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涅盤劫 >第三十七章 進士之重(上)
    忙碌完畢,眼見上官婉兒依舊坐在書案前愣怔着,陸瑾不禁上前微笑言道:“怎麼侍詔莫非是不捨得這裏”

    上官婉兒恍然回過神來,輕嘆道:“處理奏摺這麼多年,就這麼突然離去,一時之間還真有些不習慣。”

    陸瑾頗能體會上官婉兒的感受,點頭道:“是啊,離開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事物,不習慣也是常理,天后剛纔已經交代清楚,讓我們二人專司撰書,明日便可直接前往翰林院。”

    上官婉兒輕輕頷首,突然想到什麼似地問道:“對了,你鄉試成績如何名次可有公佈出來”

    陸瑾笑道:“還不清楚,不過聽說今日午後河南縣將會公佈鄉試成績,想必待會就知道了。”

    “呀,考取進士對你這般重要,爲何還不快快前去看一下鄉試成績”上官婉兒登時露出了些許焦急之色,顯然對陸瑾考取進士一事比較上心。

    陸瑾頷首道:“等東宮之人前來取走奏書之後,我便出宮前去,今日下午就不到翰林院撰書了。”

    上官婉兒點頭表示同意,想了想,突然感覺到自己許久沒有離開內廷,忍不住起了出宮散心之心,笑言道:“既然如此,那我也跟着你一併去看看。”

    “好,能與侍詔同路,自然不錯。”陸瑾立即笑開了。

    上官婉兒笑了笑,繼而輕嘆道:“現在我已經不是侍詔,如此稱呼有所不妥,陸郎還是稱呼我爲上官學士吧,畢竟我還在翰林院有一個翰林院學士的稱謂,至於私下裏,婉兒在家中姐妹裏面排行第三,陸郎喚我三娘便可。”

    陸瑾微笑點頭,正巧此時東宮接收公文之人前來,兩人立即又是忙碌交接起來。

    事情忙碌完畢未及正午,尋來一輛馬車,陸瑾和上官婉兒同車而出離開上陽宮,過得天津橋沿着寬闊天街輕馳,行至安業坊街口後馬車向東,不多久便來到了道化坊內。

    馬車車輪磷磷,行至河南縣衙門前方纔停了下來,陸瑾當先下車,隨後又轉身扶下了上官婉兒,眼見衙門懸掛告示的牆壁上還是空落落一片,便知道鄉試成績還未出來。

    陸瑾也不就此站立等待,與上官婉兒一併來到衙門不遠處的酒肆內,上得三樓尋得一個臨窗的雅座,既可以品嚐美酒佳餚,又可以時時刻刻留意樓下告示牌,實乃一舉兩得。

    今日出門,上官婉兒並未穿着女裝,而是一身月白色的男兒圓領衫,頭上紗羅襆頭壓住三千秀髮,兩條襆頭帶子輕輕地垂於腦後,白皙如玉的俏臉透着一股陰柔的俊俏之美。

    上官婉兒是屬於長得很耐看,很有書卷氣的女子,她的容貌雖然比不上美豔如花的李令月,卻有一種讓人感到淡雅如蘭的迷人風韻,特別是每當她抿住嘴脣輕輕而笑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地牽出腮處的兩個小小梨渦,使得陸瑾竟然生出了一種想要去捏她臉的衝動。

    當然,這也只能想想而已,若是陸瑾當真這麼幹了,說不定上官婉兒立即便會當場翻臉。

    這間客棧不算豪闊,價格也是十分的地道,但菜餚美酒卻並沒有因爲此點而失色,讓喫慣了宮廷美食的上官婉兒也是讚歎不已。

    其中最讓上官婉兒喜愛的,是一道名爲清蒸大河鯉的菜餚,聽報菜名的店小二說來,此魚是爲大河中跳躍龍門的鯉魚,深夜捕撈清晨便飛車送到洛陽,午時喫來最是肥美原味,這也是客棧的招牌名菜。

    不過即便再是美味,上官婉兒食量極小喫得也是非常的少,不消片刻就停下木箸,品起了橘汁。

    陸瑾一個人喝着清冽醇香的醴酒,消解暑意,自酌自飲倒也怡然自得。

    瞧他這般淡然的模樣,上官婉兒好看的柳眉輕輕一蹙,放下手中的杯子笑語問道:“瞧你的模樣,爲何一點也不着急難道當真是勝券在握了”

    陸瑾慢悠悠地品咂了一口醴酒,方纔不慌不忙地笑言道:“着急又何用倘若真的不能通過鄉試,大不了明年再來便是。”

    “哼,堂堂的北門學士倘若真的考不上鄉貢士,豈不是要笑掉別人的大牙”雖然知道陸瑾是在說笑,上官婉兒依舊忍不住白了他一眼。

    在得知陸瑾參加今年進士考試的時候,上官婉兒心內是無比欣慰的。

    畢竟單憑一個區區的棋待詔身份,即便能夠爲天后撰書成爲北門學士,以後也因非明經及第和進士及第的關係,在官場上難有很大的作爲,陸瑾能夠清晰的意識到此點,當真是非常的不錯。

    況且現在太平公主對他懷抱情意,以後若有個進士出身的身份,兩人走在一起的可能性也能大上不少,上官婉兒還記得那天她告訴太平公主此事的時候,後者是何等的欣慰高興。

    不過,進士真的是那麼容易考的麼上官婉兒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再提醒一下陸瑾,讓他能夠引起高度重視。

    心念及此,她在腦海中慢慢地組織着話語,半響輕輕笑道:“七郎,你可知進士考試最爲重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確實讓陸瑾爲之一愣,想了想回答道:“自然是精湛的學問。”

    上官婉兒輕嘆道:“學問只能說是進士考試中不可或缺的才能,並非算得上最爲重要。”

    “以三娘之意,那該是什麼”

    “自然是與知貢舉的關係。”上官婉兒拿起木箸輕輕一敲碗沿,發出一陣清脆震音,加重語氣地說道,“我朝選拔官吏通常有三個途經,分別是門蔭入仕、流外入仕以及科舉入仕,門蔭入仕拼的是父輩出身,流外入仕拼的是資歷經驗,也只有科舉入仕,方纔是爲廣大士子開闢了新的天地,至隋朝以來,以科舉入仕的官吏多不勝數,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南北朝世族壟斷官場的弊端,然而,任何制度都算不得完美,科舉制同樣也有它的缺點,科舉士子在地方鄉試、州試中是否考試合格並受到推薦保送,這與州縣長官有很大的關係,來到中央朝廷參加最後的省試,則命運又繫於主司,也就是負責考試的知貢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