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好的,如若義軍的輕騎兵和女真韃子的旗子弟類似,各個擅於齊射,除非是主帥腦子有病,非得拿輕騎兵衝陣,那也就是個不勝不敗之局,所以羅汝纔是多心了,李自成也更不是個多魯莽的人。

    窩在大營裏出不去的方凱難免有幾分不爽,仔細想來,如今的以板甲重騎壓陣,鳥銃手殺敵,重盾步卒禦敵的戰法雖然行之有效,而且也確確實實屢戰屢勝,但其中的漏洞也是顯而易見,那就是防禦上佳,但在進攻上就要大打折扣,敵方同樣是步卒還好,五百的板甲重騎拿來撕裂防線然後踐踏衝殺即可,這若是換了女真韃子那般的全員都是東方式的重甲騎兵,只要不再強攻,那就毫無可慮,想走就走,想退就退。

    早在崇禎五年時方凱就有組建輕騎兵的打算,不過那時候馬匹過少,拿來湊足五百匹板甲重騎尚且不足,畢竟不是每匹馬都可以負重的了板甲這種全身鎧的重量的,尚需精挑細選,耽羅府數戰中先後繳獲的千餘匹馬匹這才湊足了數,但剩下的組建輕騎兵就根本不夠用了,所以這事也就一直拖着。

    如今流寇大軍近五千的無甲騎兵就是個煩了,這些流寇的無甲騎兵自然比不上女真韃子,不過流寇也不會學關外的女真人,用騎兵衝陣,女真人那是不得已而爲之,因爲相比起用步卒,他們已經習慣了用騎兵衝陣,並且屢試不爽,但在接連折損後,多爾袞也一樣不再幹這種蠢事,耽羅府一方同樣只能固守復州,毫無辦法。

    但也總不會一直固守復州吧要不然何談收復遼東之地驅趕韃子

    而李自成部則嘗試着用騎兵試探着進攻了一下失敗後就隨即罷手退走,李自成雖然膽子大,但這不代表他人傻,拿騎兵衝營,他可不是關外的韃子,韃子的旗子弟那都是個個身着棉甲的,拿來衝火器差的明軍的營地自然是效果上佳,但幾次衝擊耽羅府一方準備好的軍陣皆是折損頗大,更別提李自成部的無甲騎兵的。

    這些李自成自然不會知,只不過他也只有五千的騎兵,如若按上官軍的說法,這五千騎兵實際上要打上很大一個折扣,手上有個趁手的兵器就不錯了,拿來衝擊明軍萬餘人固守的大營自然是不適當。

    就地尋個地方安營紮寨也頗爲不妥,靠的近了,明軍隨時隨地都可以攻來,即使己方靠着騎兵的靈活性可以逃走,但這離得太近,明軍來的太快,那也難免有所折損,李自成滿打滿算也就剩下這麼點的家當,就是再折損個一成四五百人都是折損不自然也不肯爲了高迎祥這麼賣力,所以他乾脆就領兵返回,反正這趟說好聽的是來會盟的,難聽點的是幫高迎祥擊退明庭官軍,沒到底讓他一個人出力。

    至於龜縮了一陣的方凱,眼巴巴的看着對面的李闖大旗,哪裏還會不明白剛剛轉瞬既走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後世鼎鼎有名的闖王李自成,不過他手上無兵可追那也沒辦法,五百的板甲重騎前日與高迎恩、黃龍部所戰,人不是神,五百板甲重騎都還沒緩過氣來,人數又太少,拿重騎追擊輕騎兵那根本就是個笑話。

    所以這就是再不甘心,那也只得先老老實實的窩着,再說了,他方凱又不打算幫着明庭徹底剿滅了陝地流寇反賊,即使他有心也無力,區區一萬餘兵馬,陝地的流賊怕是各支加起來,二三十萬都綽綽有餘

    李自成走回半途就接到羅汝才的信使,在聽聞剛剛他跑去繞着一圈的明軍大營竟然裏頭還藏着五百名鐵浮圖,李自成立馬就是一腦門的冷汗,鐵浮圖是什麼沒見過,但誰都聽過啊,那可是剋制無甲的步卒和騎卒的利器,別說他區區五千無甲騎兵,這就是換了大明的着甲的騎兵來,那也不是對手,只不過這終究只是個假設而已。

    鐵浮圖這東西可不是謬論,雖然大傢伙都沒見過,但傳記這東西凡是義軍裏都深信不疑,要不然當初也不會有義軍起事時的七十二天罡、三十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