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宋燕王 >第766章 一拍兩散
    楊叢義這番話一說,議事廳內衆將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壓力瞬間轉移到他們的身上。

    是跟頂頭上司都統制劉汜走,投靠文官集團走捷徑,還是留在城中,跟大宋樞密使兼北伐大元帥楊叢義一起,通過北伐戰功獲取功名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局,不同的命運。

    這個問題他們本該好好考慮,好好選擇,然而,劉汜、楊叢義給他們考慮的時間並不多。

    劉汜已經跟楊叢義撕破臉,站到了他的對立面,言語上的反駁已經沒有意義,誰能固安城中拉走的人多,誰便是勝利者。

    “你們都好好想想,投軍入伍是爲了什麼,拼死拼活不就是爲了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嗎要是命都沒了,一切都沒意義。今天跟我劉汜走的,以後有我一口喫的,就肯定不會少了你們的,今天是兄弟,永遠是兄弟是兄弟就跟我走”劉汜環顧一衆將官,高聲喊道。

    是去是留,終究是要做出決定的,劉汜不會等他們太久。

    很快便有將官站起身來,朝劉汜擡手道:“大人,末將追隨大人”

    “好”劉汜道一聲好,走過去擡手拍了那將官肩膀。

    而後環首四顧,目光從其他人臉上掃過。

    萬事開頭難,一有人帶頭打破僵局,後面的跟隨者馬上出現,他們紛紛起身站劉汜。

    不多時,議事廳內將近一半將官站起身來,表示要跟劉汜走。

    而剩餘的將官不知是還沒考慮清楚,還是決心留在前線,他們雖坐立不安,卻始終沒有站起身來。

    楊叢義靜靜的看着廳內的一切發生,他沒有阻止。

    該說的話,他已經說過了,北伐需要的是能打仗、敢打仗的部隊,而不是貪生怕死、破壞大局之輩,不願意的打仗,還說怪話影響軍心穩定的人,與其把他們留在前線,倒不如早點把他們趕回後方去。

    劉汜想帶人走,正可檢驗軍中將官立場和心性,他能帶走的,必然不能爲北伐所用,而留下來的,不論實力如何,至少能爲北伐出一份力,原爲北伐盡一份心。

    另外,劉汜帶人離開,破壞北伐大局,還可順理成章的將文官集團安插進來的一些人趕出去,就連皇帝恐怕都不會站在他們那邊。

    不敢打仗、打不了仗的將帥扶植起來又有何用,他們配不上趙昚的壯志雄心,趙昚不會站手握重兵的楊叢義,更不會站劉汜這樣投靠文官集團的將領。

    “還有人要跟我走嗎機會只有一次,一旦錯過,就不會再有了。”劉汜看看站起來的和沒站起來的將官,挑釁似的看了回頭看了楊叢義一眼。

    劉汜等片刻,見無人起身,便一揮手道:“走,回濟南府”

    “好走不送。”楊叢義淡淡的說了一句,內心深處甚至有了一絲輕鬆與興奮。

    劉汜帶人大步離去,對立消失,議事廳內的氣氛頓時一輕。

    “既然你們肯留下來,就說明你們還是想打仗,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不是靠投靠別人賞飯喫,這很好。只要你們的勇氣還在,我就能帶你們建功立業。取燕京不過是第一步,取整個燕雲十六州也在計劃中。燕雲之外還有廣闊無邊的土地,皇上有雄圖大志,大宋的疆域終將無邊無際,你們將來也有獨自領兵開疆拓土的機會”

    楊叢義站起身來,走進議事廳正中,有意拉近與將官之間的距離。

    “現在,請你們明確告訴我,願意不願意隨我攻克燕京城”

    楊叢義的話在議事廳中迴盪,將官有些仍在糾結,有些蠢蠢欲動。

    “末將願追隨大帥建功立業”一個年輕的將官起身擡手,語氣堅定。

    “末將願追隨大帥建功立業”

    “末將願追隨大帥建功立業”

    ......

    一人起頭,衆人相隨。

    片刻之間,衆將官紛紛表明心志,都誓言願追隨楊叢義在前線建功立業。

    能有一半人留下,楊叢義心中稍感安慰,隨即結束議事,命他們各自回去安撫將士,確保他們不因有軍隊離城而去,而影響軍心士氣。

    待將官們領命離去,楊叢義馬上派人將兩道軍令分送通運大營和潮白河大營,令他們務必攜手,不得擅離營地。

    當天下午,劉汜帶領一萬多人離開固安城,往永清縣而去,準備借道修整之後,南下濟南府,自不必再提他們。

    就在他們離開之後的當天晚上,楊叢義召集固安城內,包括精武禁軍在內的全部將官,於議事廳內商議反擊之計,並藉此統一將官們的北伐思想,穩定軍心,提振士氣信心。

    由於劉汜帶着他的心腹和追隨者離開,軍中主要指揮軍職出現空缺,將官們滿心期待楊叢義會不會突擊提拔給他們升職,可楊叢義至始至終都沒有提起過此事。

    很明顯他對這支軍隊在目前的情況下是否有戰鬥力持懷疑態度,他要親自指揮。

    果然,在當晚聚將議事結束之前,楊叢義便宣佈了一個命令:此次作戰,他將參加戰鬥,並親自指揮,此戰結束會從軍中挑選合適的將官充任此軍副都統制、都統領、副統領等軍職,作戰勇敢、靈活、眼中有大局的人,方纔有提拔任命的機會

