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公家的戰國 >第四十三章 給自己挖坑
    從氏族傳承上看,整個下野國可以說是武家藤原的天下,甚至更進一步說,下野國的豪族基本源自於三支,下野國南部的幾家基本是出自藤原北家秀鄉流,也即是名臣藤原秀鄉之後,如佐野家、小山家、皆川家等。而位於中部的宇都宮家,是出自藤原北家道兼流,即是“七日關白”藤原道兼之後。位於國內東北部那須家,出自藤原北家道長流,先祖爲藤原道兼的兄弟藤原道長。

    這麼算來,下野國算是少有的,不受源、平兩大氏族支配的領國,甚至此處的源、平後裔的大族都不多,近乎於武家藤原“清一色”。

    當然,雖然同出自藤原北家,但各家之間沒有什麼抱團的傳統,依然是相互之間征伐不斷,這種幾百年前是一家的概念,各家的人也沒有誰真把這當做一回事,再說在戰國,親兄弟也要明算賬,更何況都是遠親。

    但這其中也是有一些例外的,小山家、皆川家與下總國的結城家,就一直保持着較爲緊密的同盟關係。主要是因爲,皆川、結城具是源出於小山家,早些年算是小山家的分家,即使這些年已經各立門戶,但是在某一家絕嗣後,還是會從另外兩家過繼嗣子,所以這三家的關係保持的十分的緊密,血脈也相對較近。

    皆川家領有安蘇郡西部,小山氏則控制安蘇郡東部、都賀郡南部以及寒川郡的領地,兩者又與處在下總國結城郡的結成家連成了一線,曾經一度讓稱霸下野的宇都宮家也喫過不少苦頭,所以硬來肯定是不行的,還是要以外交來配合軍事行動。

    三家中以小山家最強,控制了安蘇郡四萬石、都賀郡五萬石、寒川郡八千石,總計約十萬石的領地,皆川家次之,控制了安蘇郡兩萬石領地,結城家稍差,控制下總國結城郡一萬多石領地,三家加起來有十四萬石,也算是很強的勢力了,起碼對於此事的景光來說算是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

    “小山家也就罷了,我不信皆川家就這麼硬氣的回絕,”景光此時端坐在唐澤山城的御館茶室中,看着面前的桐生助綱說道,“皆川家要是有這種決心,就不會被宇都宮家從都賀郡一路向南趕到安蘇郡,最後反而要臣服宇都宮家了。”

    “畢竟殿下立足下野國時日尚短,皆川家難免會誤判了形勢。”同樣出身藤原北家秀鄉流的桐生助綱,最近受景光委託對小山、皆川兩家展開外交攻勢,但並不十分順利。

    “說到底還是看不起我啊。”景光自嘲道,想想也是自然,如果有個國中豪族突然向自己行文要求臣服,自己也不可能就煩,哪怕對方拿着幕府的任命文書,如果幕府任命那麼管用,怎麼還可能有戰國存在。

    桐生助綱聽到景光的話,有些尷尬,也不好說什麼,只是在一旁跟着乾笑,隨後說:“相比皆川家的決絕,小山家的回覆倒是相當的曖昧。”

    盤腿坐在一旁的甘粕景持聞言道:“皆川家自數十年前被宇都宮家逼入絕境,要不是小山家與結城家最後出售,差點就斷了家族傳承。現在僅僅能在自家的皆川城中苟延殘喘,已經是退無可退了,自然不會對本家客氣。相反,小山家此時家大業大,顧慮確實要多很多,誰也不想得罪。還曾聽聞說小山家似乎在與小田原方面接觸,當然是傳言了。”

    “是嗎”景光聞言看向了跪在房間角落的加藤段藏。

    加藤段藏馬上回應道:“在下的族人也曾聽到過類似的傳聞,但畢竟沒有什麼真憑實據,所以也便未向殿下稟報,不過小山家同族的結成家,確實是導向了小田原城方面。”

    聽到後北條家可能牽扯進來,景光就有些頭大,畢竟這不是一個量級上的對手。月初,景光還在越後國主持長尾晴景葬禮事宜時,便通過北條鶴的途徑,與北條幻庵取得了聯繫,作爲古河公方足利晴氏與後北條家的中介,調停了兩方的戰事,當然這是祕密進行的。

    最終的結果還是比較令兩方滿意的。足利晴氏交出了家督和關東將軍之位,相當於承認作爲後北條家傀儡的足利義氏爲第五代古河公方當然,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依然未予承認此次傳承,北條幻庵則是代表北條家允諾足利晴氏與其長子足利藤氏保留了古河城及部分原領地。

    足利晴氏實際上也不過是找了個體面地藉口表示臣服而已,畢竟面對北條家的攻勢,古河城方面確實已經沒有多少底氣了。

    足利晴氏向後北條家服軟,帶來了一個景光未曾想到的結果,那就是下野國在情理上歸於後北條家治下了,畢竟下野國是古河公方的傳統領國,小山家又作爲傳統上的古河公方臣屬,向後北條家靠攏倒是存在很大可能,景光覺得自己真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景光揮退了桐生助綱,坐在室內沉默不語。

    甘粕景持作爲景光的心腹沒雨離開,他是知道調停北條幻庵與足利晴氏的事的,看到景光心情不好,開口勸道:“殿下,也不用太擔心,北條家現今的主要精力在與各家在上野國拉鋸,沒有精力在插手下野國的事情,小山家倒戈與否,對本家來說沒有太大的區別。即使北條家要介入進來,不說下野國的各家,即使是臨近的常陸國佐竹、江戶等家也不會坐視不管的,到時候局勢更亂,反而對本家有力。”

    景光此時的壓力,其實也不全是來自於小山、皆川這些下野國豪族,而是來自於在上杉家與後北條家走鋼絲的政治壓力,處理不好的話,會兩面得罪。雖然景光對上杉憲政不甚感冒,但畢竟軍神大人將來是要接過山內上杉家業的,自己不能做的太過,必須把握好與後北條家接觸的尺度。

    景光又想到了北條鶴,真不知道自己如果有一天與後北條家爲敵,這位敵人家的女兒又該如何自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