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縱橫帝國之忠信天下 >第二百零九章 大散關之戰
    臨安朝堂之上衆臣不顧如火的軍情,不顧趙構焦急、彷徨無策的心情,仍是在就迎戰與求和,死戰還是先將趙構弄走的問題,在激烈爭論不休。

    “迎戰?我大宋兵少將寡,拿什麼迎戰?金軍可是有百萬之衆啊,一旦兵敗,必將社稷顛覆,吾皇也將陷入困境。”湯思退冷笑道。

    “百萬之衆?”陳康伯聞言說道:“那是金人虛張聲勢,哪裏有百萬兵馬?況且金軍已經背盟,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由不得我們了,戰也是死,不戰也是死,不如與金決一死戰,也許還能死中求生,老夫願散盡家財,與金軍決一死戰。”

    “你要去拼命,誰也攔不住你。”衆臣已經爭得面紅耳赤了,說話也越來越不客氣了,於是湯思退說道:“可你不能拉上陛下啊,陛下乃是萬金之體,容不得半點損傷,就讓些土地給他們又如何?保住長江以南的土地,保住陛下,以圖後舉是爲上策。”

    “兩位相公不要爭了。”內侍省都知張去爲見兩位宰執馬上就要打起來了,見趙構臉色慘白,於是奏道:“爲官家安危計,不如以南狩爲名,避禍於川蜀,待陛下到了川蜀之後,再詔諭全國,集兵抗金如何?”

    張去爲是一名宦官,照宋例是不能參與議政的,不過張去爲深受韋太后與趙構的寵信,並且秦儈在時,與秦儈、內醫官王繼先結成了“鐵三角”,權勢滔天,此時爲了顯示其對趙構的一片忠心,因此就“奮不顧身”的出班奏道。

    趙構聞言心中大喜,這纔是最佳安排啊,自己既不會身處險境,又能讓臣下去抗金,此再好不過啊。

    不過蜀地難行,還有沒有其他好的去處?趙構心中暗道。

    “住口,你一個閹人竟敢參與朝政!並且竟然攛掇陛下捨棄臣民,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侍御史杜莘老出班奏道:“陛下,微臣乞斬佞臣之頭,以安國人之心。”

    張去爲聞言驚得臉色煞白,比趙構還白,至於嗎?老子不過是爲了陛下的安危着想,就要砍老子的頭啊?

    趙構聞言面無表情,沉默不語。

    “陛下”陳康伯接着奏道:“今日之事,有進無退,進也是一刀,退也是一刀,陛下只要聖意堅決,則三軍將士鬥志百倍,必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如此方能上應天命,下安黎明。”

    之後臨安朝廷主戰派紛紛諫言,勸趙構不但不能與金議和,且不能逃跑,應當留在臨安甚至御駕親征。

    趙構也逐漸被陳康伯等人說得漸漸有了些信心,漸漸的穩定心神,有了一些抗金的信心了。

    。。。。。

    其後不久趙構終於鼓起了迎敵的勇氣,調集人馬、調撥糧草,並拿出內帑,犒賞三軍,激勵宋軍士氣。

    同時趙構下旨起用抗金名將劉錡爲江淮、浙西制置使兼京東、河北東路招討使,節制建康府都統制王權、池州都統制李顯忠、江州都統制戚方等諸路兵馬。

    命雷州守臣節制高、容、廉、化四州軍馬,命奉國軍節度使吳璘兼陝西、河東招討使,抵擋金軍西路大軍,命權侍衛馬軍司公事成閔兼京西、河北西路招討使,領兵數萬駐防鄂州,與襄陽守軍共同防禦長江中段,命宣撫制置司傳檄契丹、西夏、高麗、渤海諸國及河北、河東、陝西、京東、河南諸路,諭出師共討金人,命兩浙西路馬步軍都總管張子蓋爲沿海制置使,節制水軍駐紮江陰,以防備海道。

    被秦儈罷去兵權的劉錡此時已經六十餘歲,任知荊南事,劉錡年邁多病,不過接到聖旨後,仍是拖着病體前往兩淮赴任,整頓兵馬,抗擊金軍。

    趙構最後宣佈將御駕親征。

    趙構真的會御駕親征嗎?答案是否定的,不會。

    “卿家,都安排好沒有?”朝會結束後,趙構單獨留下了殿帥楊存中問道。

    “官家,車駕、護衛人馬都已安排好了。”楊存中答道:“只不過。。。只不過,官家您真打算去川蜀嗎?”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若趙構真的打算逃往川蜀,那麼將會是個艱辛之旅,當年唐玄宗李隆基也曾經被安祿山逼入了川蜀,回到長安之後皇位就旁落了,最終鬱鬱寡歡而死。

    趙構聞言沉吟良久後反問道:“卿家覺得哪裏合適?”

    “嗯,官家,微臣以爲不如走海路。”楊存中答道。

    “海路?”趙構問道:“去哪裏?”

