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狼王黑點 >十三 遷徙之旅(上)
    寒冷的冬天,終於熬過去了。

    四月底,候鳥中的急先鋒,赤麻鴨和黑頸鶴,率先回到了楚瑪爾河邊。

    楚瑪爾河還未解凍,這些可憐的水鳥,沒有魚喫,整天飢腸轆轆,飽受飢餓的折磨。

    洛桑拿出青稞等糧食,來喂這些鳥兒。

    五月份,楚瑪爾河解凍了,赤麻鴨和黑頸鶴恢復了活力,不知疲倦地在水面上嬉戲。鼠兔也活躍起來,喜歡在洞穴外追逐玩耍,狼、棕熊、藏狐、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等動物,也經常出現在河谷草灘上。

    天空中,雪雀、渡鴉、獵隼、禿鷲、胡兀鷲等鳥兒,也在遊弋和鳴叫。

    這時候,已經懷孕的母藏羚羊,成羣地聚集在楚瑪爾河的北岸草灘上,準備遷徙產羔了。

    六月初,楚瑪爾河的河谷草灘上,紅景天和野牡丹,終於綻放出紅色的花朵,大黃和長莖毛莨,也開出了黃色的花朵。

    楚瑪爾河的兩岸,一改單調的白色,顏色變得亮麗起來,融化的雪水,從高處嘩嘩地注入楚瑪爾河,整個河谷草灘,終於恢復了生機和活力。

    可惜的是,母藏羚羊要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了。千百年來,它們從水草豐美的地方,經過長途跋涉,去荒涼貧瘠的卓乃湖產羔。

    它們以高原爲紙,四肢爲筆,譜寫出一首艱辛而頑強的生命之歌。

    成百上千的母羚羊,在強巴、丹巴、拉丹等公羊的護送下,開始出發了。藏羚羊很講秩序,遷徙時總是排着整齊的隊伍行進。

    一般來說,母羊遷徙時,公羊只陪着走一段路程,然後回到原來棲息地附近的高山上,拼命進食,儲存脂肪,爲這一年的婚配養精蓄銳。

    一天以後,公羚羊幾乎都折回了,丹巴、拉巴則在強巴的倡議下,想跟着母羚羊,親身體驗一次艱辛之旅。

    強巴、丹巴和拉巴三個家庭,包括未成年的小母羊,一共有三十五個成員,大家結伴而行。

    洛桑和扎西,也帶着兩隻藏獒,要跟着母羚羊羣,一直到達卓乃湖。洛桑的一個喇嘛朋友,多年來住在卓乃湖的南岸山谷中,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好奇地關注着母羚羊在卓乃湖產羔的事,併爲母羊和羊羔,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一路上,人煙稀少,它們只偶爾碰上去拉薩朝拜的藏民。藏民面部平和,不停地磕長頭,用五體投地的方式,來丈量凡身與佛之間的距離。

    磕長頭時,他們身體呈虔誠的立正姿勢,一邊口誦“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頂,向前走一步,雙手從頭頂放下來,合十動作不變,再向前走一步,合十的雙手,便移到胸前。

    走第三步時,他們的雙手,從胸前向左右兩邊伸直,掌心朝下,與地面平行,然後膝蓋先着地,全身匍匐在地,額頭輕叩地面,雙手劃地留下記號。

    站起來以後,藏民從留下記號的地方,重新開始,不斷地重複三步一磕頭的動作。

    當朝拜的藏民,與遷徙的藏羚羊相遇時,洛桑不由感嘆:人和動物有別,兩者的行爲又多麼的相似,一個爲了尋找心靈的寄託,一個爲了繁殖後代,大家都不辭辛勞,餐風露宿,長途跋涉。

    如六世喇嘛倉央嘉措詩中寫的一樣:在這佛光閃閃的高原,兩步三步就是天堂。

    洛桑和扎西,不時會經過藏民聚居的村落。村落裏紅幡飛揚的地方,有一座白色的建築,就是佛塔。在佛塔下面,經常可以看到手拿着轉經筒的藏民。

    藏民把六字真言經卷裝於轉經筒內,他們認爲,每轉動一次經筒,就相當於誦一次六字真言,自己就相當在懺悔、消災或修行,轉得越多,對佛也就越虔誠,擺脫輪迴之苦的機率也越大。

    強巴、丹巴和拉巴三隻公羊,在清一色的母羚羊羣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