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縱橫帝國之忠信天下 >第八十四章 致命弱點
    所謂待漏院,就是五更時分,朝臣等待上朝暫時歇息的場所,待漏院之中有一些官吏,負責爲朝臣端茶送水,並觀察沙漏,待時辰到了,即宣佈上朝。

    此日將近丑時,平日裏這個時候待漏院除了當值的官吏,是沒有其他人的,同時是冷冷清清的。

    可今日待漏院之中卻是燈火通明,並且有一些宦官正等候在待漏院之中。

    宦官們沒等多久,宮闋之外就來了四頂軟轎,軟轎之上有特殊的標誌,此表明了轎中之人最起碼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大臣,是朝廷重臣。

    每一頂軟轎周圍還有許多打着燈籠的護衛、隨從,跟隨着自家老爺深夜進宮。

    “落轎。”隨從們隨後打開轎簾,韓世襲、李椿年、王剛、張浚四位重臣幾乎同時走了出來。

    關禮見韓世襲等人到了後,連忙迎了上去,拱手唱諾後說道:“諸位相公、太尉辛苦了,請隨某家進宮。”

    隨後關禮安排宮中內侍,兩人服侍一人,打着燈籠引路,雖目前正值夏季,可深夜還是有些涼意的,於是關禮爲每位重臣均披上了一件紅色絲帛斗篷。

    韓世襲雖已年近六旬,不過多年的行武生涯,練就了一副好身板,步伐依然矯健,大踏步的跟隨內侍向宮內走起。

    皇帝陛下深夜宣召,必有大事發生,韓世襲、李椿年等四人心中均是如此想法。

    。。。。。

    勤政殿之中,趙忠信正襟危坐,拿着兩封八百里急遞說道:“深夜宣諸位卿家進宮,朕心甚歉,不過有兩件事情較爲緊迫,朕也不得已而爲之,此封急遞是張敵萬、虞允文聯名送來的急報,你們先看看吧。”

    韓世襲聞言起身接過急遞,鋪在殿中案牘之上,四人均湊過來一起觀看。

    “西夏內亂?國相任得敬請求出兵相助?”韓世襲喃喃自語道。

    趙忠信點頭道:“信上所說,事情已經到了萬分緊急的地步了,西夏內亂一觸即發,任得敬請求我聖朝出兵相助,對此,諸位卿家有何見解,不妨說來聽聽。”

    衆臣聞言均沉默不語,心中卻如翻江倒海一般,均是在想如何應對此事,方爲最佳之策。

    李椿年沉吟良久開口問道:“任得敬有多少兵馬?夏主李仁孝又有多少兵馬?西夏國內是怎樣的局勢?金朝廷對此事的態度是怎樣的?這些情況不瞭解,如何出兵?”

    “李相公請留意書信”韓世襲聞言開口道:“信上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據任得敬所說,金此時已經出兵西夏,協助夏主李仁孝平亂,此就表明了金是支持李仁孝的,同時任得敬遣使請求朝廷出兵,也表明了其寡不敵衆,表明了任得敬無法抵擋金軍。”

    韓世襲隨後對趙忠信拱手道:“官家,任得敬已經勢孤,而任得敬是個漢人,一直仰慕我天朝,因而臣以爲朝廷應當助其擊敗金軍。”

    韓世襲自始至終都是跟隨趙忠信的,他比任何人都瞭解趙忠信,趙忠信此人雖口口聲聲說,一般情況之下不行險招,可他自河北筆架山起兵以來,哪一次不是兵行險招?哪一次不是置於死地而後生?

    平陽府如此,滇東如此,廣南如此,安南如此,北上勤王亦如此,韓世襲等人早已習慣了。

    西夏此時內亂,韓世襲估計趙忠信必然要從其中上下其手,大撈特撈,不撈足好處,他就不是他了。

    韓世襲只是不明白的是好處要撈到何種程度,他才滿意。

    “嗯”趙忠信玩弄着手上御筆問道:“如此,韓相公是贊成出兵了?”

    “正是”韓世襲點頭道:“西夏一直是金藩屬國,與金往來甚密,與我天朝明和暗鬥,只要有機會,其必入寇,犯我邊關,我天朝不勝其擾。此時正好應任得敬所請,出兵協助任得敬,使任得敬主西夏之政,甚至擁其爲西夏之主,如此任得敬必將感念天朝大恩,轉而投向我天朝,如此陛下亦可專心對付金人。”

    “韓相公此言差矣。”李椿年開口反駁道:“任得敬何人也?其原爲天朝通判西安州事,原本就是我天朝臣屬。紹興七年,夏軍攻佔西安州,任得敬獻其女,極力討好夏主李乾順,後得夏官,轉而與我天朝爲敵,如此反覆無常的小人,還能指望他能與天朝交好,共同對付金人?此人反覆無常,今日投宋,明日也許就會投金。因而此時朝廷耗費錢糧,出兵相助,助其成爲西夏之主,也許會是勞而無功之舉。”

