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縱橫帝國之忠信天下 >第二十九章 鼎新風暴(四)
    第二日早朝

    此日陰天,天氣陰沉,籠罩在臨安上空的黑雲是越來越厚、越來越低,黎明的天色十分昏黑,以至於衆臣上朝均是提着燈籠。

    昏暗的天色之中還時不時吹來一股涼風。

    山雨欲來風滿樓!

    衆臣來到臨安皇宮勤政殿之時,忽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宮殿殿門兩側站着兩排內廷侍衛,侍衛手中均是持着一個用大竹板製成的木杖,杵在地上,冷冷的注視着上朝的衆臣。

    此爲仗責或杖刑,衆臣此時已經明白了,均是心中異常驚懼。

    仗責或杖刑始自東漢,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北齊北周,將杖刑列爲五刑之一,其後相沿至今。

    宋也有仗責或杖刑,宋之仗責或杖刑主要是對犯了奸罪或其他罪責所用的刑罰,去衣受刑,不但是肉體受到痛楚,精神也會受到折磨,其中精神折磨是最主要的,當然也有可能杖刑至死。

    有宋以來雖有仗責或杖刑,但仗責或杖刑從來沒有對大臣、對士子文人用過。

    難道這個武人出身的大宋皇帝已經恢復了廷杖了嗎?他將要對士子、文人下手了嗎?衆臣心中均是惴惴不安的。

    傳說宋太祖趙匡胤在立國之初,曾經在皇宮密室命工匠製成一個石碑,名爲誓碑,並要求每一位皇位繼承者在登基之前,都要去參拜誓碑,並遵從誓碑之中的祖訓。

    誓碑的具體內容除了皇帝之外,誰也不知道,直至北宋滅亡,東京被金軍攻破,皇宮破壞,誓碑才被人發現。

    宋太祖趙匡胤命人在誓碑之上刻下了三道聖旨,不準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一也;凡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謀逆大罪,亦不可株連全族,只可於牢中賜死,不可殺戮於市,二也;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三也。

    難道趙匡胤的後嗣趙忠信連太祖祖訓都不遵從了嗎?

    不過此三道聖旨沒有任何人見過,只是一名被擄到金地的一位名爲曹勳的大臣在《北狩見聞錄》之中記錄下來的。

    到底是真是假,沒有任何人知道,不過宋人,特別是宋大臣是寧可信其有。

    “啪啪啪”

    淨鞭三響後,文官百官各分兩邊站好。

    “陛下駕到。”手持一柄佛塵的關禮大聲唱道。

    隨後趙忠信在兩名內侍、兩名宮女的簇擁之下,由內殿轉到了勤政殿之中。

    “臣等恭請陛下聖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衆臣一起躬身唱到。

    關禮等衆內侍、皇衛明顯感覺今日大臣唱諾的態度比從前恭敬了許多。。。

    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啓奏,無事退朝。”

    趙忠信坐在龍案之後,用食指輕輕的敲着龍案,看着衆臣,沉默不語。

    黑旗軍舊部均是知道趙忠信的習慣,那就是遇事不決或者將要決定一件大事之時,就會用手指敲擊案几。

    良久之後,趙忠信開口道:“這段日子以來,朝野上下,衆皇親國戚、衆臣工想必都在說一件事情,是猜測紛紛,真是熱鬧的緊啊,吾在宮中也聽到了不少流言蜚語,今日就給列位臣工一個結果。”

    趙忠信頓了一頓後說道:“在此之前,先讓衆卿家見一個人,關禮,傳李椿年。”

    “奴婢遵旨。”關禮躬身接旨後,走到殿門口,大聲唱道:“陛下有旨,傳李椿年覲見。”

    衆臣聞言,均是低頭議論紛紛,李椿年不就是當年主持經界法而被趕出朝廷的那個戶部侍郎嗎?他什麼時候回來的?

    最關鍵的是李椿年是立志變革的,曾經不畏強權,力行經界,也因此被秦儈趕出了朝廷。

    “臣李椿年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椿年進殿後施禮道。

    “李卿家平身。”趙忠信隨後對衆臣說道:“李卿家重和元年進士及第,是三朝元老,歷任寧國軍節度推官,戶部侍郎等職,在我聖朝之中沒有人比他更瞭解朝廷的財政,沒有人比他更瞭解我大宋的弊端,李卿家,你先說說朝廷的財政吧。”

    “臣遵旨。”李椿年應道。

    “朝廷所急者財用,數十年來講究措置,靡有遺餘,而有司乃至窘匱不給爲言。臣因取其籍,披尋本末源流,具見積年出入之概。”李椿年緩緩的說道:“紹興十七年,朝廷所積就已耗盡,每歲結餘不過兩百萬緡上下,至紹興二十四年,不過結餘三百萬緡左右,要知道我聖朝養一軍卒歲出兩百貫,也就是說三百萬緡只能多養一萬五千餘士卒,宋金戰事驟起,朝廷、各路府州均在招兵買馬、囤積糧餉,因此軍費開支是居高不下,藏庫早已耗盡。

