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世爭鋒 全文閱讀 >第1317章民國已經快容不下他了
    住在上海的民國百姓是幸運的,他們第一時間知道了在長江口浙軍和英國艦隊發生那場海戰,還詭異的打贏了。這種事對於民國的老百姓來說,幾乎可以用百年難得一見來說。

    漲臉。

    太漲臉了。

    上海灘就連租界里拉車的黃包車車伕,見到巡警和洋人的時候,後背都不自覺地挺拔起來。彷彿打贏了英國人,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

    打從上海開埠之後,也沒有這麼喜慶過。

    興高采烈的市民,肆無忌憚地在租界裏燃放鞭炮,用遊行來慶祝浙軍大展雄威,將英國佬囂張的氣焰給打壓了下去。如今這上海灘,終於有點民國人自己的地盤的意思。百姓當家做主是不可能的,但挺起腰桿不用再看洋人的臉色倒是真真切切的。

    加上報紙上長篇累牘地宣傳,不斷的揭露洋行的商業模式的構成。主要貿易出口爲礦產、農業產品,少量的初級工業品的貿易構成中,民國絕對不需要看洋人的眼色,只有洋人看民國人眼色。因爲洋行如果不購買民國的這些礦產和農產品,比如說絲綢,茶葉、有色金屬等商品,他們在歐洲,在美洲的工廠就會因爲原料不足而停產。

    這些報紙都是在租界裏爲主要發行的,比如說新聞報、申報等,幾乎將民國的外貿關係解釋的異常清楚。到現在,如果民國的商人還不抱團形成商業團體,商議協定價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商人。

    商機,竟然在是政府用報紙作爲宣傳陣地,將洋行的神祕面紗揭開之後,露出的竟然是一條鬆鬆垮垮的老太婆的臭臉。誰還會把洋行當成菩薩一樣供着

    從經濟、軍事、政治,這些對於民國人感覺距離自己非常近,卻又無比遙遠的東西都一下子敞開了供應。

    要不是民國百姓不知道知識爆炸這個新名詞,肯定會被眼前眼花繚亂的新思潮,新概念所迷惑了雙眼。而這些東西,是原本列強在華的遮羞布。以前只要一動這些問題,租界當局肯定要坐不住。可現在,別說英國人,連日本人都啞火了。

    雖然很多人還是帶着懷疑的目光看待這一切,可是從租界當局的反應來看,倒是能夠看出點端倪。反正,原本氣勢洶洶的巡捕房的巡捕們,在街頭一個個無精打采地拿着木頭棍子,彷彿像是剛被抄家的一品大員家的奴才,守着空蕩蕩的大宅院,眼神迷離地窺探這個不真實的世界,不禁自問,這還是洋人的租界嗎更可憐的是,巡捕們連市民燃放煙花爆竹都不敢管了,要是在以前,這麼大規模的燃放鞭炮,肯定是要挨棒子的。逮住就罰款,讓人敢怒不敢言。

    王學謙在上海宣誓主權才半個月,兩次創記錄的勝利,讓民衆看到了希望。

    而最感激王學謙的行業,讓人有點哭笑不得,香燭店。這是做死人生意的店鋪,民國的百姓在辦喪事的時候也有燃放鞭炮開路的習俗,加上一年多次的祭祖習慣給了香燭店生存的土壤。所以這種店鋪裏一般都會存放大量的鞭炮。而王學謙在上海灘僅僅半個月,就讓這些店鋪的煙花爆竹兩次傾銷一空。

    這是過年都沒有的大行情。再說了,平日裏過年圖吉利,也沒人去香燭店賣煙花爆竹。

    反倒是弄堂路邊的雜貨店裏會備上一點,供應周圍的居民。

    可要是在平常日子,這些雜貨鋪是不會備煙花爆竹,一來沒人買;二來放在家裏不安全。

    顧維鈞走在熱鬧過頭的街道,很彆扭地感受到了一股節日的氣氛,但是算來算去勉強能夠搭上關係的也就是端午節,還過了幾天。在民國,什麼時候過端午節這麼隆重了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有些地方的習俗還是非常詭異的,將端午節弄得無比隆重。

    可是在上海,端午節確實不是那個被重視的節日。

    他心中暗暗合計,看來報紙上說的大概是真的了,從吳淞口失去動力擱淺在江邊的軍艦,還有上海民衆歡天喜地的表情,恐怕一切都朝着外交最不利的局面而去。不同於普通人,顧維鈞深知英國人的習性,這些傢伙表面上冠冕堂皇地標榜自己都是紳士。可實際上,但凡要讓他們喫虧了,總會在其他地方找補回來。

    民國和英國的外交紛爭是繼承了清朝的遺產,說出來讓人有點不敢相信。

    世界上其他新政權的獨立也好,改朝換代也罷,外來者都要表現出一種對新主人的尊重和足夠的好意。以往的條約什麼的都會被廢除掉,就算是重新簽訂新的條約換湯不換藥的作法,也算是給新政府足夠的面子了。

    可是民國的建立可不這樣,以英國爲首的列強似乎認準了民國可欺似的,做事的標準儘量往齷蹉的地方下手。是清朝的債,民國得揹着;不是清朝的債,民國也得揹着。導致的結果就是,民國在建立之後政府一直很不穩定,財政枯竭,社會矛盾進一步的尖銳。民國就像是一座破敗的廟宇,換了當家的和尚,卻依舊沒有任何起色。

    不得不說,英國人在這裏扮演了一個很不光彩的角色。

    而顧維鈞卻深知這個原因,民國,或者說華夏太大了,不同於沙俄的革命,民國的物產產出甚至要比沙俄都豐富的多。別看沙俄有油田,有煤礦,有鐵礦,似乎地球上有的他們都有,當然熱帶的橡膠什麼的沙俄真的無法生產。可問題是沙俄人少,而且分散,根本不可能大規模的採集。可民國不一樣,龐大的人口基數,智慧的人民,對於英國來說控制了民國,等於他們直接控制了三千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要知道,英國人的殖民地在巔峯時期也就是三千萬平方公里左右,除了印度之外大部分都是不毛之地。也不能算是不毛之地,比如說非洲,英國人和法國人瓜分了整個非洲。

    在非洲,英國的殖民地面積就超過一千萬平方公里。

    可是在非洲英國人有機會銷售他們的工業品嗎

    別逗了,那是一片洪荒之地,大部分地區的戰鬥還沉浸在羽毛和長矛之中,並樂此不疲。

    能夠讓英國霸佔非洲的唯一理由就是,蘇伊士運河的存在,終於可以不用讓本土貼補非洲的殖民政府的費用了。

    所以,擁有三億多人口的印度對英國來說是無比的重要,而民國對英國來說同樣重要。只不過不同於印度的是,民國的反抗激烈程度是英國人無法承受的,就算是用大刀長矛的時代,那種慘烈的戰爭也讓英國侵略者手腳冰冷。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揚州擁有7000青州兵,武器簡陋到停留在冷兵器時代,可是面對英國侵略者,這支軍隊用全部戰死的壯烈告訴英國人,想要奴役華夏,不可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