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電影人傳奇 >第151章 分組
    拍攝現場整齊的排列着六門63式130毫米19管輪式自行火箭炮,在火箭炮的周圍,劇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爲接下來的拍攝作準備。

    63式130毫米19管輪式自行火箭炮於1963年定型,定向系統由19根無縫鋼管組成,按上10下9排成兩排,固聯於箱形桁架上,每根定向管後上方都裝有彈簧式閉鎖擋彈裝置和導電裝置;火箭炮用汽車蓄電池作發火電源,並備有車外發射裝置。

    由於是19管火箭炮,打一輪就是19發炮彈,6門63式火箭炮齊射,就會打114發炮彈,可以說是相當燒錢。許望秋他們報給支援辦公室的軍事預算是6門火箭炮打五輪,早上打兩輪,下午打三輪,一共要打570發炮彈。

    今天上午完成了榴彈炮開炮射擊的鏡頭,下午則拍火箭炮齊射的鏡頭。到現在爲止火箭炮已經發射了兩輪,接下來要進行的是第三次拍攝。此時此刻,六臺攝影機已經架好,跟拍榴彈炮一樣,兩臺攝影機對準對面山坡,拍炮彈落在山坡場面;四臺攝影機從不同的角度對準火箭炮,拍火箭炮發射。

    拍萬炮齊發、拍騎兵衝鋒等大場面往往會採用對角線的構圖。比如《大決戰》炮轟錦州,比如《英雄》秦軍箭陣射箭,在比如《指環王》中的騎兵衝鋒,在構圖的時候都採用了對角線構圖。

    顧名思義,對角線構圖就是直接把被拍主體放在畫面的對角線上。把被拍主體安排在對角線上,更有立體感、延伸感和運動感;同時對角線構圖發可以增強畫面的縱深感,使得畫面變得更加有張力。

    爲了將火箭炮發射拍出氣勢,四臺攝影機有兩臺採用對角線構圖。另外兩臺攝影機中的一臺對準了其中一門63式火箭炮的炮管,準備拍火箭彈從炮管裏飛出的場面。另外一臺攝影機則架在炮兵陣地的正前方,準備拍火箭炮迎着鏡頭飛來的場面。

    很快準備工作全部做好,副導演過來通知許望秋,可以正式拍攝了。

    許望秋拿着喇叭喊口令:“開機!打板!開始!”

    在“開始”的口令響起後,火箭炮營長開始法令:“預備!放!”

    嗖嗖嗖!

    六門63式火箭炮同時發生,只見六條火龍從發射架上竄出,拖着長長的尾焰,呼嘯着劃過夜空,直向山坡猛撲過去。

    拍攝區域外的演員和工作人員看着火龍在天空劃過,心內波瀾起伏,有一種說不出的震撼感。許望秋的跟衆人的感受是一樣的,儘管這已經是火箭炮第三次發射,但還是感到震撼。實拍帶來的視覺衝擊真的是特效難以比擬的。

    張一謀扛着攝影機站在火箭炮的正前方,看着一枚枚火箭彈飛射而出,感到了一種強烈的壓迫感,這樣的場面在電影院看不知道會有多震撼!他想起了許望秋曾經說過,我們在特效,在技術上比不過好萊塢,不過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人多,我們可以調動部隊協助拍攝。現在他切實感覺到了這一點。

    在不到三十秒的時間內,六門63式火箭炮的114發炮彈全部發射完畢,114枚火箭彈如同飛泄而出的流星雨,猛然砸在對面山坡上。整個山坡瞬間被火光和煙塵覆蓋,山坡上的灌木和芭蕉樹森林被炸得東倒西歪,斷裂的樹枝和樹葉四散飛射。

    由於劇組沒有監視器,而且是多機位拍攝,許望秋不知道拍攝效果如何,也不知道畫面是不是有瑕疵。不過這已經是第三條,就算有問題也不打緊,開口喊道:“停!這個鏡頭很好!過!”他看了看時間,時間還不到四點,不過今天的拍攝任務已經完成,他也沒有加活的打算,大聲道:“今天的拍攝就到這裏!大家收工!”

    今天的戲沒有演員什麼事,他們就是過來看熱鬧的。現在聽到收工,紛紛上了大客車,等着回城。工作人員忙着把設備整理起來,裝進卡車裏,準備運回城。而攝影機助理則將今天拍攝的膠片裝進好,回城後統一保管。等戰爭戲拍完,拍攝的膠片會送回北平,由洗印廠洗印。等洗出來之後,回送到電影出口公司,讓王嵐西他們進行樣片審查。在通過審查之後,膠片會送回劇組,由剪輯師進行粗剪。在剪輯之後,許望秋和《獵鷹》劇組才能真正看到拍攝效果如何。

    喫過晚飯,許望秋將劇組主場和袁合平叫到會議室開會。對今天的拍攝進行總結,對明天的拍攝作安排是劇組的慣例。不過許望秋他們今天就是拍榴彈炮和火箭炮發射,沒有太多需要總結的地方,主要還是對明天的拍攝進行安排。

