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宋九千歲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宋野戰軍
    趙允讓連碧落山莊都沒有回,就直接在周王府開始調兵遣將。

    這大宋朝調兵,其實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因爲當初趙匡胤爲了不重蹈覆轍,聽了趙普的建議,弄了個杯酒釋兵權。

    結果弄出了一個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這樣一個情況。

    雖說這個時候,皇帝直接掌握着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

    可是實際上皇帝也不是十分清楚,說句現代的術語,趙禎見到的,其實基本就是數據。

    而那些皇宮的禁軍,基本都是世家子弟。

    武力什麼的雖然不錯,可是真要上陣廝殺,就不知道會怎麼樣了。

    皇帝之下,兵權三分,也是爲了更好的互相鉗制。

    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

    簡單來說,樞密院爲最高軍事行政機關,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調發全隊。

    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侍衛諸班值,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都是由樞密院負責的。

    樞密院設有樞密使、副使等樞密院使錢惟演,就是最高長官。

    可是樞密院雖然什麼都管,可是並不接觸軍隊,這是管理者不知兵的根本。

    而三衙即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

    分統全國禁兵和廂兵,各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等,地位低於樞密院長官。

    也就是說,三衙是管理軍隊的,但是沒樞密院職權大。

    而且兩者各有側重,樞密院與三衙分握髮兵權和管兵權,互相牽制。

    而所謂的率帥臣,在平時統領同駐一地的各司軍隊。

    戰時,軍隊受樞密院調發,由皇帝臨時派遣統帥率臣,給以都部署、招討使等頭銜,率兵出征,打完了軍隊回駐地。

    這樣就使兵將分離,將不專兵。

    至於兵部,只掌管儀仗、武舉和選募軍兵等事,真正打仗的時候,反倒沒他們什麼事。

    軍隊主要有禁兵、廂兵和鄉兵,在邊境地區還有蕃兵等。

    蕃兵是由北、西北邊境少數民族組成的武裝。

    任務主要是邊境戍守,組織編制因部落而異,,熟習邊情,勇悍善戰。

    但是,趙允讓不敢用啊,這個地方的士兵太接近邊境了,根本難以甄選。

    萬一有間諜潛伏其中,就麻煩了。

    鄉兵就算了,基本都是本地兵,邊境作戰不適合他們。

    這樣的話,調兵只能是調集禁軍和廂軍了。

    禁兵是軍隊的主力,兵額多時在百萬以上,主要任務是“守京師,備征戍”。

    並且實行“居中馭外”的“更戍制”,除駐京師外,還分別到邊地或衝要地方戍守,一二年輪換一次。

    既使士兵往來道路,以習勞苦,又使兵不識將,將無專兵,以防止武裝割據或擁兵叛上。

    廂兵名義上也是一種常備兵,實際上是一支專任勞役的隊伍。

    趙允讓考慮再三,決定全部從禁軍調集本次出征的隊伍。

    大宋的兵力很是充足,國家富有,養些軍隊不是難事。

    至於廂兵,勞役後勤全部從廂軍抽調,而且指明要身體強壯,戰力強悍的。

    一方面打仗就是打後勤,另一方面隨時可以作爲兵源進行補充。

    這時候的戰爭可不同於現代,打十年傷亡幾千人,就驚詫得不亦樂乎。

    隨便打次仗,就是萬人以上單位的傷亡。

    趙允讓拿着趙禎的旨意,這旨意好幾道。

    有樞密院的,有三衙的,還有給他的。

    前兩道是調兵的,給他的則是委任狀。

