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縱橫帝國之忠信天下 >第八十八章 殿試(二)
    “趙兄,依你之見,此次殿試策問一題會是甚麼啊?”

    這日武舉殿試正式開始,趙忠信等二十名武貢士在兩隊班直的“押送”下前往集英殿,武貢士們個個衣甲鮮明,器宇軒昂,走路虎虎生風,隊伍前方有幾個胥吏和內侍領路。 .

    宋代武舉殿試一般安排在人科考之後,三年一次,一般安排在四五月期間,到了南宋因戰亂和道路阻隔,殿試延後至七八月間,此次紹興十二年間的武舉殿試安排在了八月初一。

    趙忠信搖搖頭道:“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我估計不過是些兵法大義方面的罷?”哥幾個一邊走一邊小聲議論。

    目前正是宋金議和期間,不太可能出些敏感的題目,朝廷也怕激怒金國使臣,因而極大可能是較平常的兵法大義之類的題目。

    武舉殿試也是先試後武試,武試被稱作觀試,也是皇帝與主考官們觀看應試考生的弓馬騎射以及統兵的能力。

    觀試允許臨安百姓觀看,美其名曰與民同樂,因而每次武舉觀試儼然成了臨安的一個盛大節日,武舉與人科考不同,人科考只是動筆,然後滿口之乎者也,可武舉觀視那可是要動刀槍的,有時候還殺的血淋淋的,非常直觀,也非常刺激。

    不一會工夫,趙忠信等人被引到了集英殿前,趙忠信也算是“故地重遊”了,那日深夜誤進皇宮黑燈瞎火的沒看清楚,今日趙忠信名正言順的進入了南宋皇宮,於是趙忠信好的觀察着南宋皇宮。

    靖康年汴梁被金人攻陷,宋室南渡,以臨安爲“行在”,也是皇室臨時住所,直至紹興十二年,臨安成爲了南宋正式都城,臨安皇室臨時住所也成了臨安皇宮所在,皇城也是較狹小,宮殿規制簡樸,集英殿殿階居然只有一階,臨安皇城規模大約爲漢唐皇宮的十分之一,皇宮依山勢而建,殿閣疊進,堂、閣、齋、樓、臺、軒、觀、亭,星羅棋佈,建有殿、堂、樓閣約一百餘座,白玉闌干,淡綠色殿頂。

    因皇城狹小,宋高宗趙構也想擴建皇宮,可臨安人口密集,皇宮周圍密密麻麻的都是些民居,若擴建皇宮那必須拆遷些民房,宋朝以儒立國,受儒家仁政理想的影響甚深,當時朝野下有一種共識:奪民私產、逼民搬遷,是很不體面、很不道德的事情。這種共識經過培育、累積、感染、沉澱,形成爲一種無形卻時時可感知的風氣,讓皇帝在展開拆遷圖紙的時候感受到強大的道德壓力,不得不有所節制。

    不知道吳明珠怎樣了?現在還好嗎?趙忠信真想過去再看看吳明珠去,但這可能嗎?哎,一時衝動而造成的後果,趙忠信目前仍未想出甚麼解決的辦法來。

    。。。。。

    “娘娘,今日武舉殿試,集英殿那裏熱鬧的緊。”

    武舉殿試?他不是也要參加嗎?他還好嗎?他是不是忘了我了?吳明珠默默的想着。

    吳明珠真想過去看看,可現在乃是殿試時分,不能夠隨便走動,算受寵的宮妃也不行,吳明珠嘆了口氣走到宮牆旁,望着宮牆方湛藍色的天空,隔着幾個宮牆,似乎聞到了他的氣息,看到了他的身影。

    。。。。

    趙忠信等人被引進集英殿後,只見數人合抱的大柱兩側擺放這一些木幾,木幾後各放着一個絲布蒙面的蒲團,這是應試考生跪坐答題的位置。

    編排官根據趙忠信的編號,將趙忠信引到左側距殿倒數第二的位置。

    趙忠信等人各站住自己位置,等待着將要進行的武舉殿試試。

    “考官大人到。”內侍唱道。

    幾個考官從殿側走了進來,其包括兵部尚書王庶、禮部侍郎張九成、禮部尚書張燾以及吏部郎施廷臣。

    王庶、張燾爲此次殿試評定官,張九成、施廷臣等爲覆考官。

    王庶等人左右看了一下後,都站在殿央低聲議論着甚麼。

    “皇駕到!”隨着內侍唱罷,趙構在幾個內侍的簇擁下從側殿走進了集英殿。

    “吾等參加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王庶等官員見趙構進來後,立刻安靜下來首先跪拜。

    “士子參拜!”

    “吾等參加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忠信等人在內侍的引領下也跪下參拜。

    “衆卿家平身。”趙構今日微胖的臉有些蒼白,氣色不太好。

    “謝陛下。”趙忠信等人再拜後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趙構落座後問向王庶:“王卿家,都準備好了罷?”

