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宋燕王 >第700章 帝師自決
    陳康伯率一衆文武官員離開當天,史浩入行營面聖,請趙昚考慮遷都汴京之事

    與此同時,建議趙昚馬上下詔,詔手握軍權的李顯忠、吳拱、楊叢義帶兵前來興仁府護駕,以此探知三人心意。

    趙昚沉默良久,而後駁回所請,言道尚不知臨安發生何事,不宜輕動,況且太上皇是他的父親,若真要重回皇宮主政,他作爲兒子,理應馬上退位,如此方爲孝

    史浩再請

    趙昚依舊駁回,並聲言以後不再見任何朝臣

    史浩無奈,憤而退出行營。

    趙昚不爭,一心想做孝子,而留在興仁府的一衆文武官員,卻不願淪爲棄子和庶人,於是便在史浩召集下,開始密謀大事。

    身在大名府的楊叢義忽聞臨安出現如此變故,震驚不已,第一時間便派人南下打探。

    數十天後,得知確切消息,頓時憤恨不已。

    太上皇趙構重登大慶殿,也就意味着他不願再做太上皇了,他想重新做皇帝。

    而現今大宋皇帝趙昚遠是趙構養子,國無二主,有這層關係在,趙昚無論願不願意都不可能再回臨安,除非趙構駕崩,或是他主動退位。

    趙構不知何時才能駕崩,短時間內是等不到的。

    趙昚退位,這也沒有太大的可能,即使他心甘情願退位,留在行營內的一衆文武朝臣也絕對不會同意。況且趙昚在長江以北收攏了太多民心,收復汴京之舉,足以讓他立足黃淮,因此苟安江南的趙構很難取代他在北方百姓士紳心中的位置。

    但如此以來,大宋必然要出現兩個皇帝、兩個朝廷,這樣一來,大宋天下就亂了,搞不好就是一場南北混戰,即使不動刀兵,整個大宋也會元氣大傷,即便完顏亮、完顏雍不趁機南下,僅僅只是內部混亂,就足以摧毀大宋,楊叢義收復燕京的計劃,恐怕要就此終止。

    北伐燕雲之事,楊叢義已經在暗中準備,按他的計劃,如若一切順利,短則五年,長則十年,燕雲便能順利收復,如今被突然出現的臨安變故打斷,讓他如何不惱怒、憤恨

    可趙構已經重臨大慶殿,意圖已經很明顯,趙昚登基不到三年,朝中大臣多數還是前朝舊臣,他根本無力阻止,也不可能回臨安與他的養父爭奪皇位,大宋分裂已是定局,至於如何分,此時還沒人看得清。

    楊叢義目前手握數十萬大軍,在北方與金人對峙,雖不在朝中,但他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會影響到大宋朝局。

    這幾年,他帶兵在前線,一心只爲恢復中原,久離臨安,對朝局本就瞭解不多,如今局勢微妙,於是便按兵不動,先行窺探一番,再做定奪。

    出此變故之後,收復燕京依然是楊叢義的目標,誰能保他不丟兵權,誰能助他收復燕京,那他就支持誰,而此時,他只想旁觀,也只能旁觀。

    二月初五,中書舍人何爍忽然前來大名府,聲言代表朝廷和皇帝慰問北伐右路軍。而私下裏,他卻將臨安發生的變故悄悄說於楊叢義聽,以探聽其立場和看法。

    聞聽變故,楊叢義當即表示十分震驚,而後回覆何爍,他如今統兵在外,職責便是護衛大宋,收復更多失地,如今真定府、河間府還有幾十萬金軍磨刀霍霍,宋金隨時都可能再次爆發大戰,身爲統兵官,朝中事他無權置喙,也無暇分心,若朝廷有詔令,他便依令辦事。

    何爍幾次逼問楊叢義立場,想知道他真正支持誰,楊叢義始終沒有給出明確答覆,只說聽從詔令。

    一天後,中書舍人何爍匆匆離開大名府。

    “他想要什麼可有要求”聽聞回覆,史浩眉頭緊鎖。

    “他什麼要求都沒提。”何爍輕輕搖頭。

    “不,他肯定有所求,只是較爲隱晦,我們暫未想到罷了。你再好好想想。”

    史浩顯然不信,如今朝廷出現巨大變故,誰手裏有兵,誰就能佔據優勢,楊叢義手握十幾萬大軍,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分量,若說無所求,誰都不會相信。

    “人生在世,所求者不外乎名和利。如今他手握大軍,缺的是權,一旦有權,便可名利雙收,莫非他想參與朝政”何爍一驚。

    “他可有提過此事”史浩心中一緊。

    “倒沒有明說,但言語之間,或有此意。其中有一言,我記得清楚,他說朝中事他無權置喙,若朝廷有令,他便依令行事。不過令從何出,依誰的令,他並未言明。”

    何爍仔細回想當日與楊叢義的幾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