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欺世盜國 > 第七百九十九章 欲請天子親掌政
    首相下定決心,又有宰相至少兩位宰相支持,很少有什麼事情是辦不成的。

    這一次也一樣。

    巴寧泰先是說服了天子,緊接着在兩府議事中意外獲得皇甫楠的支持。

    四位宰相意見一致,劉熙古、梁關山也只得默認此事。

    兩府議事結束後,劉、梁二人又在劉熙古的書廳相聚。

    木門關上,梁關山放下只抿了一口的茶盞,看着劉熙古說出了自己的建議:“我準備去見天子。”

    面對着劉熙古詢問的目光,他解釋道:“我想勸說天子下令將兩府議事改爲御前廷議。”

    劉熙古稍一沉默,點頭附和:“兩府議事只得兩府宰相知曉,的確不妥。”

    當年王樸等六位宰相謀於暗室,官家年幼不能理事,盧太后亦不能制,這才定下兩府議事的規矩。

    兩府議事最大的好處就是隔絕了皇權對宰相們的控制,利益兌換可以放在內部進行,全體宰相一致行動,就連皇帝也得退讓。

    現在麼,巴寧泰多次利用天子來清除陳佑的影響力,兩府議事的初衷已被捨棄。

    上個月胡承約出乎意料的提議,這個月皇甫楠順理成章的倒戈,叫劉梁二人警惕起來。

    他們不傻,即便身在局中難以看清,也有幕僚幫忙分析利弊。

    意見一致,那就好辦了。

    當然,不能這麼直愣愣地區找天子,肯定得準備一些要求。

    這不是利益交換,而是表明自己站在天子這邊,因爲這些要求一定會“對天子有好處”。

    惜哉當下朝局,這些利於天子的事情無法推行,必須做出某些改變,才能把這些事推行下去。

    商討妥當,梁關山直接往同明殿去。

    趙德昭本來在批閱兩府篩選後的奏章,都是些日常彙報的小事,甚至都不需要批“可”或“不可”,只需要圈閱。

    那些需要批准或駁回的奏章,都會在兩府給出處理意見之後才送到他這裏來——大多數時候送到他這裏的奏章只起到一個“告知”的作用,兩府批完直接就安排執行了。

    看上去似乎同陳佑在時沒什麼兩樣,但對趙德昭來說有本質區別。

    陳佑在時,兩府定下的事情不會改,趙德昭提出的要求不會被滿足。

    而現在,巴寧泰至少表現出願意爲天子意見去說服其他宰相的姿態。

    當宦官通報梁相公求見的時候,趙德昭先是沒反應過來,之後才放下筆令宦官請梁關山入殿。

    行禮落座後,趙德昭先開口:“可是開封有事?”

    趙德昭也知道劉熙古、梁關山是陳佑的代言人。

    梁關山聞言露出詫異的神情:“臣未聞開封有何事,請官家示下。”

    趙德昭看着梁關山的面孔,想從中判斷其是否在演戲。

    不過他很快就放棄了,轉而問道:“既然開封無事,梁卿過來是爲何事?”

    “未知陛下可記得教育少監曹驄所上《階級論》?”

    趙德昭快速眨眼,張了張嘴,又皺眉仔細推敲一下才開口:“國子監不是說此論乃外道邪說?”

    其實從內心來說,趙德昭還是挺認同階級論的,得益於陳佑從前的教導,他也知道權力源於人心。

    不過突然被一名宰相問到,他選擇不說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因爲官位不能世襲的緣故,宰相可不一定支持《階級論》。

    畢竟宰相子孫不出意外大都是中層官員,正是《階級論》中應該被上層和底層聯手對付的那部分人。

    “其文或有不妥之處,然其中提到百姓安穩則天下安穩,臣深以爲然。”

    這話沒什麼問題。

    趙德昭快速考慮一遍,跟着點頭,示意梁關山繼續往下說。

    “陳梁王爲首揆時,立保民令使農工百姓可與地主工商主相峙,立限田令劃分田地阻止兼併,立定酬令宰割工商主,此三令者,其志在使民富強,削地方豪強大戶。

    “然盛德以來,依保民令結社者多爲地方大戶,亦或工商業主。彼等仗地廣錢多,下欺百姓上瞞朝廷,公然違逆限田定酬之令而無懲處。

    “天下百姓甚苦之!”

    保民令全稱是《工人或農民協會及社會保障令》,其中條款不必細說,主要是對工農結社做出規定,鼓勵工人或農民通過結社來爭取和保障自身權益。

    讓百姓自發自覺地同地方大戶豪強做鬥爭,官府通過拉偏架的方式保證雙方勢均力敵,不至於叫工農結社失控,也不會叫大戶得勝。

    很可惜,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絕大多數地方官府在拉偏架的時候幫錯了人。

    農民結社的會長或副會長是家中田地最多的大戶家的佃戶——可能會因爲在結社中幫大戶張目,而得到一些好處,比如減免租金,再比如可以免利息從大戶貸款來低價購買大戶因爲限田令而不得不出售的土地

    相應的,工人結社的領導層也都與工商業主息息相關,或許他們會因爲當上會長而解決了家中子女讀書或治病的難題,也或許他們會因爲當上會長而得獲得額外加薪——畢竟是他們代表工人們拿着定酬令去和工商業主商討薪酬。

    總之,在大多數地方,保民三令並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反而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差。

    梁關山舉了一些例子,隨後做了總結:“天下百姓只知三令乃朝廷之令,只知地方官府爲大戶張目,只知彼等日漸貧弱,長此以往,百姓視朝廷爲仇讎,天下豈得安穩?”

    趙德昭眉頭緊皺,好一會兒才問道:“梁卿以爲當如何?”

    “定下格式,凡不依者,考課中下,過而不改者,罷官以爲警示。”

    “唔。”趙德昭有些猶豫,“如此,恐百官不安。”

    “百官不安,則陛下安,百官安,則陛下不安。”

    趙德昭沉默的時間更長了,好一會兒他纔開口道:“既如此,可令東府爲之。”

    終於說到這裏了!

    梁關山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好叫官家知曉,兩府七位宰相,只我同劉、寧兩位相公認爲當立即整頓三令施行,巴相公等皆欲待刑部編纂法典後方行整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