    “陛下,都已準備妥當。”王庶答道。

    趙構點點頭道:“那開始罷。”

    “遵旨。”

    不一會工夫,幾個官開始發題。

    趙忠信接過御題後,先將題目抄在白紙,然後將御題放入一個黃袋子,掛在脖子,這麼做的目的是防止御題破損,而造成對皇帝不恭。

    果然不出趙忠信所料,此次武舉殿試一道策問,乃是《孫子兵法》“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要求武舉應試考生理解,並做出自己的見解。

    這個題目很普通,不是很難理解,只要熟讀《孫子兵法》,基本都答的出來。

    於是趙忠信規矩寫出了這句兵法的意思,並列舉了戰國時期魏國名將吳起的戰例,戰國時期,魏國名將吳起不僅和士卒同甘共苦,而且愛兵如子。有一名士兵身長了膿瘡,吳起爲他吸吮膿血,士兵的母親見了,痛哭流涕,旁人問爲何哭泣?這婦人說自己的丈夫也長過膿瘡,也是吳起爲他吸膿,丈夫感激不已,在戰場奮勇衝殺,最後戰死。現在,吳將軍又爲兒子吸瘡,兒子定會誓死效忠,想到兒子說不定死在哪裏,所以難過。

    吳起從來不在軍搞特權,和士卒同吃同睡,行路不乘馬,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喫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揹負着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同甘共苦。還親自揹負糧食,簡直有身先士卒的風采,所以吳起的軍隊戰鬥力超強,幾乎未嘗敗績。官也越做越大。

    趙忠信列舉這個戰例,暗含諷刺的意思,趙忠信對吳起的這個做法有些嗤之以鼻,一個殺妻求職、拋棄生母的人還談甚麼“愛兵如子”?一個連基本爲人之道都做不到的人,拿甚麼“愛兵如子”?

    不難看出吳起很有心計,替士兵吸膿是爲了獲得軍心,讓士兵爲他效死,這樣他的軍隊可以戰無不勝,讓他戰功赫赫,步步高昇。

    趙忠信不信普通士兵看不出來,只不過因吳起嚴苛的軍令之下,將士們纔會拼命死戰。

    趙忠信最後指出作爲一個將軍,真正的愛兵如子乃是怎樣做到讓士兵少死、少傷,甚至不死、不傷,不戰而屈人之兵,不能拿士兵的白骨作爲升官的墊腳石,而不是隻做表面的功夫,當然了,戰爭難免會死人的,這要求慎戰,沒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輕言戰事,但慎戰不是妄戰、不戰,《司馬法》雲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是這個道理。

    趙忠信答完後將答題放置在木幾,跪坐着閉目養神。

    封彌官見趙忠信答完後過來將趙忠信答紙的編號封彌,並篡寫試卷,篡寫完畢後將兩份試卷一起收走。應該說宋代科舉防止作弊的手段還是很完善的。

    因武舉應試考生較少,因而考官們在二十名考生都答完後將考卷收集齊後先交趙構御覽。

    內侍將考卷一份份遞給趙構,內侍將趙忠信那份試卷遞給趙構之時瞄了一眼,不禁吐了吐舌頭,“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好傢伙,這人膽子真大,此時正直宋金議和之時,這不是暗諷朝廷嗎?朝廷現在是不想戰,他老兄來個忘戰必危。。。

    趙構接過趙忠信的卷子,饒有興趣的細細的看了一遍,章一般,見解倒是不錯,基本說到點子了,可當趙構看到“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幾個字時,立時臉色微變。

    趙構冷冷的將趙忠信考卷遞給內侍,內侍將考卷轉交給了王庶等人。

    “卿等速速閱卷,將結果報來。”趙構說道。

    。。。。。

    “大膽,此人簡直狂妄之極,應黜落此人,並罷黜他的功名,將其趕出京城。”施廷臣看完趙忠信的答卷說到。

    王庶等考官在評官房激烈的爭論着。

    王庶敲了敲桌子,冷冷的說到:“施郎,此話從何說起?我朝自太祖神德皇帝以來,何來黜落之說?且此人不過引用前輩聖人兵法而已,我倒覺得說的有些道理,當爲等。”

    施廷臣冷笑道:“王大人,引經據典可嘲諷朝廷嗎?若此例一開,那朝廷規矩何在?朝廷臉面何在?”

    那是你們的規矩,是你們的顏面,一邊一味的屈膝求和,一邊打壓主戰派,手段無卑鄙,王庶心裏暗罵。

    張燾沉吟半響說道:“兩位大人不必爭了,方纔陛下的意思想必諸位大人都清楚了,依我之見,也不必黜落此人,但也不可評爲等罷。”

    趙忠信的答卷被評爲第八名,也是三甲之外了,張子琦第一,陳鶚次之。

    /53/5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