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幼麟傳 >第165章 夷陵猇亭之戰(十一)
    時值一月,正是春寒料峭的季節,但兩陣指揮台上觀戰的劉備、關羽、孫權、朱然皆汗流浹背,渾身燥熱難抑。

    於孫權而言,孫桓部已是他最後希望。

    若蜀軍陳式部擋不住孫桓部的衝擊,那麼孫桓部極有可能沿着漢軍月牙,逐一打開缺口。

    缺口一旦打開,就意味着被堵在中間的數萬吳軍士卒可以一擁而上,直接衝擊漢軍本陣。

    對於漢軍而言,若陳式部能夠拖住孫桓部一時半會,拖到法正佈置的伏兵到達,那麼此戰就穩如泰山了。

    沙摩柯遲遲不現蹤跡,劉備不由大急,連連頓足道:“沙摩柯的伏兵怎麼還沒發動?怎麼這麼慢!”

    法正也坐不住了,雙目死死盯住吳軍身後林地,淋淋汗水不住滑落。

    這一刻,對於兩方而言,皆可謂千鈞繫於一髮。

    ******

    孫桓部已經在高聲呼喊間,同陳式部接上。

    陳式部登時腹背受敵,鋒線上不斷有將士受傷倒下,眼看便要立足不穩。

    陳式立於陣後指揮,怒得咬牙切齒。

    他從一介小卒一步一步升至中級將官,憑藉的就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八字而已。

    他是忠誠軍漢的典範,即使上級的命令是讓他深陷險境,或是孤軍深入,他都會毫無疑問地遵照執行。

    譬如去年的漢中大戰,劉備兵行險招,派遣包括他在內的十餘名將領帶部截斷馬鳴閣道(棧道),這種自殺式的計劃,他還不是沒有二話、毅然決然去了?

    這一戰,主將既然將守護月牙右翼的重任交託於他,沒有後撤的命令,他一步也不願意退下。

    陳式拔刀在手,本能地領着親兵上前補住陣線缺口。

    見到本部主將親自出馬,身先士卒,漢軍士氣稍穩,不至於速敗。

    與之對陣的孫桓深知甘寧一路奇兵已經失效,最後破局的關鍵還在自己這邊,由是親冒矢石,立於戰陣第一線,大聲催戰不止。

    位於陳式部正面的吳軍收到友軍鼓舞,士氣漸起,奮其最後一波力氣,誓死衝殺。

    陳式的虎步右軍縱然誓死堅守陣地,但兩項夾擊之下,將士越殺越少,陣容越殺越薄。

    時戰場上殺伐四起,喊殺聲沖天,人人皆是鬥紅了眼。

    ******

    姜維在即將殺敗周循部時,就已開始瞭望戰局。

    他自那日決石口伏擊諸葛瑾、孫桓部起,目光不再僅僅拘泥於自身一部。

    這幾日又經得關羽手把手教導,已經初步建立起總覽戰場全局的意識。

    如今能夠參與到這般規模空前的國戰,他又如何能不抓住機會,好好學以致用一番?

    姜維高坐馬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六識大開,三五息功夫就已看破雙方大軍的處境。

    此時此刻,雙方陷入勢均力敵的較量,兩方皆如被重物死死壓住的駱駝,就看哪一方先撐不住。

    姜維決定去當那一根稻草。

    誠然,孫桓部遠在三百步外,須臾之間攻擊不到。

    但吳軍前部和中軍正密密麻麻擠在狹小的中場,最近的不過五十餘步。

    孫桓部可以夾擊己方右翼,羽林衛如何不能背襲吳軍前軍和中軍的後背?

    只要先行擊潰吳軍主力,哪怕孫桓擊潰己方右翼,又有什麼用?

    就看哪方速度更快!

    姜維念及此處,倏忽將長槍高高舉起。

    羽林郎經過他的整訓,皆知主將高舉長槍,是立起標杆的意思,意在讓所有騎手能夠在複雜的戰場中一眼望見,然後排除萬難向主將靠攏。

    句扶、林航、沈峯幾人跟隨姜維日久,隱約知道他的心意,於是相互呵斥催促,只片刻就聚起越來越多的羽林郎。

    “看,左丞豎標杆了!”

