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神戒 >第一百零五章 少林七十二絕技
    本因方丈將壁上懸掛的六脈神劍劍譜取下,又取過六個蒲團,一排放在地上。 ..

    枯榮大師,保定帝,本因方丈,本觀,本相,本參一一落座後,又調息起來,傷得不輕。

    林揚、木婉清、段延慶、嶽老三站在一旁,過了一會,只聽得段譽的聲音道:“明王法駕,請移這邊牟尼堂。”

    另一個聲音道:“有勞施主領路。”

    聲音甚是親切謙和,彬彬有禮,讓人一聽就不自覺的心生好感,比段譽的娘娘腔好聽太多。

    門外聽腳步聲共有十來個人,段譽推開板門,說道:“明王請”

    大輪明王道:“得罪”舉步進了堂中。

    室內衆人,齊齊看向大輪明王。

    鳩摩智看上去不到五十歲年紀,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是明珠寶玉,自然生輝。

    任誰一眼看去,都會覺得好一個得道高僧

    除了林揚外,室內衆人看着鳩摩智,都難免心生親近之意。

    林揚雖然是第一次見到鳩摩智,卻知道這和尚不是個好東西,道貌岸然,一身精深武功自不用說,那一身佛學卻餵了狗。

    鳩摩智,天資聰敏,過目不忘,癡迷於武學,自得吐蕃國密教寧瑪派上師授以“火焰刀”神功後,在吐蕃掃蕩黑教,威震西陲,功力見識均已臻於極高境界,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開壇講經說法。

    後來又與姑蘇慕容氏傳人慕容博結爲朋友,用“火焰刀”的修練法訣交換,得以學習少林派絕學。

    鳩摩智隻身前往大理國,企圖搶奪大理不傳之祕六脈神劍經,並展示“無相劫指”“拈花指”和“多羅葉指”震攝衆僧,以一己之力使“火焰刀”挑戰天龍寺衆僧合力使出的“六脈神劍”,引發一場無形刀劍之戰。

    一戰不果,劍譜被毀,使鳩摩智與天龍寺結下仇怨。鳩摩智便擒下保定帝爲人質,段譽情急出手,最終“火焰刀”不敵“六脈神劍”,但段譽卻被鳩摩智擒下。

    鳩摩智於是擄走段譽,威逼利誘以套取劍譜,最後卻讓段譽逃脫。

    鳩摩智在太湖畔與段譽、阿朱、阿碧二姝失散之後,曾先潛回參合莊,起初見到莊中書房的藏書只是些十三經注疏殿本廿二史諸子集成之類書生所用的書本,全無所得。隔日才見到王夫人李青蘿到參合莊找女兒,鳩摩智見機行事,跟蹤至王家,在琅嬛玉洞中得知逍遙派小無相功的練法。

    後來遊坦之在路上遇到鳩摩智,誤以爲鳩摩智是去少林寺的高僧,並將易筋經交給了鳩摩智,鳩摩智從此得到易筋經練法,至此內力大增,但因練功急於求成,反之練出內傷。

    後鳩摩智到少林寺裝逼,被虛竹所敗。在西夏國王招親期間,意外跌落一口枯井裏,同時因走火入魔而狂性大發,一身內功剛好被段譽的“北冥神功”吸走。

    鳩摩智從此武功盡失,卻因此而大徹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鑽研佛經,成爲一代高僧。

    說起來,鳩摩智的一生也堪稱傳奇,最後也得了善終,但如今林揚與鳩摩智初次見面,兩人都尚未開始中原之行。

    無巧不巧,大理成了兩人中原之行前的同一站。

    鳩摩智走進屋內,也是一怔,以他的眼力,一眼就看出枯榮大師、保定帝、本因方丈、本觀、本相、本參等人,皆受了內傷,而且不輕。

    鳩摩智到來之前,早已對天龍寺進行了打探,所以將衆人一一認出,就是尚未來得及剃度的保定帝,也被他一眼認了出來。

    然而天龍寺的人都受了傷,就讓他有些摸不清頭腦,轉頭一看,見屋裏竟然還有人存在,又是一怔。

    這些人自然是林揚、木婉清、段延慶、嶽老三。

    鳩摩智壓下心中疑問,向盤坐正中的枯榮大師合什爲禮,說道:“吐蕃國晚輩鳩摩智,參見前輩大師。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雙手已被林揚廢了,無奈只能攏在僧袍內,無法還禮,聞言一驚,接口道:“大輪明王博學精深,果然名不虛傳,一見面便道破了老衲所參枯禪的來歷。明王遠來,老衲未克遠迎。明王慈悲”

