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宋燕王 >第192章 正使未定
    秀塗港、石湖港、蚶江港,還陸續有商船前來交割回易物資,到十月下旬之後,進港交割的商船終於不再見到。請()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依入庫賬冊統計,絲綢錦緞類物資共四百七十六萬五千三百餘匹,茶葉兩千零四十萬六千五百餘斤,瓷器九百七十四萬三千二百餘件,其他小物件,諸如摺扇、團扇、筆墨紙硯、竹蓆、樂器等,加起來也有十幾萬件。

    依賬冊和契約名冊覈對來看,除少數商家毀約沒有按時將約定的物資送來之外,絕大部分已經交割清楚,只等商船出海,兩年之後收取雙倍錢款。

    前來交割的商船一一離開,整個泉州灣頓時一空,瞬間感覺寬敞了許多。

    港口內每日忙碌紛亂的勞工也全部離開,一個不留。

    從此之後,港口內除了湯鷽父親從老家帶來幫忙的人之外,全部都是宣威軍和後備軍,港口內外不光有崗哨,還有一隊隊軍士不時巡邏,港口一里之內見不到一個外人。三個港口猶如三個軍營,物資安全程度自然毋庸置疑。

    泉州灣清空之後,船廠造好的商船開始接收,一艘艘揚帆駛出造船廠,出外海幾十裏後,檢驗商船各項性能無誤,這才一一駛回港口,個別桅杆風帆有瑕疵的,當即返回船廠維修。

    等所有船隻停靠在港口岸邊之後,若有人來數,會知道,商船數量早已超過一百艘,達到一百二十七艘。但海船在泉州灣兩岸分佈太廣,數量太多,不知情的人根本難以數清楚。

    整個泉州知道回易督造處擁有海船確切數量的只有一人,那是湯鷽。

    這裏面有他自己出錢建造的十艘海船,至於做什麼,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回易物資交割完畢之後,各個港口全都安靜下來,白天無事時,宣威軍除了要留人守衛巡邏外,其餘人全部駕駛戰船、車船出海訓練,在季風練習升帆降帆,熟悉旗語聯繫與指揮。

    再之後,後勤生活物資也逐漸從各地運到泉州,但這些生活物資沒有堆放進港口庫房,而是直接裝停靠在岸邊的商船,前前後後半個月,糧食、鹹菜、醃魚、燻肉、油料、食鹽、佐料、藥材、石炭、各類工具等裝滿七艘船,其餘所有商船和戰船也裝了至少夠百人生活一個月的物資,其神舟主艦裝的糧食物資最多,足夠一千人生活一年之久。

    這些物資夠八千人生活一年之久,花費自然也是十分巨大,總共花費十四萬四千六百多貫錢。

    後勤物資運到,檢查交割之後,費用當然得結算,十四萬四千六百貫,減去楊叢義預先支付的三萬貫,還有十一萬四千六百貫錢要付,但湯鷽手邊的現錢只剩十萬貫而已,回易督造處的賬還有五十多萬貫,但得高大人簽章同意,才能在戶部或各地州府支取,如今高大人遠在臨安,自然不能在泉州支取現錢,因此後勤物資費用只能先支付一半,五萬貫。

    好在郭青還有些手段,這些物資雖然多數是他賒欠來的,但多數被他說服,最後的付款日期延遲到臘月初七,從湯鷽那裏收到的五萬貫錢,當先支付了那些不做退讓的商賈,只後便等在泉州,看看回易督造處還缺什麼,也好隨時採購補充。

    泉州的人員招募也在正常進行,江愷的書信起了一些作用,帶回近十名道人,年紀大的估計有五十多歲,年輕的不過十幾歲。泉州城裏的招募處也招募到道人六名,郎五人,總體而言,收穫還是不小,稍稍解決了郎不足的問題。

    道人、郎也來的及時,冬天到了,又在海邊,天一冷難免受風着涼生病,港口人員聚集,生病發燒也傳染的厲害,他們一來,大鍋熬藥,一人一碗喝下去,燒退病消。海船、戰船生活休息場所也撒了殺蟲藥粉,防止病蟲滋生。

