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幼麟傳 >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的決斷
    第466章 劉備的決斷

    “安國回來了?可無恙否?”

    對於關興的突然出現,劉備又驚又喜,大步而下,扶起他不住上下打量。

    只見面前這位年輕的將領汗流浹背、猶喘息不止,但其行動自若,顯然身體安泰,不覺放下心來,又瞧他身後,空無一人,疑慮又生,當下沉聲問道:

    “不是遣你去尋你三叔與馬超將軍了麼,怎麼這許久都無消息傳回?你三叔眼下何在?”

    “三叔與馬將軍,還有伯約正領着本部人馬在北面埋伏,小侄貌似尋上山來,正有要事稟報……”

    關興嚥了口口水,強行壓下狂跳不止的心跳,將外出尋找張飛、馬超,遭遇弓騎攔截,受困於北屈城,而後得遇姜維領隴西軍來援,大破劉豹一事娓娓道來,又將徐庶之計細細分說一番,末了,抱拳道:

    “元直先生設計分薄匈奴兵力,眼看已經奏效,明日正要請陛下舉兵突圍,三叔與伯約他們已經糾集好騎陣,期與陛下夾擊呼廚泉,共破匈奴!”

    聽聞張飛、馬超安然無恙,劉備以手撫胸,先是長吁一口氣,待聽到姜維說動魏國降卒,千里來緣,面色又顯複雜,瞧了瞧諸葛亮,皺眉道:

    “被伱猜中了,果然是元直與這小子領着隴西軍來也……且這個計策,確像是那小子行事作風……”

    他本就是性情中人,時因星彩一事,他對姜維心生芥蒂,尚未完全釋懷,但聽聞此子冒死趕來救援,卻也感動,舊怨瞬時倒也消了一大半。

    無論如何,漢軍面對匈奴人的圍追堵截,始終一籌莫展,但眼下因爲此子的憑空殺入,終於浮現出一絲破局的希望,這絲希望,劉備期許已久,可謂久旱逢甘霖。

    他還不及表態,邊上張苞摩拳擦掌,興高采烈道:

    “這可太好了!明日突圍,虎賁衛請爲先鋒!”

    孰料諸葛亮橫眉喝止道:

    “此計名爲夾擊,實以浮山主力爲餌,置陛下於險地,大爲不妥!”

    時諸葛亮位高權重,威望亦厚,地位僅次於劉備,反對的話語自他口中說出,登時滿山皆驚。

    張苞悻悻收口,去望關興,關興忙勸道:

    “丞相的擔心有些道理,可是……元直先生說,此計若成,可趁着龍門口與留營的匈奴騎兵不及迴轉,一舉剷除呼廚泉,否則等匈奴人回過神來,戰事不知道還要拖延到什麼時候……”

    諸葛亮凜然道:

    “若循此計,我步卒主動放棄山地之險,冒險突圍,倘若翼德、伯約未能及時擊破呼廚泉中軍,我軍豈非身入虎口,再無險可守了?陛下萬金之軀,實不宜冒此風險。”

    關興心下大急,喊道:

    “自古行軍打仗,置之死地而後生,哪有不冒風險之理……元直先生說了,此計當有五成把握!”

    他或許察覺到說話無禮,吞了一口口水,將腰板壓得更低,抱拳道:

    “丞相,戰機轉瞬即逝,山下大軍,早已做好突擊的準備,若倉促叫停,豈非前功盡棄?”

    諸葛亮搖扇道:

    “可請山下騎陣先行上山匯合,兩路兵馬齊聚,則我軍立於不敗之地,尤可從長計議,徐徐圖之。”

    關興未料他態度如此決絕,但山下各部已經準備就緒,若自己這一環節出了問題,那罪責就稱得上百死莫贖了,當下拉住諸葛亮衣袖,聲淚俱下,一味苦勸。

    諸葛亮面沉如水,絕不鬆口。

    就在兩相僵持住之際,方纔一直沉默不語的劉備倏忽嘆了口氣,喟然道:

    “朕貪功冒進,以致有浮山之圍,心中十分愧疚,這幾日多虧孔明你殫精竭慮,調度有方,固守山險,終教呼廚泉寸步難進……”

    諸葛亮聞言,微微欠身,謙遜道:

    “此乃臣分內之事,陛下何須掛懷。”

    劉備輕拍他的肩膀,轉身面北,迎風而立。

    “朕年輕時嘗言,大丈夫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但隨着年歲漸長,深覺創業艱難,近日養神,常懷江水空流,光陰不再之感,也不知這輩子能否達成夙願,親眼見證漢室再興的那一天……”

    諸葛亮立於其背後,一時看不清劉備的面容,但這番話暮氣沉沉,絕非其平日應有之氣度,心下不由大驚,正待寬慰幾句。

    劉備卻擺了擺手示意打斷,稍作停頓後,飽含深情道:

    “只是,孔明啊,興復漢室,並非朕一家一人之志,更是含你在內的諸位手足兄弟窮盡畢生之追求……翼德、孟起、元直、伯約已然拼勁全力,爭取到五成把握,這已然是奇蹟,既然眼下沒有更何的辦法,朕又豈能宥於個人之安危,置諸位之努力於不顧?休說已有五成把握,便是隻有一成,朕也要勉力一試!”

    凌冽的山風倏忽吹動望樓上的旌旗,獵獵作響。

    “朕意已決,明日天亮,點燃山頭,全軍整合,南下突圍!”

    劉備迎風而立,衣袂飄飄,雖鬚髮灰白,身形佝僂,但其目光堅毅,教人憑空生出高山仰止之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諸葛亮幽幽嘆了口氣。

    他身爲謀主,足智多謀,豈會不知徐庶之計乃是速破匈奴的不二法門?但智者多慮,總想着精益求精,盡善盡美,尋求更爲穩妥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辦法須得比照着問題,而問題本身,會禁錮思考者的思維。

    譬如劉備之安危,這絕對是他思考辦法時繞不過去的問題。

    而劉備身爲上位者,深知天底下哪有這許多盡善盡美之事?機會往往會在猶豫中迅速流失。

    若爲了大漢之復興,自身之安危反倒可以置之事外,故而就在諸葛亮與關興爭論不決時,乾綱獨斷,就此定調。

    片刻沉默之後,諸葛亮緊繃的眉頭驀然鬆開。

    “臣明白了……陛下既然主意已定,臣自當福禍共之,同心同德……明日便舉火爲號,共擊匈奴。”

    ******

    章武三年的春風自東向西,穿過廣袤的幷州土地,略過將士們的甲冑縫隙,乘動透天的殺氣,捲上孤立於平原之中的一座小小浮山。

    東方若曦。

    劉備一雙寬厚有力的大手,擎住一支熊熊燃燒的火把,沒有一絲顫抖。

    背後,是堆滿薪柴的漢軍營帳。

    他的目光從一排排,一列列齊整的漢軍將士身前略過。

    “走吧,隨朕殺賊!”

    爆烈的山火衝破籠罩四野的黑暗,直照蒼穹,映得浮山左近明若白晝,周遭一覽無餘。

    浮山南麓腳下,被悻悻驚醒的匈奴人驀然發覺,原本龜縮在山上的漢軍步卒,竟憑空出現,此刻正如下山猛虎,怒吼着撲入己方營帳。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