    鳩摩智道:“天龍威名,小僧素所欽慕,今日得見莊嚴寶相,大是歡喜。”

    本因方丈道:“明王請坐。”

    鳩摩智道謝坐下。

    鳩摩智雙手合什,說道:“佛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小僧根哭魯鈍,未能參透愛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蘇人氏,複姓慕容,單名一個博字。昔年小僧與彼邂逅相逢,講武論劍。這位慕容先生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無所不精,小僧得彼指點數日,生平疑義,頗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贈上乘武學祕笈,深恩厚德,無敢或忘。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歸極樂。小僧有一不情之請,還望衆長老慈悲。”

    本因方丈道:“明王與慕容先生相交一場,即是因緣,緣分既盡,何必強求慕容先生往生極樂,蓮池禮佛,於人間武學,豈再措意明王此舉,不嫌蛇足麼”

    鳩摩智道:“方丈指點,確爲至理。只是小僧生性癡頑,閉關四十日,始終難斷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深信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爲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爲平生最大憾事。”

    本因道:“敝寺僻處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愛,實感榮寵。但不知當年慕容先生何不親來求借劍經一觀”

    鳩摩智長嘆一聲,慘然色變,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經是貴寺鎮剎之寶,坦然求觀,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貴爲帝皇,不忘昔年江湖義氣,仁惠愛民,澤被蒼生,他也不便出之於偷盜強取。”

    本因謝道:“多承慕容先生誇獎。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好友,須當體念慕容先生的遺意。”

    鳩摩智道:“只是那日小僧曾誇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國師,於大理段氏無親無故,吐蕃大理兩國,亦無親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親取,由小僧代勞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

    說着雙手輕輕擊了三掌,門外兩名漢子擡了一隻檀木箱子進來,放在地下。

    鳩摩智袍袖一拂,箱蓋無風自開,只見裏面是一隻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

    鳩摩智俯身取出金箱,託在手中,揭開金箱箱蓋,取出來三本舊冊,凝視着這三本書,忽然間淚水滴滴而下,濺溼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勝。

    衆人見他落淚,無不大爲詫異,枯榮大師道:“明王心念故友,塵緣不淨,豈不愧稱高僧兩字”

    林揚看着鳩摩智手中的三本書,突然插口道:“大師拿的可是少林七十二門絕技手書”

    鳩摩智正哭得起勁,聞言一怔,他還沒說,這人怎麼知道點頭道:“這三卷武功訣要,乃慕容先生手書,闡述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練法,以及破解之道。”

    衆人聽了,都是一驚:“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名震天下,據說少林自創派以來,險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門絕技之外,從沒有第二人曾練到二十門以上。這位慕容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門絕反的要旨,已然令人難信,至於連破解之道也盡皆通曉,那更是不可思議了。”

    只聽鳩摩智繼續道:“慕容先生將此三卷奇書賜贈,小僧披閱鑽研之下,獲益良多。現願將這三卷奇書,與貴寺交換六脈神劍寶經。若蒙衆位大師俯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諾,實是感激不盡。”

    即便鳩摩智拿少林七十二門絕技來換,枯榮大師還是不依,段氏中人,一陽指尚且修習不得巔峯,要旁人的武學奇經作甚

    所謂武功無優劣,功力有高下,當然,這是以一陽指與少林七十二門絕技來說。

    若是換成凌波微步、獨孤九劍等終極技能,又是另外一個層次。

    鳩摩智見枯榮大師一副死也不換的模樣,語氣淡然,卻威脅道:“我吐蕃國主久慕大理國風土人情,早有與貴國國主會獵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舉勢必多傷人命,大違我佛慈悲本懷,數年來一直竭力勸止。”

    言下之意,要是不同意,那就是兩個國家的事情了

    他是吐蕃國師,吐蕃國自國主而下,人人崇信佛法,便與大理國無異。鳩摩智向得國王信任,是和是戰,多半可憑他一言而決。

    枯榮大師等人皺眉,既然鳩摩智這麼說,那就要分個高下,來決定六脈神劍劍譜的去留。倘若爲了一部經書而致兩國生靈塗炭,委實大大的不值得。吐蕃強而大理弱,戰事一起,大局可慮。

    這麼一來,又回到了初衷,枯榮大師等人都受了傷,無暇再戰,齊齊往林揚看去。

    他們也都明白,林揚有出手相助的意思,至於之前的借閱六脈神劍之舉,只能暫且擱下不提。

    枯榮大師已暗下決定,若是林揚不是對手,就是把六脈神劍經毀了,也不能讓外人得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