    呃,趙允讓是這麼認爲的。

    從樞密院很容易就拿到了調令,平時和趙允讓不怎麼對付,老唱反調的錢惟演,一點也沒有刁難。

    趙允讓覺得,以後還是不要帶着有色眼鏡看老頭了,關鍵時刻很給力。

    而且,還偷偷告訴了趙允讓,哪裏的禁軍戰鬥力強。

    這一次所調的軍隊,就是最爲精銳的禁軍。

    這禁軍除了守護京畿的這樣一個作用之外,其主要作用就是作爲主要的軍事力量貯備。

    說白了,這就是大宋最強悍的集團野戰軍。

    三衙的思路和錢惟演完全一樣,一點沒有藏着掖着,給出的選擇,全是戰鬥力最強的。

    這就看出素質來了。

    雖然平日裏都有些小心思,可是國難當頭,一個個都不含糊。

    三衙甚至有幾個指揮使拍着胸脯表示,只要有那個手下的兔崽子敢不聽話,直接殺無赦。

    回頭還得連坐家裏。

    趙允讓一頭冷汗,對啊,這時候可是一人獲罪,戶滅九族的時代啊

    調動的軍隊,一部分直接從汴梁附近調動,這是最強悍的禁軍。

    其餘的的,主要是陝西這塊兒的軍隊。

    因爲可以少消耗許多。

    這個時代,路途遠了,糧食都運不到,因爲不夠路上消耗的。

    京畿之地的禁軍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最爲強悍的軍隊,第二軍中大臣的子弟衆多。

    這一點很重要,趙允讓粗略統計了一下,至少也有百餘直系子弟。

    至於有關聯的,足得有上千號。

    居然沒有一個來求情,說告病不上前線的。

    話說回來,臨陣脫逃,這是死罪。

    除了趙元儼給他配備的班底,趙允讓還特意跟趙禎要了幾個人。

    包括石磊,包括小侯爺徐至誠,包括了凌霄。

    燕昭也想來,不過因爲還需要維護京城的治安,趙允讓把他給否了,這個時候,京城不能亂,而且,一定要留下頂事的人。

    在從回來的途中,他已經派出了一個人,把燕彰帶了回來,甚至還從濟州梁山帶來了兩個人。

    凌渾和凌文兒也直接到崗,加緊製作火藥,把所有的儲備進行了檢查,隨時準備調用。

    除了這些尖端的火藥以外,還協同兵部,對於所有的軍備,包括鎧甲,軍械,特別是武器進行了調查檢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軍備可馬虎不得。

    不得不說,大宋這方面做的,實際上還是不錯。

    雖然說杯酒釋兵權造成的軍力薄弱,可是因爲大遼和西夏的虎視眈眈,造成這幾年軍事方面一直都有很好的儲備。

    畢竟科學纔是第一生產力,大宋先進的生產力,已經保證了,在冶鐵方面能夠製造出的盔甲和武器都是最精良的。

    西夏和大遼,其實煤炭和礦石的儲備都不錯,但是因爲冶煉技術跟不上去,所以不能與大宋同日而語。

    軍隊,軍械,糧草,後勤,趙允讓都是親自過了過眼。

    雖然不是專業的人士,可是總要對專業的人士再叮囑叮囑。

    有一些個能夠現代的知識,也在中間教給那些專業人士。

    這些現代已經在百度上氾濫的軍事常識,一旦到了這些專業人才的耳朵裏,那就是醍醐灌頂

    一個個對趙允讓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還沒出兵呢,趙允讓簡直是天生將才,天降將星的名聲已經廣爲傳播了。

    別的不說,趙禎要是聽見,不把他連升三級都覺得委屈趙允讓了。

    那些對趙禎把這樣的大事交到趙允讓手裏還有些不滿的文臣們,這下都閉嘴了。

    畢竟大宋的文臣,其實都是軍事小能手。

    這次從京城調集的軍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

    雖然說北宋的軍隊,加起來也有幾十萬。

    可是大部分,還是都分佈在邊疆,分佈在經濟重鎮以及軍事要害之地。

    這次調兵一共給了他八萬。

    八萬大軍說起來,已經不是一個小數。

    總不能讓趙禎成了光桿司令吧

    八萬大軍,連着負責後勤,輜重糧草的廂軍加在一起,至少有十萬人。

    好看小說 "hhxs665" 微x號,看更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