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宋燕王 >第212章 使節登陸
    第二天巳時,出使船隊在一前一後兩艘戰船護送下離港,前往安南。手機端 m..

    楊叢義所在的戰船三號行駛在前,開路導航,海船在間,張彪所在的戰船五號在後。

    船隊先沿海島南下,之後轉而往西,直奔安南。

    關於航線和停靠之地,出發之前,楊叢義跟戴驄商量過,此次出使安南不宜直接去安南國王所在的國都升龍,既然大宋是天朝國,一踏安南國土,安南國王該親自前來拜見、朝賀,所以船隊停靠的地方不能離升龍太近,太近了顯示不出國王的誠意,也不能太遠,太遠也耽誤時間。

    戴驄在朝爲官多年,對此豈有不明之理。

    安南原是原王朝的疆土,因爲變故才獨立成國,只要大宋不承認,在法理安南依然是大宋的土地,安南多次進貢,大宋朝廷也沒賜它國名,這便是給他敲打,告訴它獨立獨立,但不要在邊境惹事,表現好,賞賜一個國名,正是承認你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會派兵征伐,但如果表現不好,隨時要派兵把安南重新歸入原王朝治下。

    對於這樣一個地位尷尬的國家,戴驄是天朝使,自然沒有去升龍見安南國王的道理。

    由於都對安南不是很瞭解,所有人都沒來過,只是隱約知道幾個地名,具體在何處,卻不是很清晰。

    但這個問題難不倒楊叢義,悄悄拿出地圖一看,安南所有大點的城市基本都在沿海,到了安南境內,沿海北三四百里,差不多也到離升龍不遠的地方了,那裏地勢平緩,應該有大城纔對。

    船隊向北之後,逆風而行,風帆用不了,只能用槳,航行速度降低很多,一天只能行船五十里左右,足足用了五天時間,才進入安南境內。

    費了一番周折之後,纔打從漁民口聽到,大城在北邊百里之外,要駕船兩天才能到,走陸路要三四天。

    船隊當然不會走陸路,便又向北繼續行駛兩天。

    這天在船頭眺望的楊叢義終於看到較大的如海口,從入海口看,河流不小,有大河附近有城鎮居民。

    “大人,我們是不是要在這兒靠岸?”甲板有軍士也發現了海口和和海口附近人爲修整的痕跡。

    “後船減速等待,我們先去察看。”楊叢義隨即下達命令。

    軍士立即去傳令轉向,甲板的旗手也準備好用旗語聯繫後船,等戰船調頭,後船看得到前船船頭,旗手舉起黃旗便開始打旗語“減速航行,確認安全”。

    後船收到指令,一聲令下,水手便將木漿一橫,片刻之後,海船停在海,離海岸不過兩裏遠。後又掉頭向後船傳達相同的指令。

    等三艘海船和一艘戰船全部朝向海岸停船戒備,戰船三號已經快要靠岸。

    戰船緩緩靠近海岸,最終在離海岸五十丈距離沉錨,在海港附近停止航行,而沒有直接靠岸。

    “升旗!”

    楊叢義一聲令下,一面金線織的“宋”字大旗升桅杆頂頭,隨風伸展,獵獵作響。

    “肅整軍容,戒備!”

    宋字大旗升起,楊叢義隨即再下一令。

    甲板兩百宣威軍一時間槍在手,弓背身後,嚴望海岸,一片殺氣騰騰。

    靜等半個時辰之後,終於有一艘小船劃出港口,來到戰船下。

    小船走出一人,看着有三四十歲,只聽他擡頭高聲喊道:“你們宋人怎麼跑我們這兒來了?想做什麼?”

    楊叢義高聲訓斥道:“大宋朝廷派使臣出使你國,如今已到你國境內,爲何不見有人前來迎接天朝使!”

    那人卻回道:“什麼天朝使,沒聽說過。你們趕緊離開,不要攔了港口,影響漁民進出。”

    楊叢義怒道:“大膽!邊荒小民,不知天高地厚,休得多言,快去城裏把主事人找來!”

    那人一見楊叢義發怒,擡頭又見船頭長槍林立,殺氣頗重,當即二話不說,划着小船返回港口。

    又過一個時辰,從船頭遠遠看見港口來了一羣人,前呼後擁,不下四五十人。他們在港口逗留觀察一番後,又一艘小船出來。

    那艘小船剛到戰船下,船的人還有開口,便聽楊叢義高聲問道:“你是何人,報名來再問話!”

    船一人仰頭回道:“在下王浪,在河靜府衙任書吏。不知使所來何事?”

    楊叢義道:“書吏?你家大人怎麼不來?讓你家大人前來回話!”