    此時我聖朝北有金、夏,西有吐蕃虎視眈眈,因此必須練軍備戰,軍隊數量居高不下,軍費歲出也是年年增加,入不敷出,朝廷財政極爲窘迫,同時官俸等等也是年年增加,賦入不及祖宗全盛之時,而用度卻不減祖宗全盛之所費。

    目前表面上看我聖朝出入大體持平,可其隱患卻未消除,若再遇戰事,我等又拿什麼來禦敵?此後必將是財政愈加惡化,直至不堪其負,國勢也將會日漸衰微。”

    “危言聳聽”陳康伯出班大聲說道:“我聖朝自太上官家南渡以來,東南歲入不滿千萬,上供者不過兩百萬緡,到目前爲止,朝廷歲入已經達到了六千萬緡上下,如何是財政窘迫?日漸衰微。”

    “歲入多,歲出更多,歲入遠遠趕不上歲出增加。”李椿年哼道。

    趙忠信見陳康伯欲待再說,於是用鎮紙敲了敲案几說道:“陳相公,知無不言,言者無罪,豈能喧囂於朝堂之上?總得讓人家將話說完吧?”

    “臣知罪。”陳康伯隨後嘆了口氣退了回去。

    趙忠信隨後對李椿年說道:“李卿家,你接着說,爲何朝廷會有隱患?隱患在何處?朕曾經聽人說過,我大宋百弊叢生,弊又在何處?”

    “儘管說,今日你說什麼,吾都赦你無罪。”趙忠信見李椿年有些猶豫,於是又說道。

    這些情況,趙忠信也是大體瞭解的,只不過趙忠信就是要讓李椿年當衆說出來,要不然有些人仍是活得渾渾噩噩的,不知危機將要降臨。

    當頭棒喝,甚至棒棒見血,趙忠信均是在所不惜。

    李椿年沉吟良久之後,大聲說道:“官家,我大宋百弊叢生,主要有三處,守內虛外,一也;朝野上下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二也;官制、軍制之弊,三也;”

    趙忠信聞言沉吟道:“先說說官制,弊在何處?”

    李椿年頷首道:“官制之弊主要有五,分別是官制之濫、冗官之多、循資之甚、耗資之大、省官之難。

    聖朝實行官、職分離之制,使得衙門大增,新府舊部、疊牀架屋、臃腫不堪,僕射、尚書、丞、郎、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官制混亂,必將造成事權牽制、紊亂不堪、相互推諉,一件數日即可完成的公事,會拖數月之久,乃至數年,甚至不了了之,將會耽誤大事,此次陛下減免秀州稅賦的旨意已經發了三個月之久仍是未至秀州,就是佐證。百姓也因此鬻妻賣子,困苦不堪。

    元豐改制之後,情況稍有改觀,可仍是沒有根本解決隱患,各路府州官制幾乎就未動過。

    其二,冗官、冗員之多,駭人聽聞,我聖朝入仕途徑無非有五,貢舉、奏蔭、攝署、流外、從軍,其中貢舉、奏蔭是最主要的兩種入仕途徑。

    我聖朝選官之制,科舉入仕,比李唐更爲縝密,也更爲合理,名公臣卿皆由此選,而不妥當的是錄取人數大幅增加,科舉選官並不會造成冗官,可聖朝科舉錄取的人數卻是遠遠的超過了前朝,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進士科取士近萬人,而前朝二百九十年間進士科總數不過六千人上下,我大宋科舉選士乃是前朝的十倍以上。

    如此之多的進士,朝廷哪有那麼多的官職給他們?如此只有朝廷花錢養着他們,一年甚是一年,一年多過一年,年年如此,朝廷早已是不堪重負。

    科舉選官還有恩科,也就是特奏名之制,特奏名你們都知道吧?乃是各路府州申報禮部,覈准後特予奏名,可以不經過解試、省試,直接參加殿試,無論殿試排名,均被授於出身或官銜,直接入仕,恩科進士人數衆多,幾乎是說錄取的進士科數量的一半以上。

    特奏名之人乃是何人?幾乎都是才學低下、老朽不堪,甚至。。。甚至是皇親國戚、顯貴子嗣,一些大字不識幾個,居然被授於官銜,爲官之後多爲貪贓枉法、中飽私囊之徒。

    一職數官,一些官吏私下裏還商量,一人應卯一年,大家輪着來,可俸祿卻不會少一分一釐。”

    趙忠信聞言大怒,將鎮紙狠狠的拍在桌几之上怒道:“如此尸位素餐之徒,吾必懲之,吾必棄之。”

    聽到李椿年說了這些詳細的情形之後,趙忠信才知道朝廷之中居然還有如此荒謬的情況存在,簡直太令人喫驚與憤慨了。

    衆臣也被此等荒謬之事驚呆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