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宋燕王 >第670章 宣戰北伐
    宋隆興元年,南金正隆八年,北金大定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濟南城內外清理完畢。.biqugev

    此一戰,濟南城守軍全滅,山東義軍死傷近六千人。

    以一萬五千人的代價,山東義軍用一個半月時間拿下濟南城。

    五萬五千人正使入駐濟南之後,以山東義軍名義通告周邊州縣縣衙和百姓:歸附山東義軍,三年免賦!

    幾天後,原屬濟南府管轄的剩餘縣鎮望而歸附。

    四月二十五日,益都府節度使衙門派遣官吏入駐濟南城,接管濟南府政務,命各路義軍收縮戰線,將主要兵力集中於濟南城、益都城,以防金軍反撲。

    不過令山東義軍較爲奇怪的是,七萬義軍圍攻濟南城一個多月,愣是沒見金軍前來救援,直至城破,都沒在黃河以南看到金軍的影子。

    拿下濟南,山東義軍在北邊的任務基本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守住城池,等待宋軍命令,而後配合宋軍收復濟州、興仁府,威脅黃河以北的開州。

    在沒有宋軍北伐消息之前,山東義軍不宜再輕動。

    節度使衙門令左府率六萬人駐守濟南、泰安,右府駐守益都、淄州、濰州。

    山東節度使沈縉得知義軍攻陷濟南城經過,瞭解到城防、護城河損毀嚴重之後,親自設計了城防圖,與此同時還派遣了數十名流求來的工匠,帶着一批建城物資。

    十多天後的四月底,三十多艘大海船在萊州灣靠岸,船上裝滿了從流求送來的大批糧食,山東義軍和百姓面臨的糧荒,爲之一緩。

    這批糧食一到,分批送往各州各府,除了補充守軍糧餉,還有一部分用來外借,借給家裏沒糧下鍋的百姓,糧食到手,整個免稅的山東徹底安穩下來,百姓安定,農業生產迅速恢復。

    就在山東義軍拿下濟南府半個月之後,五月初二,宋朝對南金下達戰書。

    戰書言:中原乃大宋故土,金無端奪佔三十六年,暴虐不仁,中原之地屢遭盤剝,百姓流離失所,無不望歸大宋。後,宋金盟約,二十餘年無戰事,金又撕毀盟約,統兵百萬南侵,禍害天下蒼生,使長江淮河生靈塗炭,十室九空,所做作爲,天人共憤。今,大宋發兵五十萬,北還中原,討伐不仁!

    戰書發出的同時,皇帝趙昚在張浚、陳康伯等激進主戰派大臣支持下,不顧楊存中、史浩等羣臣反對,繞過三省和樞密院,直接向張浚和諸將下達北伐詔令。

    宋隆興元年,南金正隆八年,北金大定三年,五月初五,大宋老相老將張浚接到詔令之後,於揚州調江淮軍八萬,號稱二十萬,直上徐州。

    五月十五,張浚親率大軍至徐州。

    召諸將議事之後,命李顯忠領兵三萬取蘭陵縣,命邵宏淵領兵三萬取藤縣。

    而名義上擁兵四萬,駐守宿州、亳州、陳州的楊叢義未得張浚調令。

    只在李顯忠、邵宏淵兩路大軍從徐州北上十天後,接到北伐統帥張浚的一個口頭命令:嚴守宿州,不得讓金人南下,斷徐州後路!

    至此,張浚完全把楊存中的殿前司舊將、異軍突起的宋軍新人楊叢義排除在他主導的北伐之外。

    楊叢義自接到沈縉送來的八萬山東義軍攻濟南府的消息之後,就一直在籌備揮軍北上,直取濟州之事,如今終於等到朝廷下詔北伐,他有七萬軍隊,卻被排除在北伐之外,這是何等鬱悶!

    不過楊叢義很快就平靜下來,張浚、李顯忠、邵宏淵等人雖有八萬大軍,但若想攻佔中原,根本不可能,從徐州到濟州,再從濟州到興仁府,而後再到汴京,沒有二十萬精兵,不可能打到汴京,要想北伐成功,他的宿州大軍必然會被調動。

    就讓他們先取濟州吧!

