銀杏古樹和廣玉蘭中間穿過去之後,就能看到一間小榭,鍾可馨又開始爲3人介紹起小榭這邊的美景。

    “這間小榭名叫魚樂榭,取自當年莊子與他的學生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嗯嗯嗯,這個名字好聽,我也喜歡。”趙莉穎對鍾可馨點頭說到。

    “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園主人取魚樂榭這個名字,可以看出名字裏面蘊涵着他對莊子的仰慕,以及避世隱逸的心情啊,看來也是個喜歡遊山玩水,寄情于山水之間的人啊。”李知安嘀咕了幾句,然後嘆了口氣,對他們說到。

    “名字還行,不過我更喜歡這裏的古樹,沒想到都那麼多年了。”王軍也說了一句。

    “這裏還有一副楹聯,是清朝時期的陶澍寫的此即濠間,非我非魚皆樂境恰來海上,在山在水有遺音。”鍾可馨又對他們3人說到。

    然後,幾人就一邊慢慢悠悠的走着,一邊四處看着周圍的景色。

    魚樂榭橫跨於溪流之上,傍山臨水,周圍古木參天,憑欄可觀賞水中游魚。榭前小溪長僅數丈,上面築有一垛隔水花牆,把小溪隔而爲二,牆上有漏窗,牆下處有半圓洞門,溪流穿洞門而出。

    魚樂榭是豫園的園中園,小巧玲瓏,小中見大,虛實相映,在園林空間處理上採取了分隔方法,很有獨到之處。這種體現江南園林小中見大的特點和運用了園林中延伸空間的巧妙手法,會讓你有種置身此地,一眼望去,卻不知何處纔是盡頭的感覺。

    魚樂榭內散佈了許多的磚雕、石雕、泥塑以及非常多的木刻,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緻。

    用植被造景,本是園林的一大方法,可關鍵的是佈局合理,配置得當,層次分明。這裏的草木林卉,宜作主時當仁不讓,宜作賓時相襯相陪,一一恰到好處,把整座園林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沒過多久,鍾可馨指着一株紫藤又對他們3人介紹道:“這一株紫藤,是明代建園時所植,已經度過三百多個春秋了,如果是在每年初春時節過來,你們就可以看到枝條上綻滿白色的小花瓔珞滿架。

    這邊這條曲折別緻的長廊,因其迂迴曲折而被稱爲復廊。中間用牆分隔,兩邊皆可行走。這復廊男寬北窄,據說在古代男人走南邊,女人只能走北邊,這明顯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嘛。

    復廊中間牆上開設着形狀不同的漏窗,它分割了景區空間,又好像讓我們有了延長觀賞時間的錯覺。復廊東段用牆分隔成了二條。牆上也是形狀不同的漏窗,從漏窗朝左邊看去樓臺掩映,朝右邊看去溪流峯石,宛如一幅圖畫,匠心獨到。

    復廊西端有一座方亭,亭中有一塊匾,匾題會心不遠四個字,由清朝時期的黃思永書寫。你們看,這裏還有解釋牌,會心不遠出自世說新語,說的是梁朝的簡文帝遊華林園,對侍遊的大臣講: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間想,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簡文帝遊園,見園林景色,認識到並非一定要到遙遠之處才能領悟萬物造化要旨。嘻嘻,看來這個皇帝懂的還是蠻多的嘛。

    復廊東端的這個小軒,你們在這裏低下頭看下面,是不是能看到清澈的泉水就像鏡子一樣,看對面那邊的懸崖峭壁,能看到石峯壁立吧。這個小軒面山對水,有古人觀山觀水兩相宜的情趣,所以,園主人就取名兩宜軒了。這裏還一副楹聯閒看秋水心無事靜得天和興自濃。”

    隨後,一行四人又走到庭院中間,庭院四周遍種花木,“萬花深處”有一兩層小樓,名曰“萬花樓”。樓下四角有梅、蘭、竹、菊圖案漏窗四幅。庭院粉牆下花石點綴其間,山石間有各種花草以及應時盆景,點出“萬花深處”的寓意。

    樓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檻,三步一折,五步一彎,廊旁的白色粉牆邊依牆綴以石峯,栽植翠竹。

    在萬花樓迴廊的圍欄雕飾有木雕作品,稱爲“暗仙”,即是仙手中所持的法器。他們分別是呂洞賓的寶劍,鐵柺李的葫蘆,漢鍾離的芭蕉扇,何仙姑的荷花,曹國舅的擅板,張果老的魚鼓,藍采和的花籃,韓湘子的寶笛。

    旁邊還有一個大牌子,上面寫着萬花樓乃花神閣遺址,改建西園後稱“萬花深處”。重建於清道光143年,當時主要用於祭祀活動和同業議事,以人神僅咫尺相隔而又名“神尺堂”,1950年後恢復“萬花樓”名。

    萬花樓樓上門口有一幅對聯桂馥蘭芬水流山靜花明柳媚日朗風清。,樓裏面還有一副鄭板橋的楹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