    在後世拍動作電影的拍攝過程中,許多動作導演在現場都親自掌機,負責高難度的武打和動作場面的拍攝。有些影片會分爲a、b兩個攝製組,由導演和動作導演分別負責,這樣文戲和武戲的拍攝可以同時交叉進行,縮短了影片的製作週期、壓低了製作成本。

    許望秋也有這個打算,讓袁合平拍燕雙鷹跟阮雄之間的匕首戰。袁合平是做武術指導起家的,現在也在做導演,《蛇形刁手》、《醉拳》都是他的作品,讓他執導武戲,是順理成章的事。

    香江動作指導拍武戲確實有一手,他們的厲害不僅僅在於能設計出好看的動作,而且在鏡頭處理上也有自己的特點。他們對鏡頭的處理方式對好萊塢,甚至全世界的動作片發展都起到了重大影響。

    在2000年之前美國動作片的打鬥通常是王八拳,是兩鏡頭法,比如拍甲揮拳打乙的臉,乙被擊中倒下。好萊塢的拍法是,第一個鏡頭,甲揮拳打向乙的臉,在即將擊中乙臉的瞬間進行切換。第二個鏡頭,乙被擊中,痛苦地倒下。同時在鏡頭兩個鏡頭的剪輯點上配逼真的音效。這種拍法觀衆並沒有看到甲打中乙的臉,是通過鏡頭組接和音效讓觀衆產生的聯想,是通過庫裏肖夫效應完成的。從90年代後期,受香江動作片強烈影響後,好萊塢動作片有了較大改變。

    香江動作片的跟好萊塢動作片相比,在拍打鬥的時候多了個鏡頭,是三個鏡頭。同樣是表現甲揮拳打乙的臉,乙被擊中倒下,香江電影在拍攝的時候是這樣的,鏡頭一,甲揮拳打向乙;鏡頭二,清晰展現甲的拳頭打中乙的臉;鏡頭三,乙中拳倒下。由於多了一箇中拳的鏡頭,讓香江動作片擁有更強的打擊感,也讓香江動作片擁有更強的視覺衝擊力。

    不過香江動作片也有毛病,就是在處理鏡頭的時候爲了追求視覺效果,有時候會犧牲鏡頭的邏輯性。對普通觀衆來說,這無所謂,只要看得爽就行,但對拍電影的人來說就有些難以接受了。這也是爲什麼胡金銓的《俠女》能在戛納拿獎,李安的《臥虎藏龍》能拿奧斯卡,張一謀的《英雄》能在柏林拿銀熊獎,而香江導演拍的武俠片很難在國際上拿獎。

    許望秋肯定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在自己的電影,肯定不允許自己的電影出現毫無邏輯的鏡頭。他把動作戲交給袁合平,不是什麼都不管。你是武術指導,你只管設計動作,給我提供方案,供我選擇。至於鏡頭怎麼分切,用什麼景別等等,這些都是我的工作。

    在中國電影界有個說法,設立武術指導與動作導演是中國對世界電影的歷史貢獻。在許望秋看來,設立武術指導確實是中國電影對世界電影的貢獻,而搞出動作導演則是對中國導演最無情的嘲諷,簡直在說中國導演是廢物。視聽語言是導演喫飯的傢伙,把分切鏡頭這種導演的最基本的工作讓其他人來做,那還要你這個導演做什麼?

    許望秋把分組拍攝的想法說了,然後將劇組工作人員成爲兩組。a組由他帶領,自然不需要多說什麼;b組導演由袁合平擔任,攝影由曾練平負責。許望秋對《獵鷹》打鬥的要求是手持攝影,鏡頭要有動感。曾練平有手持攝影的經驗,把這個任務交給他是最合適的。

    分組完畢後,許望秋先對a組的明天的工作作了安排,讓a組的人離開,然後將袁合平編排的動作錄像帶放了一遍。他把畫好的故事板把在桌子上,指着故事板道:“槍戰部分先不管,主要是把匕首格鬥這部分拍出來。我對這部分戲的要求是整個打鬥近景和特寫爲主,不給大全景,這樣視覺的壓迫感會更強。大全景一定要放到最後,這樣纔會有衝擊力。我們來說具體的鏡頭,過肩鏡頭,拍阮雄從地面站起來;第二個鏡頭同樣是過肩鏡頭,拍燕雙鷹從地面站起來。接下來是依然是過肩鏡頭,景別是中景,阮雄伸手把匕首;隨後接一個匕首的特寫……”

    《獵鷹》的打鬥戲時間不長,預計在三分鐘左右,但鏡頭卻不少,有五十多個。許望秋結合故事板以及錄像帶,對每個鏡頭如何分切,如何拍攝都作了詳細說明。隨後許望秋開始跟袁合平、曾練平,以及b組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討論。

    整個討論越來越事無鉅細,到結束的時候已經快十二點了。

    許望秋站起來,活動活動有些僵硬的身體,笑着對袁合平道:“我們這邊工作強度很大,每天會工作到很晚,你還習慣吧?”

    袁合平笑着道:“你們這邊拍戲比香江拍戲輕鬆多了。香江那邊拍戲經常是通宵達旦,像我一年要拍好幾部電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