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的家通往三國 >第0062章 造紙與印書
    第0062章 造紙與印書

    周梁對於雕版印刷的速度還是不太滿意,很想立刻就研發活字印刷。不過在此之前,他先要解決紙張供應的問題。

    目前,他的紙張全部來自網購。他每天回到松風雅居的短短兩個小時裏,都在瘋狂地網購,小小的一室一廳都已經堆滿了貨物。他每天只能運一個平板車過來。其中除了必要的軍需物資,比如複合弓、破甲箭以及防毒面具,還有大量的小商品。他在唐家莊園裏專門準備了幾間空屋子作爲倉庫,堆放網購過來的物品。

    紙張只能佔據一小部分。印刷幾百本書還沒什麼問題。但以後如果要印刷幾十萬本書,就遠遠不夠了。所以周梁想建一個造紙廠來解決這個問題。

    周梁廣泛地閱讀了造紙的技術文檔之後,被現代造紙複雜的工藝和設備嚇退了,他明白不太可能一下子從原始的造紙工藝跨越到現代造紙上來。

    東漢時期造紙技術已經積累了近兩百年,自漢武帝以來,主要是製造一些粗糙的包裝用紙。只有少數紙可以用於尺牘和繪畫。不過最近,造紙術也在醞釀着技術突破,再過個十年八年,東萊左伯紙就將出現。左伯紙比較奢華,除了一般的素紙外,還有五色花箋,可作爲高級信箋用紙。今後,中國社會就會進入竹簡與高級用紙同時使用的階段,等到西晉之後,竹簡才逐漸被淘汰。

    左伯紙就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周梁的印刷需求了。但是周梁可等不了十年八年,因此他去網上找了一本天工開物,研究起古代的造紙技術來。

    古人的勤勞智慧,周梁一直是佩服的。宋應星這本天工開物周梁讀下來更是充滿了感激之情。這本書上的每一項技術,在東漢末年實現起來,都沒有什麼困難。

    周梁在天工開物的基礎上,再參考現代的一些造紙的配方,添加了一些可以弄的到的添加料,比如石灰石和松香膠,讓紙張更加潔白柔韌。這樣耗費了幾天幾夜,終於撰寫了一套圖文並茂的造紙流程,交給工坊,令他們試製。

    幾天後第一批樣品製作出來了,可能是打漿的時候火候掌握的不夠好,紙質有些問題,上面有的地方太薄,有的地方纖維又太長,堆積起來。周梁立刻針對打漿的過程進行監控。將每一步都做了記錄,能用數字衡量的值,都用數字記錄下來,然後觀察最後的結果。這樣忙了一個多月,理想中的印刷用紙終於被製作出來了。

    不得不說,技術這個東西,從零到有再到精是非常難的。但是如果有技術資料,直接拿來模仿研究,就快得多了。我國在現代的技術提高,無不是通過各種手段直接獲取西方的先進技術,然後再進行模仿試製,最終消化成爲自己的技術。幾百年的技術差距可以很快的追趕上來。

    印刷紙張被研製出來後,周梁又立刻安排爲造紙廠專門建造一架風車。如今唐家莊園的風車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熟練,工匠們一個月就可以建好一架中型風車並投入使用。

    造紙場位於筑陽西頭粉水岸邊,粉水上游兩岸的山上長滿了濃密的毛竹,都是製造紙張的上佳原材料。伐竹工們將竹子砍伐後,直接投入粉水,竹子順流而下,在造紙廠那裏被攔住,直接打撈上岸,鋸斷後投入打漿池,清洗、打漿、漂白...

    周梁認認真真地將造紙的研發、生產的過程步驟以及心得都詳細地記錄下來。這些都是第一手的資料,是技術積累的過程,非常寶貴。這些資料將來都會出版,惠及全天下。如果其他的州郡看到這些資料,也建立起造紙廠印刷廠來和他競爭,周梁一點兒也不會不開心。反正第一桶金已經賺到了,他也不想長時間地壟斷書籍印刷行業。僅僅是獲得暴利,對周梁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暴利對他來說,太容易了。他有無數種方法賺錢。重要的是改造漢末的社會。

    在造紙的同時,整理古籍的工作也在進行。這件事他和龐德公一提,龐德公就欣然應允下來。

    龐德公帶着一家老小和龐統搬進唐家莊園,周梁將一處風景絕佳的院子給龐德公住,還給了他兩百畝地。但是龐德公如今已經沒有功夫親自種田了。他每天都要監督印刷廠的雕版工作,逐字校對。這一次印刷古籍的工作可是一個大工程,祖先們留下來的典籍浩如煙海。若不是秦始皇燒了一部分,還會更多。

    周梁也不可能將印刷廠的所有產能都投入到古籍印刷中去,他將印刷工們分了組。有一個十二人的古籍印刷組專門用來爲古籍製作雕版。

    現在正在雕版的書是春秋左氏傳,這部書從漢朝到清朝,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特別時到了後世書籍比較普及的時候,更是中國士大夫人人必讀的書籍。在漢朝的時候還做不到這麼普及。近二十萬字的篇幅,差不多需要兩百卷竹簡,普通人家是買不起的。所以一般都是世家大族纔有收藏,龐德公這樣的大儒家裏也有。

    周梁見大半年時間已經訓練出不少熟練的工匠,就讓他們試着將字體雕小一些,這樣只需三本三百頁的書就可以容納一套春秋左氏傳。

    周梁把書的價格定在一個讀書人基本都能夠接受的價格上,一套三本,賣兩千錢。這個價格看起來還是比較貴。但是對於古人來說,有些人一輩子也就研究一本書,不像現代人,人人都可以隨時去書店買個十本八本的。這個價格,即使是平民家庭,省喫儉用一段時間,也能夠買得起。不說別的,就說工坊裏的那些工匠,學徒工一個月四百錢,一年的收入時四千八百錢,如果下決心讀書,家裏置辦一套書都是可以辦到的。

    這套春秋左氏傳第一版印了三千套。按照周梁的定價,產值就達到了六百萬錢。這三千套春秋左氏傳一投放荊州市場,就被搶購一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