    等他們從濟州西進,攻打興仁府時,肯定要調宿州大軍北上,牽制歸德府金軍,要是勝上一兩場,他的機會或許就來了。

    隨後楊叢義向蘇仲、潘誠、袁華、薛望下令,命他們積極備戰,做好隨時北上的準備。

    五月二十日,李顯忠率部抵達蘭陵縣城下,休整兩天之後,對縣城展開猛攻,城內一萬餘金軍殊死抵抗。

    五月二十五日,蘭陵縣守軍損兵折將,援軍遲遲不到,出城投降。

    自淮北失陷於金人之手三十五年來,大宋軍隊首次收復蘭陵。

    戰報送至徐州,張浚大喜,北伐第一仗旗開得勝,是個好兆頭,於是以八百里急遞,星夜將蘭陵戰報送回臨安。

    而邵宏淵率領的另外一路大軍,在五月二十四日抵達藤縣之後,很快展開猛攻,但收效甚微。

    大軍猛攻三天不但沒能攻陷藤縣,反而損失慘重,傷亡三四千人。

    五月三十日,李顯忠率軍從蘭陵北上,見邵宏淵部遲遲攻藤縣不下,於是派遣蘭陵降兵前去勸降,藤縣守將放棄抵抗,藤縣重歸大宋手中。

    而後兩軍同在藤縣境內休整,等待後勤補給。

    攻取藤縣之後,李顯忠建議趁勝取濟州,邵宏淵以將士疲憊,需要繼續休整爲由,按兵不動。

    實則是邵宏淵以藤縣戰功不出於己爲恥,對李顯忠心懷怨恨。

    李顯忠無奈,只能獨自率部北上攻打濟州。

    苦戰五日,城將破,邵宏淵率部姍姍來遲,投入戰鬥。

    一刻鐘之後,濟州守軍敗退,突圍而去。

    六月初十,濟州重歸大宋。

    戰報經徐州星夜送回臨安,大宋君臣得知消息,大受鼓舞。

    由於李顯忠在奪取蘭陵、藤縣、濟州之時,功勳卓著,皇帝趙昚升任李顯忠爲淮北、京東、河北招撫使,以邵宏淵爲副,命他二人繼續收復失地。

    然而就在李顯忠籌劃繼續北進之際,邵宏淵以其資歷不低於李顯忠,而恥居於李之下,並且明確向北伐統帥張浚表示拒絕接受李顯忠節制!

    張浚以北伐大計考慮,遷就了邵宏淵的要求,讓他獨領一軍,不受李顯忠節制。

    但隨後在濟州府庫賞賜的問題上,李顯忠與邵宏淵產生糾紛。

    連打勝仗的兩路北伐軍隊,糧草物資充足,都是喫飽拿足的驕兵悍將,一經有心人挑唆,立刻人心浮動,俱爲利益分配相爭。

    與此同時,金將紇石志寧從興仁府率先頭部隊萬餘人來攻濟州,李顯忠率軍於嘉祥將其擊敗。

    一天後,金軍主力五萬餘人趕到,李顯忠率部與金軍激戰嘉祥附近。

    李顯忠部與金軍苦戰,邵宏淵因爲心懷怨恨,於濟州城內按兵不動。

    對於李顯忠連番派人讓他率軍出戰,共擊金軍的請求,邵宏淵拒不理會,還口出風涼話:“這大熱的天,搖着扇子還嫌不涼快,何況在大日頭下披甲苦戰!”

    風言風語傳出,濟州城內的宋軍當即人心潰散,原本心懷鬥志的一衆將領,心氣泄地。

    信使帶回消息,李顯忠大怒,卻無濟於事。

    金軍勢大,李顯忠獨軍難支,無奈之下,不得不撤回濟州城。

    當夜,邵宏淵部中軍統制周宏私下密聚諸將。

    “從徐州北上一來,我們雖然連勝幾場,但現在邵宏淵躲在城裏乘涼,根本無心再戰,而李顯忠一心立功,要繼續北進,想拿兄弟的性命換取功勳,如今兩個主將不和,北伐必然會敗,此時金軍又大舉來攻,如果不及早撤離,我們的性命都會丟在這裏!”周宏鼓譟道。

    “周統制這話不錯,這邵宏淵歷來如此,一到打仗的時候拖後腿。記得當初鎮守真州,他每日醉酒,根本不管軍務,等到金軍來犯,他才醉醺醺的聚將,領兵接敵。結果可想而知,剛跟敵軍打個照面,他就墜於馬下,幸虧兄弟們拼死抵抗,纔將他從亂軍中救出來,此事一出,全軍士氣當即渙散,各自逃命,哪裏還顧得上阻擊敵軍。”一統制嘆道。

    “原來當初真州那麼快就丟了,累得劉帥下令讓我們匆忙撤退,就是因爲邵宏淵醉酒誤事?”另一統制驚問。

    “他孃的,你們不知道,當初我們在淮陰跟金軍大戰幾場,殺的難解難分,先是忽然聽說淮西丟了,金人長驅直入廬州,逼近和州,劉帥不得不讓我們撤退。當時準備退守揚州,在揚州跟金人死戰,誰知還沒進揚州,就聽說真州丟了,急的我們匆忙退守瓜洲,在瓜洲建造大營,鎮守瓜洲渡口。就是因爲真州失守,我們的大軍沒進揚州城,揚州城守軍一見金人先頭部隊來攻,直接棄城逃跑了。原來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邵宏淵!虧他孃的還有臉拿走一半府庫戰利品,噁心!”另外一個統制官頓時破口大罵。

    “好了,既然大家都知道邵宏淵的爲人了,就不要再猶豫了吧,等金軍來攻濟州城,他肯定第一個逃跑,要我們給他殿後保命,與其如此,不如先走一步!”周宏繼續鼓譟。

    “臨戰丟棄主將逃跑,就算活下來,也是要殺頭的。就這麼先跑,我們怕是一個都活不了。”一統制官猶豫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