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四世三公 >第七四三章 底氣所在
    “這個工坊參觀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去參觀其他的工坊。”

    袁常淡淡的說了一句,見劉協他們一臉不解的表情,徐庶補充解釋道:“這個工坊負責鑄造武器和護甲,嚴格來說,這個工坊的投入是最小的一個,其他的工坊每一個都不差於此處。”

    “什麼?”

    聽得徐庶的解釋,劉協等人俱是大喫一驚,能造出如此神兵寶甲的工坊,竟然還是最差的一個,那其他的工坊豈不是要上天了?

    “想來幾位可能有些理解錯了!”

    徐庶見幾人表情,明白他們的想法後,解釋道:“主公建立中科院的原意並非是爲了打造戰爭之器,而是爲了解決天下百姓的衣食住行的問題。只因如今天下不平,爲了減少將士們的傷亡,纔會特意建立這個工坊,打造一些神兵寶甲。當然,中科院最終的目的還是爲了解決百姓們的問題,所以,在投入方面,這個工坊自然是會稍弱些許。”

    “徐委員,袁委員長也說如今天下不平,鑄造神兵寶甲豈不是正當其時,有了這些強力的神兵寶甲,在與各方勢力爭鬥之中,不是有更大的優勢。”

    楊彪猶豫了一下,還是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徐庶瞭然的點了點頭,不過,還是給他們解釋道:“主公說了,天下雖不平,卻終有平定之時,況且,雖然天下各方勢力爭鬥,卻還是中原的子民,鬥來鬥去的傷亡的都是自己人,沒必要鑄造殺傷力過大的神兵利器。若是與外族爭鬥,主公自然不介意用殺傷力驚人的武器。”

    徐庶當然不會告訴他們,幽州還有一處祕密基地打造武器和裝備,那些武器和裝備纔是真正威力驚人,一旦使用,必然是死傷無數。不過,這些武器和裝備在中原的鬥爭之中自然是不會使用,若有外族的敵人,袁常纔會不客氣。

    “袁委員長仁義,老夫佩服萬分!”

    對於袁常的想法,除了說佩服之外,楊彪他們還能說什麼?難道說袁常這樣的做法不對,應該加大投入力度,製造更加強悍的武器和護甲,這樣才能輕鬆的消滅其他勢力,然後一統天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吾知諸位對主公的做法不解,正如我等當初亦是如此。”

    在冷兵器時代,除了勇猛的武將和精銳的士卒之外,武器和鎧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武器還好說,朝廷在對待鎧甲這一方面就極爲嚴苛。一個人家中若是藏有鎧甲,而這個鎧甲沒有清楚的來源,那麼,便會被朝廷認爲有謀反的嫌疑,謀反可是大罪,要誅三族、九族的,可見朝廷對待鎧甲的嚴肅態度。而袁常在擁有技術和勢力的情況下,不全力打造武器和鎧甲,反而去研究衣食住行方面的事物,任何人聽了,都覺得袁常的做法不對。不過,看徐庶他們的反應,似乎已經認可了袁常的做法,倒是有些讓人好奇。

    楊彪也沒有藏着掖着,將心中的疑惑提出來,問道:“老夫觀徐委員的模樣,似乎已經贊同袁委員長的做法,不知是何原因,可否請徐委員替我等解惑?”

    “楊委員客氣了!”

    徐庶恭敬的迴應了一聲,楊彪出自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本人也是德高望重,名聲隆隆,雖然說現在在實力這一方面徐庶強過楊彪,但是,徐庶也不會因此對驕狂,面對士林的老前輩,該有的禮遇還是有的。