    “官家,目前看來只有廣南要安穩的多,去了廣南官家可保萬無一失,只不過。。。那南海郡王也不是個易於之人啊。”楊存中猶豫道。

    “卿家的意思是。。。他想行叛逆之舉?”趙構又問道。

    難道楊存中的意思是趙忠信想弒君篡位?趙構心中暗道。

    “那倒不是,陛下勿憂。”楊存中見趙構理解錯了,於是連忙說道:“他若想叛逆早就反了,何必等到現在?微臣的意思是若官家去了廣南,也許。。。也許就皇權旁落了。。。”

    趙構聞言又開始猶豫了,到底去哪裏合適,趙構又拿不定主意了,趙構只盼宋軍能夠擊敗金軍,那就萬事皆安,若宋軍抵擋不住金軍,真還不如去廣南算了,就算趙忠信想奪權,就讓他奪好了,自己做個太上皇享享清福就算了。

    相信趙忠信還不至於弒君篡位。

    “卿家先去安排海船罷,此事回頭再議。”趙構最後吩咐道。

    。。。。。

    大散關位於陳倉以南,郊秦嶺北麓,自古以來都是川陝咽喉,同時也是關中四大門戶之一,是關中進入川蜀或川蜀北上關中的咽喉要道。

    此事大散關關內關外,是殺聲一片,箭矢如雨、碎石如雲在空中飛來飛去,遮蔽住了陽光,不斷有人或被石塊砸成了肉泥,或被羽箭射成了刺蝟,大散關禦敵樓之下是無數的血肉模糊的屍體,同時禦敵樓之上也有人發出一聲聲的慘叫,落在地上摔成了一團肉泥。

    宋金雙方士卒在大散關正進行一場血戰。

    完顏亮爲了牽制興元府、和尚原、仙人關一帶的吳璘等人的兵馬,使得他們無暇西顧或者北上,命元帥左都監、陝西統軍使,兼河中尹徒單合喜率金軍西路大軍首先攻打大散關等地。

    徒單合喜長期在關中一帶駐紮,戰陣經驗異常豐富,接到完顏亮的旨意後,絲毫沒有耽擱,親率五千鐵騎從鳳翔府出發急行三十餘里,並趁宋軍毫無防備,一舉拿下了大散關,堵住了吳璘等人北上,並牽制住了川蜀之地的宋軍。

    徒單合喜率部攻取大散關之後,一面加緊搶修大散關,加固防禦,一面又調集西路諸軍集結於隴州方山原與秦州、鳳翔等地,同時派出遊騎攻打黃牛堡。

    徒單合喜擺出了一副將要揮軍入蜀的模樣,而使得宋軍不敢大意。

    奉國軍節度使吳璘接報後不顧重病在身,命人擡着肩輿親自趕到大散關,並親自指揮,欲奪回大散關。

    “來人,組織人馬,再上!”筆直的坐在肩輿之中的吳璘撥出腰間長劍大聲下令道。

    吳璘組織宋軍已經連續攻擊了三次,均是無功而返,除了大散關之下多了一些屍體之外,根本就毫無建樹。

    大散關易守難攻,果然名不虛傳。

    吳璘已經急得嘴角長出了一串燎泡,形勢對宋軍太不利了,金軍攻取大散關之後不斷增兵,並深溝高壘扼守大散關,如此,必將吳璘所部死死的拖在大散關附近,既不能增援東部戰場,最起碼不敢大規模的支援東部,又不敢從大散關撤走,若撤走,金軍也許會趁虛掩殺,說不定還將殺入川蜀內地,那就大事去矣。

    數百宋軍接令後就在關下集結,大散關關前地勢狹窄,最多也只能集結數百兵馬,多了可是根本沒有落腳之處,同時大型攻城器械也用不上,只能用簡易雲梯或者小型攻城器械攻關。

    可吳璘等人未料到,在宋軍還在集結之時,關上忽然響起了幾聲巨響,數顆鉛彈從天而降,砸在了宋軍的隊伍之中,壓出了數條血肉模糊的血路。

    宋軍被砸的紛紛避讓,到處亂跑,隊形一下子就散落不已。

    金軍不知道從哪裏搞來幾門威力比宋軍大得多的霹靂炮,射程還遠,趁着宋軍集結之時,開炮猛轟。

    因霹靂炮數量少,因此因此而受傷的宋軍其實並不多,不過一下子就將宋軍的隊形打亂了。

    “吳節帥,不行啊,隊伍集結不起啊,奈何?”一名宋軍將領渾身是土的跑來稟報道。

    “弓弩手上前,壓制住對方,再攻!”吳璘恨恨的拍了一下肩輿的扶手接着下令道,爲何宋軍之中沒有如此犀利的霹靂炮啊?金軍什麼時候火器居然比宋軍還要犀利了?

    “殺啊!”

    “衝上去,跟金狗拼了。”

    吳璘部下幾乎都是由西北人或川人組成,戰鬥力強悍,在戰局如此不利的情況之下,仍是毫無畏懼,對大散關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

    剎那間,關上關下殘肢飛舞、鮮血迸濺,雙方士卒拼了命的互相砍殺,均是死死的纏鬥在了一起,互不想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