    衆將官得此承諾,不由得摩拳擦掌,心底烈火頓生,同時又有些擔心與憂慮,暗自琢磨,哪些人會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他們從南方來,這些年打仗的機會不多,縱使北上好幾個月了,也沒有遇到機會真正的跟敵軍拼上一場,所以他們自己究竟有多少戰鬥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更別說旁人。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楊叢義沒有匆忙在他們之中挑選將官擔當大任,須得打上一仗,經過磨練之後,才能看清哪些是可造之才,哪些是可用之將。

    第二天開始,全軍整頓軍紀,各部就在城中有限的場地之內開始操練軍陣,重塑軍心。

    與此同時,楊叢義親自派遣哨探出城搜索金軍和附近各路北伐軍消息,並將他已來到固安縣城的消息分送潛伏在燕京地區的祕諜司、通運大營和潮白河大營。

    金軍出動一次便擊潰了大宋北伐軍刺蝟河大營,獲得衆多糧草物資,並通過這一戰嚇退五十多裏外的海子村大營宋軍,又白撿一座完整的大營和裏面來不及帶走的許多物資,頓時士氣大增。

    燕京城內,無人不知,大宋此次北伐集結了四路大軍合圍燕京城,四座大營從西南到東北方向以弧形設置,封鎖了燕京城東面和南面的平原地帶,各大營距離燕京城最遠也只有五十多裏,每座大營都有三四萬人,若宋軍再進一步進逼,金軍便只能全部撤進燕京城內,如此一來,金軍雖有戰馬,卻要喪失全部作戰優勢。

    這一次宋軍北伐不同以往,他們了集結幾十萬兵力,一副不破燕京誓不罷休的架勢,想來就讓人做噩夢。

    所以在北伐軍攻陷平州、來州,而後四路合圍燕京初期,整個燕京城內外都充斥着悲觀氣息,他們認爲即使在宋軍強大的衝擊下守住燕京城,他們將要付出的代價也是難以承受的。

    但一切都隨着金軍一次大膽的出擊,擊潰刺蝟河大營宋軍而便的不同。

    刺蝟河一戰之後,金軍認爲他們找到了擊破大宋北伐軍合圍燕京城的有效辦法,那就是集中優勢兵力,以騎兵快速運動的優勢,攻擊其中一路,成則進,不成則退

    就在他們拿下宋軍刺蝟河大營,將獲勝的戰報飛馬送回燕京留守府,接着策劃如何對附近的海子村大營發動攻擊之時,卻探查到海子村駐守的三四萬宋軍匆忙撤退的消息。

    初時,金軍統帥還以爲海子村宋軍撤退是宋軍有意設置的陷阱,是空城計,想以此重創他們。

    但他們一連探查了三天,並未發現海子村附近有宋軍埋伏,正疑惑間,又得到五十里外固安方向探到的消息,這才知道海子村確實不是宋軍設下的陷阱埋伏,而是宋軍真的撤退,跑回了固安城。

    向來謹慎的金軍統帥綜合幾方面得到的確切消息之後,方纔判定宋軍放棄了海子村大營,於是隨後派出兩萬將士將海子村完整的宋軍大營據爲已有,並接收了營內的全部糧草物資。

    繼刺蝟河大營之後,金軍不費吹灰之力,不費一兵一卒,便將留有大量物資的宋軍第二座大營佔了去。

    至此,來勢洶洶的四路大宋北伐軍,五天之內便有兩路撤退,丟棄無數糧草物資,其中一路還遭遇重創,可以說燕京南面來的宋軍已然潰敗。

    受此鼓舞,留守府內士氣大增,金軍上下戰意洶涌,似乎再有一擊便可徹底擊潰此次重兵集結而來的宋軍,破滅宋軍的企圖,甚至還能憑藉他們自己收復平州、來州,打通與錦州、遼陽府的便捷通道。

    燕京城內外,從留守到吏員,從金軍統帥到普通士兵,他們心中因懼怕宋軍合圍而步步後退產生的恥辱感,隨着短時間內擊退兩路宋軍,很快就傳化成了滔滔不絕的戰意,從上到下,狂熱無比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