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宋燕王 >第522章 駐軍昌國
    一個月後,招募期限截止,應募者也逐漸減少,各地停止招募。

    到了約定的集合時間,應募者兩天之內紛紛彙集,開始簡單的集訓。

    而逾期未到,或是臨時反悔者,由官府追回發放給他們的安家費,另外還會對他們進行處罰,增加半個月勞役。

    經過三天簡單的集訓,從各地招募的水手很快往懷寧趕來。

    這次招募不同於招募宣威軍,要求有所降低,招募十分順利。

    僅楊叢義在安慶一地就招募了一千五百餘人,就這樣,知軍大人還覺得有些少了,希望他們再多招募一些,把那些無地可種,沒有生計的人統統招走纔好。

    黃州、廬州、安豐軍、無爲軍四地,也各自招募了千人左右,五地加起來一共招募了將近六千人。

    招募來的人看似很多,超過預期,但楊叢義一點也不擔心,因爲多一千人還是兩千人,他們兩年下來的花費與整個回易船隊相比,並不算什麼,但多一兩千人出海,對船隊來說意義非凡,一能提高上下貨效率,二能作爲後備軍,保護船隊安全。

    六千人在懷寧匯合,聲勢浩大,爲避免行軍路上的麻煩,楊叢義很早就決定帶他們走長江水路,半個月前船隻便購買徵調完畢,五十餘艘江船停泊在江邊,船工舵手,待命而行。

    船上的後勤物資準備齊全,稍作整頓之後,六千人一一登船,而後乘船浩浩蕩蕩順流而下。

    十天之後,滿載水手的船隊駛出長江口,停泊在海岸,平底江船在這裏換成海船,橫渡杭州灣後,全員在明州登岸。

    海上這個季節正吹東南風,走水路南下顯然不合適,再加上坐不慣船的六千新人,在長江上早已吃盡了苦頭,寧願憑兩條腿走路,也不願再登上海船。

    明州到泉州三四千里路,帶着六千毫無行軍經驗,又無軍紀可言的新人,很難憑藉雙腿走完全程。

    真要硬走,路上不知要出多少麻煩,楊叢義身上有錢,郭青也一路跟隨做後勤供應,喫喝倒是不擔心,但掉隊之人不可避免,一旦處理不好,怨氣發生蔓延,隊伍很可能徹底散掉,今年的回易很可能就要泡湯。

    幾番權衡之後,楊叢義決定先把六千人全部拉到昌國,讓他們就在昌國訓練,而後等風向有變,再乘船趕往泉州或流求。

    主意一定,馬上找來四名準備將,把登陸昌國的想法說給他們聽,要他們時刻注意各部動向,不要激起他們的逆反情緒,儘量不要用強,暫且以安撫爲主,等到了昌國,再開始軍隊化訓練。

    而後,楊叢義隻身來到昌國,眼前所見,讓他不甚唏噓。

    往日人聲鼎沸的宣威軍營地,如今安安靜靜,空空如也,營房前的海灘上已經長滿了荒草,營房也多有破損,整個營地就像被放棄了一般。

    但最終他還是見到了營中的士兵,找來主官將校一問,才知整支宣威軍經選將營徵調和護衛出海損傷,如今所剩兵將不足四百人,已是名存實亡,朝廷連統制官都沒有再派遣,軍中主事之人就是一個副將。

    而這僅有的一個副將,還是宣威軍舊人,幾年前第一次出海他是火長,廣南一戰,他升爲隊長,前次護衛出海,遭逢大難,軍中將士所剩無幾,朝廷便把他升爲副將,暫領殘存的宣威軍。

    聽他紅着眼睛講起過往,楊叢義心裏十分難受,宣威軍幾乎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當年宣威南洋,馳騁廣南,力抗李越數十萬大軍,何等風光,沒想到短短几年時間竟成了這般模樣,該怪朝廷,還是該怪他們自己

    事實已經如此,難以更改,空想過去也毫無意義,做好正事,纔是當務之急。

    楊叢義很快收拾好情緒,將他再次督造回易之事告訴宣威軍僅存的副將,並告訴他回易處已經從淮西招募了六千人隨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