    “隨我來!”

    “切勿纏鬥”

    “跟上!跟上!”

    許多羽林郎方纔聯合虎騎將士,剛剛擊破周循的虎衛騎,此時正在砍殺補刀。

    乍聞戰友呼喊,都舍了手中獵物,本能地踢馬向標杆處奔去。

    羽林郎皆緊盯主將標杆,等候下一步指示。

    等人聚到七七八八,姜維高舉標杆,驀然而動。

    他此刻心無旁騖,一手持槍,一手持神刀“麟嘉”,催馬直衝戰陣中央厚厚的吳軍陣容。

    羽林郎頓時明白過來——吳軍士卒皆是背對己方,此時己方列陣衝擊,吳軍可謂毫無防備,必能一擊制敵!

    邊上張苞、關興見狀,旋即領會,忙喝令手下騎隊列陣,拍馬趕上。

    由是,漢軍兩撥騎兵匯合成一路,浩浩蕩蕩,氣勢洶洶,直衝吳軍後背。

    陣中的吳軍步卒絲毫不曾料到一隊騎兵從背後殺至,毫無防備之下,被漢軍騎兵一輪衝鋒即撞飛無數。

    漢騎去勢不減,如同烙紅的刀子刺入積雪一般,一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四周皆是密密麻麻的人頭,騎手們居高臨下,就如砍瓜切菜一般,隨手就能收割。

    吳軍遭受背襲,頓時大躁。

    士卒驚慌呼喊,本能轉身要朝本陣方向逃跑,但他們身後俱是高大威武的戰馬,和光亮如雪的環首長刀,每往後退散一步,皆要冒着被砍頭的風險。

    由是吳軍士卒又掉頭往前衝,被漢騎如豬羊般趕往偃月陣漏斗處。

    而在漏斗底部,關平與陳到二部磨刀霍霍,下手既準且狠,絲毫不留餘地。

    地上已經堆起厚厚的屍體。

    在孫桓擊破陳式部之前,張苞、關興、姜維三兄弟終於還是逼得吳軍前軍陣腳大亂,潰敗在即。

    姜維減下速度,觀望一陣後,終於長長嘆了一口氣:

    “我方應變終還是比孫桓快了一步,這一戰,我軍勝券在握!”

    ******

    戰場正中,甘寧部與張飛部正上演着整場戰役中最激烈的一場戰鬥。

    甘寧所部皆是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張飛虎騎也是他從燕地帶來的家人老臣,雙方皆是衷心耿耿,俱是死戰不退。

    這一陣,槍來刀往,以命抵命,比得就是血性,爭得就是氣勢,絲毫沒有取巧之處。

    終是張飛部人多勢衆,殺伐半晌,甘寧部即將敗下陣來。

    身爲主將的甘寧已經與張飛鬥了五十餘合。

    他之前與張苞單挑,對於張家矛法已經大致摸清路數,自忖能夠鬥上百餘回合,一俟瞅準時機,即丟擲短戟擊殺張飛。

    哪料這個環眼大漢強得沒有天理!

    如果說張苞的矛法一往無前,剛猛凌厲的話,那麼他老子的矛法可謂至剛至陽,還夾雜着陰險刁鑽的路數。

    甘寧自對戰之初便感如山壓力,使盡全力支撐過近五十回合,卻是連入懷取短戟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按他的本事,若公平單挑,接不了張飛三十合。

    只是混戰不比單挑,每每張飛覷到機會,要對他痛下殺手之際,總有其部下挺身而出,用身體幫主將擋住這致命一擊。

    張飛畢竟上了些年紀,戰到此時,微微有些氣喘。

    甘寧覷了空朝場上望去,只一看,便知道這一戰己方已經徹底輸了。

    他終是來去果斷的江賊出身,暗歎一口氣,趁對手喘息之際,忽從懷中掏出一把短戟,猛然丟擲。

    張飛匆匆側身躲過。

    甘寧趁機調轉馬頭,旋即招呼爲數不多的部下往回撤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