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世爭鋒 全文閱讀 >第1125章兵貴神速
    入秋之後,天氣漸漸的轉涼。

    在江南的杭州,彷彿像是坐在了火山上一樣,到處都是岩漿被埋在地下的暗潮涌動,似乎火山要爆發似的,一觸即發。

    作爲這次謀劃的決策人,張靜江坐在輪椅上,深度眼鏡下那雙偏執的眼鏡迸發着妖異的光芒。他不是一個衝動的人,外界傳說他豪爽,俠義,不過是他的一種性格表象。

    生在大家族內,不可能只有一個莽撞的性格,不然他連財產都爭不到。要知道他在成年之後,第一份差事是花了大價錢的,十萬兩雪花銀買了一個實缺道臺,雖說不過是外交官員,但在大家族內,這種魄力也絕對不是他能夠決定的。

    顯然,張靜江也是被張江看好的子弟。只不過張家是商賈人家,而對於張靜江的期望是在政治上的支持,希望能夠給張家這艘大船保駕護航。可是,張靜江對於滿清這個王朝沒有絲毫的好感,這纔有了支持孫大先生,成爲國黨初期最重要的金主。

    而且,張靜江這個人文武全才,江湖人稱大俠。可惜的是,運氣不好。有一年張家的房子着火,張家大院的房子,一個院子套着一個院子,上百間的房屋,要是全部點着了,這就熱鬧了。作爲少爺的張靜江跳上了房頂,準備救活來着,大俠嘛,就這麼豪氣,就什麼霸氣

    有一句老話說的是,馬有失蹄,人有失足。張少爺腳底踩空從房頂掉下來了腿落地,折了。

    張靜江可是張家的嫡子,就算是腦袋落地,只要沒死。張靜江還是張家的二少爺,是不容置疑的主人。但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腿瘸了,這給他的政治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其實,隨着張家投資國黨的回報可能越來越低,張靜江也想過退入幕後,培養一個和自己同心同德,至少能夠服從自己的政治代言人。

    可是性格中的不甘心,讓他有種被忽略的失落。恰恰在這時候,張家又蒙受了巨大的危機,在上海的鹽業公司生意急轉直下。民國的鹽業管轄權是從袁世凱手裏被英國人徹底掌控的,可是在幾年前,英國人管轄的鹽業稽查所爆發出貪墨的醜聞,加上反英運動的此起彼伏,英國不得不採取暫時地讓步,獲取在外交上的利益。

    至少,關稅在英國人的手裏,相比鹽稅來說,關稅比鹽稅至少重要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因爲,只有控制了民國的關稅,英國的工業品才能源源不斷地進入民國市場傾銷。雖然,這種作法已經對民國內部的反英情緒潑上了汽油,可畢竟還沒有燃燒起來。

    而張家最重要的貿易,就是食鹽貿易。

    可隨着鹽稅的迴歸,民國的鹽稅被掌控在銀行團的手中,實際上,就是掌握在王學謙一個人的手中。張家的生意一落千丈,作爲張家的一份子,張靜江對於王學謙的偏見也好,不屑一顧也罷,直接上升到了仇人的地步。

    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

    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假,張靜江的內心之中,早就存着將王學謙除之後快的想法。可惜一直沒有很好的機會,而國黨在浙江的隱藏勢力,並不是他的身份能夠調動起來的。他需要一個機會,一個等國黨逼迫到了懸崖邊上的機會,讓內部的上層人物和他站在一起,孤注一擲的決定。

    而這個機會,在陳炯明炮轟觀音山臨時大總統府邸之後,漸漸地浮出了水面。國黨已經沒有退路了,孫大先生的執政生涯甚至一度需要曹錕去挽救。

    這也是爲什麼,在曹錕在國會能夠享受到足夠的支持,這些連當年挾辛亥第一功臣的袁世凱都不曾享受到的。這也是袁世凱自從登上大總統的位子之後,公開拒絕召開國會的原因。試想一個大總統,國家元首,但是在國會之內卻得不到足夠的支持。這樣的大總統,與當年被架空的光緒皇帝有什麼區別

    徒有其名,所有的政令都出不了大總統府,反而國黨因爲在國會內部的議員數量佔據絕對數,控制着一個國家的最高人事任免權,立法權和資源分配權等等,等於袁世凱將權力全部交給了孫大先生。

    作爲一個強權人物,袁世凱怎麼可能答應如此荒唐的條件。

    但是曹錕不一樣,孫大先生爲了挽回廣州兵變給他帶來的政治生涯的危機,不得不採取柔和的政治手段,用國會的支持,來換取曹錕對孫大先生合法身份的認可。

    這確實很荒唐,可是在民國出現了。

    兩個政敵之間的握手言和。所以說,政治永遠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但是張靜江的政治眼光遠遠沒有達到政治巨擘的地步,孫大先生能屈能伸的政治韜略沒有能夠影響到他周圍的多少人。要不是國黨一直是先天不足的一個政黨,孫大先生或許有更多的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不必常年蹉跎徘徊在政治邊緣。

    可就算是孫大先生的政治鬥爭豐富,眼光也不錯,但是在重大決策的時候,還是難免出現過於激進的舉動。

    這並不是說這個人政治會不夠,而是長期的在野黨,亂黨,流亡黨派的身份,讓他不得不採取激進的政治手段。這就導致了在國黨長久以來的政治鬥爭之中,暗殺,成爲國黨最重要的政治手段。手段激進,政治企圖過於急於求成,缺乏實幹基礎,這就是國黨在孫大先生時期最大的軟肋。

    如果要說服孫大先生,對於張靜江來說並不難,他只要讓孫大先生明白,控制了浙江就等於是控制了江浙。

    而控制了江浙,打下南京就不成問題了。

    這樣一來,擁有數億賦稅的地盤,北伐不是一句空話,獲得全國政權似乎也並不是那麼難。

    不得不說,張靜江審時度勢的眼光是很不錯的,他的建議受到了孫大先生的重視。

    但是光有重視是不夠的,需要有人配合,這時候汪兆銘加入了這個計劃之內。

    浙軍總司令,溫應星將軍是國黨派入浙江的軍事人才。

    蔣百里對國黨也有不錯的認可度。

    作爲浙軍中領兵大獎的陳儀,控制着浙軍最精銳的山地旅。

    所有的情報都顯示着,只要國黨想要那麼做,成功是必然的結果。就像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一樣,沒有理由在半路上攔截,將好不容易形成的政治優勢砍去,就是爲了所謂的道義。

    另外,國黨因爲財政的困擾,確實需要賦稅豐厚的地區作爲根據地。浙江的地理位置雖然不如廣東,但是南和西都是山區,江西的陳光遠想要出兵浙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福建進入浙江的通道就更加困難,在沒有海軍的支持下,只能是一路從仙霞的保泉關,走崎嶇的山路進入金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