    那人回道:“請使通融,使說明緣由,小吏纔好跟我家大人回話,還請使諒解。”

    楊叢義道:“貴國王多次派使臣向大宋皇帝朝貢,近日皇帝特派左司郎戴驄爲使,出使貴國。讓你家大人前來迎接!”

    那人這才道:“小吏知曉,這回去跟我家大人稟報。”

    看看戰船下的小船划向港口方向,楊叢義心緒難平。

    這纔是國格,這纔是天朝國該有的待遇,天朝使節不管到哪兒,都應該是最尊貴的,都應該被衆星捧月般迎進城裏。

    大宋使臣來到這樣一個還沒被大宋朝廷正式承認的小國,一個原本是原王朝領土的小國,自然應該擁有超高的待遇。

    派個小小的書吏來,這讓楊叢義心裏十分不爽。

    宋字大旗迎風飄揚,港口海岸的人不可能看不到,他們在耍什麼心眼,楊叢義雖然不知道,但河靜最大的官不來,他們便不會下船,也不會靠岸,這麼守在港口外,直到他們來人爲止。

    不多時,一艘稍大些的木船駛出港口,緩緩朝戰船駛來,遠遠看到甲板站有十幾人。

    等稍近,便將甲板的人看得清楚。

    爲首之人四十來歲,身穿紫色官衣,額下有短鬚,一副富態的模樣,看着還算莊重。

    見對方的船隻在十丈之外停下,沒再繼續前進,楊叢義當即高聲喊道:“來者何人?近前回話!”

    對面的船隻沒有立即回覆,過了一會兒纔有人高聲回道:“河靜刺史在此,使遠道而來,請使岸歇息。”

    楊叢義高聲回道:“大宋使節在此,請你家刺史前回話,見過我大宋使節之後,再隨你們岸不遲!”

    對面船人商量一番後,有人回道:“使在何處?請大人在前帶路。”

    對方如此回覆,楊叢義這才鬆口,高聲道:“隨後跟。”

    隨即令下軍士水手掉頭,朝兩裏外的船隊駛去。

    對方的船隻隨後,始終保持十丈以距離。

    兩刻鐘後,兩船來到停船等候的船隊前邊。

    楊叢義一近前,便高聲稟報:“戴大人,安南河靜刺史前來拜見!”說完,下令戰船掉頭划向一邊。

    “河靜刺史,近前回話。”戴驄所在的使節船,也掛了大大的宋字旗,安南人一看便知,天朝使在何處。

    河靜刺史所在的木船向前五丈,停在距離海船五丈之內,爲首那人一見對面船一人四十來歲,身着官袍,當即前一步行禮道:“安南河靜刺史李全見過使大人!”

    戴驄笑道:“李大人不必多禮。本使來的匆忙,如果驚擾到李大人,還請見諒。”

    河靜刺史李全回道:“不敢,使能來河靜,這是河靜的榮幸,也是李某的榮幸。使大人遠道而來,着實幸苦,還請使登岸,在河靜歇息。稍後李某派人回升龍,將使大人來訪之事向我王稟報,之後再如何,要等我王的消息。使大人覺得這麼安排妥當嗎?”

    戴驄笑道:“李大人如此安排,十分妥當。不想此地脫離原兩百年之久,禮儀教化尚存,當真是可喜可賀。”隨後轉而問道:“李大人,不知你河靜有多少人口?”

    河靜刺史李全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回道:“河靜一地有人口五六萬人。不知使如此一問,是有什麼深意?”

    戴驄哈哈笑道:“沒有什麼深意,既然河靜有五六萬人,那便大城,本使可以放心進城。若是不毛之地,人無幾口,本使得多走幾步去升龍了。”

    李全回道:“使大人多慮,河靜地勢平緩,良田衆多,能養不少人口,自古以來人口稠密,如今更是除升龍之外,少有的幾個大城。使大人請放心,到了河靜,肯定會讓大人住得舒心。天色不早了,還請使大人隨下官登岸進城。”

    戴驄笑道:“好,李大人在前引路,本使這便進城。”

    李全的木舟掉頭向港口而去。

    大宋使節船隊隨後跟,照例是一艘戰船在前,一艘戰船在後,保護三艘海船直到港口。

    海船三百禁軍隨戴驄登岸,張彪帶三百宣威軍隨行。

    臨行前,楊叢義更張彪交代道:“進城之後,時刻注意安全,不管發生何事,可臨機決斷,務必保戴大人周全。若有事,以煙花爲號,一響爲遇襲,二響戴大人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三響戴大人遭遇不測,務必謹記!煙花一響,我必去支援。”

    “大人放心,張彪牢記在心!”

    看着浩大的使節團登岸,離開港口,楊叢義一聲令下,五艘船掉頭離開海岸,在兩裏以外拋錨駐守。

    /49/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