    “當初主公建立中科院之時,說是要致力於爲天下百姓解決衣食住行方面的問題,而只是投入少許的資源打造武器和鎧甲,我等皆勸說主公。然而,主公一席話之後,卻是令我等幾位佩服。主公當時說了‘研究打造威力更強的武器和鎧甲,只會讓戰爭中的傷亡更加慘重,卻沒有其他的益處。雖然,打造的武器和裝備是給己方的將士,但是,戰爭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並非是所有士兵們都願意見到的事情。威力更強的武器和鎧甲,固然可以讓己方的將士更輕易的斬殺敵方將士,但是,他們的老父老母,妻兒子女又能怎麼辦?況且,他日又有其他勢力研究打造出威力更加驚人的武器和鎧甲,那傷亡慘重的豈不是己方的士兵?從古至今,每個帝王都想着建立萬世基業,然而,又有哪個朝代能夠做到如此?有朝一日己方勢弱,敗於敵手,士兵們傷亡慘重,他們的老父老母,妻兒子女又該怎麼辦?既然這些是無法避免的,爲何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衣食住行這上面,只要這些方面加強了,家中即便沒有男丁,他們也能更好的存活下去,不是嘛?’正是因爲主公的這一番言語,才讓我等幡然醒悟,因此,對於主公的做法,我等深以爲然!”

    “唉!”

    楊彪長嘆一聲,感慨道:“沒想到老夫自認博覽羣書,見識廣闊,卻不如袁委員長這樣一個年輕人看的透徹,不服都不行了!”

    徐庶轉述袁常的一番話讓楊彪深有感悟,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戰爭都不是目的,治理百姓纔是目的,戰爭只是一個過程。即便麾下有着再勇猛的將領,再精銳的士卒,若是不會治理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那麼,這個國家早晚會滅亡。就如秦朝一樣,秦朝的猛將無數,士卒更是精銳,以一國之力,打的六國瑟瑟發抖。然而,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一味的用嚴苛手段對待百姓,或者說秦始皇沒有把六國的百姓當做是自己的子民,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等秦始皇一去世,天下各處都是暴動,即便是秦國勇猛的將領和精銳的士兵,也無法阻擋天下的反抗,最終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時間就滅亡了,讓人感慨。

    而袁常的做法是解決百姓的衣食住行的問題,可想而知,這些問題解決了,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誰還會喫飽了沒事幹去造反?因此,從這一點來說,袁常的做法自然是沒有錯的。當然,前提是袁常能夠解決天下其他勢力,達

    到一統,那麼,這樣做纔有意義。不過,袁常既然敢這麼做,顯然是有足夠的底氣的。

    徐庶對於楊彪稱讚袁常的話自然是贊同的,他又繼續說道:“楊委員你們身居高位,有些事想來是不曾見過。而某曾遊歷四方,見過不少的事情。就如某曾經經過一個村莊,那裏的百姓極爲窮苦,楊委員怕是不知道他們窮到了何等的地步。家中僅有兩套像樣的衣服,一套男子的一套女子的。家中之人有事出門之時,才能穿上那套衣服,而家中其餘之人,皆是赤身果體,僅用稻草包裹身子;而他們的屋子也是極爲破敗,多是以紅土、木杆以及草杆雕砌而成,隨便一場大雨,便能將他們的住處損壞,而後又花費不少的時間去修葺,如此反覆,他們的子孫過着日復一日的生活,而朝廷卻沒能讓他們的日子好過。楊委員想想,若是有人給他們更好的生活,讓他們謀反豈非易事?當然,這個村莊的道路也是極爲艱難,不僅要攀登懸崖峭壁,還要經過繩索搭建的橋樑,此外,途徑之處皆是坑坑窪窪的泥濘之地,連幾個好的落腳之處都沒有。若非是意外經過此處,吾亦不知世間竟然還有如此窮困之地。而主公告知於我等,如那村莊的地方天下各地不在少數,情況更糟糕的也不是沒有。易子而食的慘劇並非是故事裏的情節,在我們看不見或者沒注意到的地方,這樣的慘劇比比皆是。即便沒有易子而食,食用樹皮、草根的百姓也不在少數;還有,子女遠離家鄉,終其一生未能與親人再次見面,只因路途遙遠,行路艱難,豈不是讓人覺得遺憾?楊委員,依你之見,相對於研究打造威力更驚人的武器和鎧甲,解決百姓們的衣食住行問題,是否更加有意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