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電影人傳奇 >第223章 眼界問題
    上午九點,許望秋來到清水灣片場的空地上,與電影學者林同年進行了一場對話。

    兩人聊《獵鷹》,也聊內地和香江電影。林同年說《獵鷹》這樣的片子,香江年輕導演是拍不出來的,他們沒有國家感、民族感、政治感、歷史感,是無根的一代。這造成了香江電影人目光如豆,沒有時代使命感,缺乏民族國家意識,不知理想爲何物,只知道爲錢賣命,尋求感官刺激,今朝有酒朝醉,也導致香江電影於過於商業化、缺少文化內涵和歷史感。

    許望秋覺得眼前這個人很厲害,點出了香江電影的最大症結。他曾經非常不解,很多故事放在內地不行,但放在香江卻可以拍,比如科幻故事,香江的條件明明比內地好很多,卻沒有人去搞;後來隨着與香江電影人接觸,他意識到香江根本就沒有產生優秀科幻片的土壤。因爲科幻電影往往是對政治或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哲學方面如人類處境的探討。香江電影人眼裏只有香江那一謀三分地,根本沒有那樣的格局,就算拍科幻片,他們也只能拍出《藍血人》、《未來警察》之類的玩意。

    跟林同年聊了將近兩個小時,許望秋頗有收穫,對香江和香江電影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送走林同年後,他來到許頓楽的辦公室,找今天的報紙看。《獵鷹》首日票房大好,他想看看媒體是怎麼報道的,尤其想看親臺媒體是怎麼報道的。

    許頓楽是銀都負責發行的總經理,對媒體動向極爲關注,辦公室裏香江主要媒體的報紙都有。許望秋跟許頓楽打了個招呼,坐在沙發上,拿起最新的報紙,一份份閱讀。

    以《文匯報》爲首的親內地媒體自然是一片讚譽聲,認爲《獵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獵鷹》最終票房能夠超過千萬,那麼將是香江第三部票房超過千萬的電影。

    以《明報》爲首的中立媒體也都爲《獵鷹》的表現大唱讚歌,表示許望秋用實力粉碎了對他的種種質疑。儘管《獵鷹》的首日成績不如《摩登保鏢》,但拿下票房亞軍問題不大。

    以《香江時報》爲首的親臺媒體對許望秋和《獵鷹》自然不會有好話。他們將《獵鷹》和《摩登保鏢》的首日票房進行對比,說許望秋口吐狂言,認爲《獵鷹》的票房能夠超越《摩登保鏢》,然而他第一天就失敗了。

    許望秋正興致勃勃的翻着報紙,突然聽到許頓楽開口道:“對了,望秋,九點過的時候,鄒文懷打了個電話過來,說想請你喫飯。”

    許望秋有些詫異,放下報紙問道:“他怎麼會請我喫飯,不會知道出口公司的政策了吧?”

    許頓楽笑道:“他沒有提到出口公司,倒是在打聽你的情況,估計他是看上你了。鄒文懷非常重視人才,而且肯花錢。程龍在主演《醉拳》後大紅大紫,他直接砸下470萬的支票,將程龍挖到了嘉禾。你的《鋤奸》票房超過500萬,《獵鷹》現在首日票房就超過百萬,最終票房突破千萬應該不成問題。他應該是看上你的才華了,想把你挖到嘉禾。”

    許望秋聽到這話笑了:“那他準備掏多少錢的支票來挖我?”

    許頓楽不擔心許望秋被鄒文懷挖走,畢竟王嵐西非常看重許望秋,國家對他也非常重視,可以說是前途無量,笑着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要是你有興趣,你自己去問。”

    許望秋笑着擺手:“鄒文懷在香江算是能人,但跟好萊塢的大老闆相比,還是差得太遠。美國電影協會主席爲了讓美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一次次奔走,他們甚至提出美國電影在中國賺取的票房不帶走,直接在中國投資,但國家都沒同意。鄒文懷他們近在咫尺,卻沒有考慮過這件事,眼界可見一斑。現在嘉禾雖然風格,但我不看好嘉禾的未來。如果有一天香江電影死掉,我相信不僅僅是死於對手太強,也死於目光短淺。”

    許頓楽在香江呆了二十多年,對香江的情況非常瞭解,解釋道:“其實也不能說他們目光短淺,他們這些人在心裏深處對內地是恐懼和敵視的,怎麼可能主動開拓內地市場。你知道六七年的反英抗暴吧?從那時候開始,整個香江社會絕大部分人都倒向了港英政府,他們的內心對內地是恐懼和敵視的。”

    在許望秋重生前,香江黃屍鬧事,而澳門卻一片安定團結的局面。很多人覺得奇怪,明明是差不多一起迴歸的,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其實這種差別的根源在六十年代。

    1966年,澳門親內地勢力與澳門警察衝突,爆發了123暴動。這場鬥爭最後是親內地勢力取得了勝利,在那之後親內地勢力實際上就已經控制了澳門。長期潛移默化下來,澳門比較親內地的,迴歸後23條很容易就通過了。

    在1967年,香江工人因爲勞資糾紛,遭到警察鎮壓,還有工人被抓進警察局後被打死。隨後香江工人開始了大規模的抗議,而他們的抗議遭到了香江警察更爲嚴酷的鎮壓。在這種情況下,香江決定佐派以暴制

    暴,開始搞暗殺,同時開始在港九各處鬧市放置真假炸彈。

    炸彈襲擊除了擾亂市民生活外,還造成了無辜者的死傷。於是,香江上層精英和普通市民都站到港英政府一邊,尋求港英政府的庇護。六七暴動結束之後,港英政府開始實施“洗腦贏心”工程,進一步加深了香江社會對內地的恐懼和敵視。

    很多人看到香江明星說兩句我是中國人,或者在電影中喊兩聲我是中國人,就認爲整個香江都是愛國的,其實完全是一種錯覺。只不過那個時代沒有網絡,傳媒也不發達,他們的很多言論大家看不到而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迴歸後不久,香江政府推行23條,結果遭到了香江社會的強烈反對,最終沒有通過,跟澳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許望秋淡淡地道:“他們對內地不信任和敵視,在將來會葬送香江電影。對內地不信任和敵視,就不可能深入思考內地觀衆喜歡什麼,想看什麼。現在內地缺乏優秀的商業片,他們的電影進入內地後會很受歡迎。但等到內地的商業電影起來後,他們的好日子也看就到頭了。現在內地商業電影人才極爲匱乏,需要優秀的商業片人才,所以,哪怕知道他們對我們是不信任和敵視的,只要不表現出來,也是可以合作的。”

    許頓楽並不認同許望秋對香江電影未來的判斷,在他看來,香江電影坐擁東南亞市場,現在又馬上可以進入內地市場了,應該是前途一片光明纔對,不過他並沒有反駁,沒必要跟年輕人較真,微笑道:“香江是個商業社會,賺錢是最重要的,香江電影人雖然對內地不信任和敵視,只要李漢祥這個榜樣賺到大錢後,肯定會主動找上門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