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欺世盜國 >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
    上書自辯,從來都是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稍微慢一點可能就沒有申辯的機會了。

    京中彈劾的消息送到廬州之後,陳佑立刻就安排驛傳把早就寫好的答質疑狀快馬送至京中。

    與其說是迴應彈劾,不如說是直言喝罵御史司憲。

    他在奏章中就說了兩件事,餘小林被判斬刑乃是國法所定,以及龔家受刑者皆是從犯,未有無辜良人。然後他重提肅政司設立的初衷,直言肅政司一干司憲若有疑惑,當隨法司至廬州調查,而非坐在京中聞風而吠。

    除了陳佑,判案的正主冉益謙也一起上疏,他的火氣倒是沒陳佑那麼大,只是說國家法紀乃是重中之重,不可輕忽云云。戰鬥力遠遠比不上陳佑。

    陳佑這份奏章內容公開之後,御史臺和肅政司立馬就炸開了,紛紛上疏彈劾陳佑侮辱言官阻塞言路、以求矇蔽聖聽,總之是怎麼嚴重怎麼來。

    當然,他們也沒忘了借案子的判決來證明陳佑多麼醜陋不堪。

    這正和陳佑的意,就在御史司憲的奏章堆滿政事堂諸相公案牘的時候,李明卿等人正坐在同明殿內討論陳佑的奏疏談論軍政的那幾份。

    自從出發前往廬州,陳佑平均下來是兩天上一份奏章,或是談論魏王,或是建言軍政,總之是讓趙官家能實時把握他的思想動態。

    他的奏章上得比較勤快,可能是因爲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緣故,有時候提出一個看法或建議,不久之後就會自己把它推翻。因此趙官家就沒及時批覆他的奏章,而是一直積壓着,隔一段時間集中答覆一次。

    這些奏章的內容,有些會放出去讓人知曉,有些則不會。不過涉及到軍政的奏章,只要趙元昌考慮之後認爲沒多大問題的,就會轉給政事堂或者樞密院,讓相公們提前考慮權衡。

    言官彈劾陳佑濫權枉法,趙元昌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就召集相公們來議事。能讓陳佑去做的就直接批覆了,不能的就駁斥掉,順便帶着藉此機會敲打一下陳佑,讓他去做都督府長史,是要他穩住淮南不要生事。

    他對陳佑還是有些不滿的,身爲一地節鎮,底下出了命案你竟然沒把它壓住,最後鬧得中外皆知,要麼是你能力不行,要麼是你沒用心。

    從君臣相識到現在,陳佑能力如何趙元昌心知肚明,所以只能是他陳將明沒有用心。

    只是看陳佑這一沓一沓的奏章,有一時疏漏也正常,故而他才只是敲打一番作罷。

    討論了大概一個時辰,最終在幾位相公之中確定了夏糧入庫之後攻宋。

    確定要用兵,各項準備工作就該悄悄展開了。比如兵馬調度、糧草輜重等等。

    首先定下來的是水軍巡江,由於武昌節度還在宋國手中,江陵水軍和洞庭水軍暫時動不了,只能按照陳佑建議的,讓淮水水軍南下巡江,順便配合步軍演練戰術。

    再之後就是招撫吳越,使者是稅務監黃世俊,也難爲他老人家大把年紀還要去出使。

    還有就是北邊事務,周遼兩國大戰沒有小戰不停。這是王樸的建議,一爲練兵二來通過諜報得知遼國內部有部族因爲攻燕收穫不多而對當今遼帝不滿,可以通過連綿不絕的戰事來放大不滿促使遼國內亂。

    但是小戰不停對周國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如今要對南邊用兵,就要同遼國友好相處。這也要派使者,問題在於出使遼國有生命危險,但是要談的事情偏偏比較重要,使者人選一時半會定不下來。

    議事結束,諸相公出同明殿,劉承澤走到李明卿身旁,面容冰冷地讚了一句:“賢翁婿果然是好手段”

    李明卿露出和煦的笑容,語重心長道:“雨潤兄過獎了,咱們這些人,把精力放在軍國大事上纔是正經。”

    劉承澤呵呵一聲,快步離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