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幼麟傳 >第250章 義利兼施
    此番若是能通過計謀改變主客場之位,攻守之勢便一下子互易了,這樣一來,接下來戰鬥的難度陡然便下降了好幾個層次。

    在座諸將聞罷,亦深感佩服。

    這時,雅丹忽起身道:

    “將軍有所不知,我羌人不立君臣,無相長一,強則分種爲酋豪,弱則爲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爲雄。諸部平日裏互不統轄,時常爲了一頭羊、一片草場打得不可開交。之前幾年,老羌王尚能憑藉武功威望彈壓諸部,如今他這一走,我參狼羌更是四分五裂,便是最強的雅頓亦難服衆望,我部與越吉部畢竟勢弱,若要聯合其餘諸部,只恐諸部族長不從啊!”

    越吉面色凝重,應和道:“雅丹說的不錯!”

    姜維別不接話,只解下腰間佩刀“麟嘉”,遞到他手中,問道:“這一把是蜀中名匠七十二鍛而成的寶刀,你看可還入得眼否?”

    越吉終究是武人脾性,寶刀乍一入手,整個人旋即被吸引進去,雙手輕輕摩挲刀身,雙目再難移開片刻。

    把玩半晌,方戀戀不捨得將刀退還給回去,嘖嘖稱奇道:“原來這世上居然有這樣的寶刀,今日我算是大開眼界了。”

    其實也不怪他如此鄉巴佬模樣,要知道羌人原本是以漁獵爲生的遊牧民族,好多部族還是氏族社會,手工業技術十分落後,根本無法掌握採礦、冶鐵技術。

    而擁有這項技術的漢人朝廷一向禁止鐵器流入異族,眼下許多羌人部落連青銅器都尚未普及,哪裏會有機會見識到代表漢人最強工藝的七十二鍛寶刀?

    便是他越吉,身爲一族之長,不也只能用一支粗獷的大鐵錘?若有條件,同等重量的大刀豈非更加趁手?原因無他,實在是欲求不得也。

    姜維笑了笑,將“麟嘉”重新系在腰間,一邊問道:“越吉,某且問你,若是有一部邀請你到他家做客,還說只要前往,便送一把這樣的寶刀給你,你去是不去?”

    越吉雙目放光,不假思索嚷道:“去!如何不去!”

    姜維轉向雅丹,又問道:“若某在送一把寶刀之外上,每一部再送五匹蜀錦,二十斤鹽,你說他們會不會競相前來?”

    蜀錦是是絲織品中最爲精緻、絢麗的珍品,製作工藝複雜,耗時費力,每年的產量極其有限,其價如金,大抵是漢人王公貴族才配使用的奢侈之物。

    羌人向來貧苦,不說普通的民衆,便是很多部落領袖,壓根不會耗費巨資去採購如此華麗無用之物。

    但若是以禮物送出呢?哪家部族首領還沒幾個大小婆姨?五匹蜀錦拿回去討他們的歡心,不正是最佳的禮物嗎?

    更何況還有二十斤鹽。

    鹽是可以在羌人部落中流通的硬貨,每一個都需要他,偏偏羌人無法掌握開鑿井鹽的技術,他們日常食用的鹽要麼來自漢地,要麼來自西海——

    傳聞那片海的西南周圍二百數十里,鹽系天成,取之無盡。西羌人用鏟子撈取瀝乾,販於四方,由是賴以資養。

    雅丹將心比己,細細思量,不由怦然心動,終於躬身道:“如此一來,由不得諸部不動心啊!”

    龐宏忽感嘆道:“這便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吧!”

    他這話有些當面罵人的意思,畢竟雅丹讀過漢人詩書,還是能聽懂其中含義的。

    姜維笑了笑,緩頰道:“‘利’固然是要的,‘義’也不能捨棄。此前白馬氐人強端部屢屢劫掠羌人諸部,漸成諸部大患。那麼我們便豎起‘討伐強端、保境安民’之大旗,用大義名分吸引諸部匯聚在我等大旗之下。”

    雅丹面色激動,高聲應和道:“將軍此計大妙!小臣今日算是服了!這樣義利兼施,諸部不僅有了主心骨,還能得到實惠,傻子纔不來!而諸部與我方結盟,正是雅頓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他必定會傾盡全族大軍趕來阻止!”

    龐宏接過話茬,道:“諸部本是爲了抵禦氐人、尋求庇護而來,未必存了幫助我方對付雅頓的心思。但雅頓這一發兵,便是生生逼得會盟諸部徹底投向我方,此真一石二鳥之計也!”

    姜維頷首道:“不錯。其實以雅頓的實力,他若是振臂一呼,必能得諸部投效。只是他眼界格局不夠,倒是平白便宜了我們。”

    他頓了一頓,驀地神色一肅,發號施令道:

    “雅丹、越吉,這幾日便辛苦你們,將故道、沮水、平樂道、嘉陵道、循成道諸羌部都跑上一趟,請他們於十八日後的七月三十到略陽一敘,共舉大事!不過,閒話不必多說,只將某這一層意思傳達到即可。”

    雅丹、越吉齊齊再無遲疑,齊齊躬身回道:“遵命!”

    姜維又對柯十三道:“柯老兄,你領一部人馬護送二位。”

    原是雅丹、越吉二人新投,他終究還是有些不太放心,索性派遣柯十三以護送爲名,行監督之實。

    待三人大步離去之後,姜維收回目光,對堂中諸將道:

    “差不多已快圖窮匕見,是時候展現真正的實力——軟實力了。諸位,接下來還請諸我一臂之力!”

    數日時間奔襲數百里,兩戰兩勝,衆將對他早已信服,雖然不是很明白“軟實力”是什麼意思,但毫無遲疑,皆轟然允諾,士氣高昂。

    ******

    姜維將此行西來的使命牢記心中,平定諸羌只爲其一,主要目的還在於開榷場,買牛馬,收胡心,爲將來北伐做好準備。

    如此一來,榷場選址已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時武都郡的郡治在下辯城,毫無疑問,下辯就是參狼羌人的中心。他本意也想在擊敗雅頓,取得下辯城之後,將榷場設在那裏。

    但經過這十日的觀察,他忽然察覺到略陽城比下辯更具備開榷的條件。

    其一,此地水陸交通便利,十分方便武都諸羌從四面八方趕至;其次,此地位於陽平關以西百里,輕騎一日可至,正好位於漢軍保護範圍之內。選址此處,更有利於朝廷的控制和監督。

    他是平羌策的設計師,執行者,漢中王與軍師給與了充分便宜行事的權力,此番既有定計,當即開始分配執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