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縱橫帝國之忠信天下 >第三十二章 碑石柱
    建武二年某日

    臨安皇宮北部和寧門宮闕之外一片空地之上,忽然出現了三個高高的石碑,三幅巨大黑布蓋在石碑之上,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石碑,也不知道石碑之上刻着什麼字。

    臨安之人均是感到異常好奇,但又不敢近前查看,因爲三個石碑周圍站在三百名手持長槊的士卒。

    臨安之人早已注意到了此處空地,此前一直有許多石匠、泥匠等工匠在此地忙碌,只不過周圍均是用高高的木柵圍了起來,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忙些什麼。

    今日木柵終於撤去,三個高高的石碑顯露了出來,於此同時,臨安朝廷七品以上的官員均早早的趕到了和寧門附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低聲議論着。除了文武百官,還有一千餘名太學生也趕到了此處,站在了國子監官員的身後。

    此更引起了臨安之人的好奇,難道朝廷大祀?可大祀一般都是在南郊圓壇附近舉行啊,難道改地方了嗎?於是許多臨安百姓也聚集到了此處,議論紛紛的,均想看看熱鬧。

    “來了,來了。”

    “陛下出來了。”

    “啊?皇妃們也出來了啊。”

    “還有皇后、皇子、公主們啊。”

    “天吶,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啊。”

    站在遠處的臨安百姓均是興奮的竊竊私語,他們終於見到了大宋皇帝與母儀天下的皇后了,還有衆皇妃、皇子、公主,不過因距離有些遠,看不清楚面容。

    皇城司提舉閻三彪揮了揮手,五百威風凜凜的皇衛手按虎紋腰刀分列兩旁,面無表情的警戒着四周。

    “臣等叩見陛下、叩見聖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太學生們唱諾後一起拱手施禮道。

    趙忠信點點頭,對禮部侍郎黃溫、禮部員外郎王述說道:“開始吧。”

    黃溫、王述接旨後,就帶人將三幅巨大的黑布從石碑之上揭了下來,並大聲念着祭文。

    三幅巨大黑布被揭下來之後,在場的所有人均被震驚得久久不語。

    只見最中間,也是最高的石碑之上,有三個巨大的血紅大字,紅色大字之下是一排排的黑色小篆。

    國恥柱!三個血紅大字像兩記重錘般的敲在了所有人的心中,震驚了所有人。

    國恥柱左側石碑之上刻着“忠烈碑”三個紅色大字,右側石碑之上刻着“佞臣罪將石”五個黑色大字,下面也各刻有一排排的小篆。

    黃溫首先念着國恥柱下的小字:“宣和四年,奸閹童貫率十五萬大軍,兩次攻打苟延殘喘的遼燕雲十六州,被遼擊敗,喪師辱國,其後居然懇求金人,花錢買回了數座空城,隨後不久燕雲十六州又落入了金人之手,使我大宋又失去了北部屏障。”

    國恥柱上刻着至宣和年間一直到靖康年間,至宋金海上之盟一直到靖康之變,刻着戰死的無數大臣、軍民,刻着宋所受到的屈辱,趙忠信顧及趙構,因而沒有命人在石碑之上雕刻趙構南渡之後受到的屈辱。

    宣和七年,金正式南侵,金完顏杲、完顏宗翰、完顏宗望率軍兵分兩路南下,攻打太原、真定等地,一路之上,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宋軍一潰千里,喪師失地。

    靖康元年,宋徽宗趙佶嚇得屁滾尿流,將帝位匆匆傳給了宋欽宗趙桓,名字刻在忠烈碑上的李綱、老將种師道、姚平仲率軍守衛開封。

    淪陷的燕山府官員沈琯受凍捱餓,步行到了開封,哭求朝廷抗金,可奸相李邦彥卻慫恿趙桓罷黜了李綱、鍾師道,割地賠款求和。

    其後太學生與城中百姓上書請求抗金,羣情洶洶,趙桓才重新啓用李綱、鍾師道,金軍見形勢不妙,慌忙撤軍北撤,不過卻是滿載而歸,收取了宋割讓的三鎮及大量的財物。

    此時金軍仍是在圍攻太原,鍾師道之弟鍾師中率軍北上救援太原,可得不到朝廷的援軍,得不到糧餉供應,孤軍奮戰,被金軍包圍在了太原以南的殺熊嶺,鍾師中率數百親兵與金軍浴血奮戰,誓死不降,後力竭戰死,麾下數百親衛全部戰死,無一投降。

    靖康元年,金軍主力又率軍南下,此時被圍困了兩百五十餘日的太原終於陷落,太原宋軍大將王稟寧死不降金軍,城破之時仍是率已經餓成了皮包骨頭的太原守軍與金巷戰,後力戰不敵,投汾水而死。