    所有道人、郎全都住在港口,或在船,或在陸地,郎有事號脈治病,無事便招呼些軍士幫忙配藥,道人則有時講道,有時打坐練功,卻也自在。

    總之,泉州諸事一切順利,等臨安傳來年內出海的確切消息。

    楊叢義一路順利返回臨安,在路還遇到完成針盤製作趕往泉州的沈縉,不過二人並未多做寒暄,隨即告別,一個去泉州,一個回臨安。

    十月二十八,楊叢義已經回到臨安五天。

    回來的當天,他給黃大人傳去要求見面的消息,兩天之後,黃大人才匆匆趕來。

    楊叢義將泉州諸事,包括商船、戰船、神舟建造完畢,回易物資也絕大部分運抵泉州,宣威軍已經練成,隨回易船隊出海可堪一用等好消息,一一相告,並告訴黃大人,泉州已經做好年內回易船隊出海的準備,現在等黃大人給一個明確的出海日期,泉州可以立即開始將物資裝船,隨即準備出發。

    然而,黃大人的態度卻有了一些轉變,似乎對回易之事並不是很心。

    辛苦了這麼多時日,楊叢義當然不想讓回易半途而費,當即向黃大人詢問朝廷對回易持何種態度,是要放棄還是繼續?如果放棄,可有一千多萬貫的物資要處理、要賠付,如果出海,兩年之後至少可以賺回五倍利潤。

    黃大人聽說有這麼多物資頓時心驚,回易督造處採購物資時雖在臨安,關於採購了多少物資,但他很少過問,一點印象都沒有,即使湯鷽告訴過他,估計也被瑣事耽擱,忘在腦後。此時再聽楊叢義說起回易督造處有一千多萬貫物資,如何讓他不心驚,官家給他的回易本錢是三百萬貫,現在採購了一千多萬貫物資,等於說還沒出海,回易督造處的資金擴充了三倍多,如果不能出海,他可賠付不起。

    當即黃大人對楊叢義和湯鷽不吝讚譽,直稱他們年輕有爲,將來必定能成大器,有望成大宋棟樑之材。但隨後又告訴楊叢義,出海回易之事,他還要再去催一催,爭取能在年內啓程。

    還要催什麼,回易不是官家確定要做的嗎,難道改主意了?楊叢義想弄清楚願意,不然心裏不踏實。

    小心詢問之後,黃大人告訴他,本來接到他們從泉州送來的書信準備出發,誰知朝突然有人提出回易是國家大事,大船隊出海,不單單是回易,南洋沿途國家衆多,不免要跟他們接觸,安南和三佛齊國等時常前來大宋朝賀進貢,而大宋從未派使臣回訪出使,此番朝廷船隊下南洋,途徑這些國家,若不派使臣登岸封賞,便是失禮,如此一來,大宋天朝國的顏面何存?最後提議,應當選派一位朝臣充當回易正使。

    可說到誰來充任回易正使,朝臣們便爭來推去,選不出合適的人選,也拿不定主意,一拖再拖,已經拖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定論,以致回易船隊何時出發無法確定。

    聽明白緣由,楊叢義也是無奈,按天朝國的自我定位,船隊南下確實應該封賞諸國,要封賞得有使臣代表皇權與朝廷,黃大人是內侍,當然不能充任使臣,代表皇權與大宋朝廷對各國進行封賞。以官士大夫們的秉性,能代表皇權與朝廷的只有他們,正使定不下來,船隊別想出海,官家發旨也不行。

    至於爲什麼正使人選定下來,楊叢義想不出。這本來應該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有人提議某人充任,官家問明衆卿家沒有異議,當即宣佈是,可拖延一個多月還確定不下來,這有些複雜了,不知是各派系都想去,還是都不想去。

    但關於正使之事,連黃大人都無可奈何,他也只有靜等黃大人消息的份。只希望朝廷快點把回易正使確定下來,好早日出海。

    黃大人承諾再去催催,但顯然他已經不怎麼熱衷了。誰遇到這事兒,誰也提不起精神。黃大人原本是回易負責人,又是找人,又是協調各方關係,終於把前期工作完成,要出海的時候,忽然半路殺出來一幫人,要換個負責人,直接出手摘桃子,換誰誰都不開心。

    好好的回易使,忙了大半年,臨出發時,要安排一個歷來看不起他們的正使,把他降成副使,積極性自然大受打擊。

    楊叢義對能不能年內出海回易已經沒有信心,但也不能放棄,能準備的還是要準備。太醫局調人的事,沒跟黃大人提,德高望重的僧侶他也沒有面子請來,軍資現在更是沒有辦法領取,正使不確定,這些事情無法解決,他現在只能做些能做的事情,招募。

    滿城散發招募傳單和告示,招募郎,招募道人。

    三天時間,楊叢義已經請人發出去了幾千張招募告示,而他一人等在保民坊的回易督造處,等待郎或道人門報名。

    然而三天過去,不見一個人前來詢問。

    正當楊叢義心灰意冷時,忽聽院外有人問:“有人在嗎?”

    /49/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