    李椿年隨後對趙忠信說道:“官家,天朝行革故鼎新之舉不過數載,一些新政僅僅是初見成效,藏庫尚不充盈,與金歇兵也不過數載,兵困民乏。此次若決定出兵西夏,若速勝倒也還好,若陷入膠着,必將會影響天朝新政,必將會影響陛下大業,其得不償失,陛下,此時萬不可妄動刀兵。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微臣伏乞陛下明斷。”

    李椿年還未說失敗的可能,若宋軍戰敗,必將會再次丟失關隴之地,如此又成了龜縮在江南一隅之地了。

    “嗯,這麼說,李卿家是不贊成出兵,如此,對於任得敬所請就置之不理嗎?”趙忠信隨後問道。

    趙忠信心中明白李椿年是個極爲謹慎之人,也只有如此謹慎之人,才能掌管大宋財政,才能爲戶部尚書,不過謹慎之人也有不妥之處,那就是敢於冒險之心不足。

    這個世上沒有白喫的午餐,根本不存在完全沒有風險之事,什麼事情必然會有其弊也有其利,要想開疆拓土,不冒一定的風險是不可能的。

    難道土地、人口、財富等等會等着你從容不迫,信手拈來?

    因而趙忠信是贊成出兵的。

    “非也”李椿年答道:“雖任得敬是個反覆小人,可此時我天朝亦可相助之,助其與李仁孝分庭抗禮,可相助分兩種,一種是明助,一種是暗助,我天朝可暗地裏支援任得敬些許糧草、軍械,如此無論結果如何,我天朝也不會損失什麼,不過費少許錢糧而已,同時也就沒有任何風險了。”

    趙忠信還未置可否,王剛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爲李相公此舉不可行,既然欲相助任得敬,又何必遮遮掩掩的?讓人覺得我大宋是首鼠兩端。”

    “嗯,王卿家說說你的看法,該如何相助任得敬?”趙忠信聞言問道。

    王剛聞言沉吟片刻後,大聲說道:“陛下,微臣以爲不但要出兵,且要出精兵,不但是出精兵,並且必須主力盡出,但主力盡出不是爲了相助任得敬,而是。。。”

    王剛隨後一字一句,重重的說道:“是滅國之戰!”

    王剛此言一出,頓時將在場的衆人驚了個目瞪口呆,除了趙忠信,趙忠信早在數年之前就有了攻滅西夏之心,只不過當時時機並不成熟,隱忍不發而已,趙忠信隱忍不發的同時,也在做着各種準備,數年前趙忠信關隴之行就是爲了這個目的,只不過只有少數人察覺了趙忠信的目的,王剛就是其中之一,就連韓世襲也沒想到趙忠信一直存有這個念頭。

    趙忠信聞言大喜,不愧爲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將,自己的心思看來王剛早已知道了。

    於是趙忠信說道:“王卿家,快說說你的想法。”

    王剛聞言說道:“當今之世,宋、金、西夏、吐蕃諸部、韃靼諸部、遼等國並立,各方輪番上場,是征戰不休。

    目前我大宋宋與各方是處於歇兵狀態,然這僅僅只是暫時的,風雲變幻,戰事隨時可能驟起,若宋被強加於刀兵,到那個時候,再奮起反抗,是否顯得有些遲了?

    因而在天下大變之前,我等當有所準備,陛下在廣南之時常說的一句話,此時仍在微臣耳邊迴響,那就是先發制人,後發而制於人。

    目前西夏內亂,夏朝政是一片混亂,此時我大軍可使任得敬爲內應,裏應外合,一舉攻滅西夏,復我漢室之江山社稷。”

    “陛下,諸位相公、太尉,此爲我大宋千載難逢之戰機,若錯過,豈不惜哉?”王剛最後說道。

    李椿年聞言問道:“若金出兵西夏,或金趁我主力大軍出兵西夏之際,攻打他處,以逼我退軍,又當如何?”

    “李相公多慮了。”韓世襲聞言開口道:“金主完顏雍,勤於政事,拔擢人材,整頓吏治,減輕賦役,尊崇儒學,其也在變革,然其變革並不徹底,似是而非,此一也。其二就是完顏雍此人標榜中庸,崇尚無爲而治,因而穩健保守有餘,開拓進取不足。

    此時金國北有愈來愈強大的韃靼諸部,西有高麗,經常襲擾其邊境,此時金已自顧不暇,哪裏還敢破釜沉舟,與我天朝決一雌雄?”

    兵部尚書張浚此時終於開口道:“我大宋勁旅黑旗軍以區區十餘萬晚人馬就擊敗了金六十餘萬人,此時我大宋有精兵三十餘萬,金哪裏還敢向我天朝挑釁?

    陛下,據末將瞭解,金此時全部兵馬最多有十六七萬,若他們膽敢揮軍南下,我大宋舟師可故伎重演,抄其後路,其必將會不攻自破。”

    衆人聞言均是大笑不已,同時放心不小。

    確實是這個道理,完顏亮南侵之後,金舟師折損殆盡,一直無法恢復,確實是金最大的也是無法彌補的致命弱點。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