    鍾師中、王稟的名字雕刻在了英烈碑上。

    太原宋軍主帥張孝純與太原軍民堅守了八個月,城破之時投降了金軍。

    張孝純的名字刻在了佞臣罪將石之上。

    河北重鎮真定府知州李邈堅守真定四十餘日,城破之時被金軍捉住,金軍用火烤李邈的鬚髮肌膚,逼其歸降,李邈決不屈服,怒罵不已,後被金軍殘殺。

    真定兵馬都鈐轄劉翊城破之時,率殘部與金軍巷戰,力戰而死。

    李邈、劉翊的名字刻在了忠烈碑之上。

    太原、真定等地的軍民苦戰多日,得不到朝廷的援助,城破之時死傷無數,金軍攻破太原、真定之後燒殺擄掠,無惡不作,護城河之中都被屍體阻塞了。

    此爲大宋太原、真定之恥,刻在了國恥柱之上。

    太原、真定陷落之後,北宋朝廷乞和,金置之不理,繼續驅兵南下,先後攻陷了平陽府、洛陽、潼關等地,兵逼宋京師開封。

    宋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唐恪、籤書樞密院事耿南仲此時卻令勤王之師不可擅動,並貶黜朝中主戰派之人,一心向金乞和。

    唐恪、耿南仲的名字被刻在了佞臣罪將石之上。

    金軍兵臨城下,此時的開封並不是沒有還手之力,城中還有七萬餘兵馬,並有無數開封百姓願意與開封共存亡,最起碼憑此堅城,完全可以堅守城池等待各地的勤王之師。

    可宋朝廷慌了手腳,居然請了一個名爲郭京的江湖術士,招募了七千餘“六甲神兵”出城迎戰,結果被金軍殺了個乾乾淨淨,金軍趁機攻破了開封外城。

    郭京的名字亦被刻在了佞臣罪將石郭京其實算不上什麼臣子,最多算個招搖撞騙的奸佞之徒,本不打算刻在佞臣罪將石之上,不過趙忠信聽說郭京此人還未死,因此趙忠信還是將他的名字刻在了石碑之上,並昭告天下,若遇到此人或其家人,天下共擊之。

    其後就是靖康之難,是有宋以來最大的恥辱。

    岳飛、韓世忠、劉琦、吳玠、劉琦等名將之名號均刻在了忠烈碑之上。

    蔡京、童貫、秦儈、万俟卨等人的名字永遠的刻在了佞臣罪將石之上。

    黃溫聲音洪亮,大聲念着,每一個字均像一記記鐵錘般的擊打在了現場每一個人的身上。

    許多大臣、太學生,甚至百姓均是哭的泣不成聲的。

    冷風吹過,帶着一絲嗚咽之聲刮在了三座石碑之上。

    一名輔臣拿着長鞭,虛舞了三下,對趙忠信厲聲喝道:“趙昚,可曾忘了靖康之恥?國之大恨?”

    趙忠信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大聲答道:“臣不敢忘此奇恥大辱,臣無時無刻不想着恢復故土,雪此大恨。”

    從此之後,每日裏勤政殿之前都有輔臣揮鞭喝問,趙忠信每日一答。

    趙忠信率領衆臣、皇后、嬪妃等人隨後向石碑行揖禮:“靖康之辱,絕不敢忘。”

    “靖康之辱,絕不敢忘。”

    衆臣一齊大聲說道。

    “變法圖強,雪此大恨。”趙忠信又說道。

    “變法圖強,雪此大恨。”衆臣一齊複述道。

    趙忠信隨後又大聲道:“日月所照,皆爲漢土;江河所至,皆爲漢臣。”

    “日月所照,皆爲漢土;江河所至,皆爲漢臣。”

    趙忠信最後說道:“迢迢天漢,蹈節死義!”

    “迢迢天漢,蹈節死義!”

    趙忠信隨後下旨,命從今日起官員就任、進士及第之前必須先參拜國恥柱。

    。。。。。

    金燕都皇宮

    “國恥柱、忠烈碑、佞臣罪將石、變法圖強?”金帝完顏雍喃喃道:“他這是想激起全體臣民奮發圖強之心啊,他真的要與我大金不共戴天嗎?”

    完顏雍忽然想起張之周告訴他的,完顏宗弼臨終之前對完顏亮說的話。

    江將南富庶超大金百倍,兵甲犀利、人口衆多,其國力亦是大金的百倍,他們之所以屢屢戰敗,乃是其君昏臣佞,重文輕武所致,一旦他們有了個勇於進取的明君,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並能將全體國民之心擰成一股繩,到那個時候,大金就是拼盡全力,也不會是他們的對手。。。

    當時完顏雍聽說還是有些不以爲然的,可此時完顏雍越想越覺得完顏宗弼說的對,宋帝趙忠信目前的所作所爲越來越符合完顏宗弼臨終之言了。

    完顏雍此時感到背上一陣發冷。

    “哼”張浩冷哼道:“一省六部制,拾人牙慧,虧他們還以正統自居。”

    完顏雍搖了搖頭,這就是此人的可怕之處,雖然漢人一直以正統自居,可趙忠信根本就不會目空一切,只要是有益的,他就會拿來用,他纔不管是何人的東西,根本不是個迂腐之人。

    況且金許多官制還不是參照宋設置的,很多名稱都是一樣的。。。

    “叫她過來。”完顏雍忽然想起一事,於是說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