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萬維 >第四百三十一章:帝都之變
    在這樣的時刻,皇元武毅然決定出兵帝都,在皇正初進入帝都之前抵達。當然,無論現在新立的皇帝同意不同意,皇正初也是一定要進帝都的,他想進入帝都當祈天皇帝的事情,已經昭然若揭,現在這這些姿態,也只是擺擺樣子罷了。

    下了決定之後,皇元武立刻下令整備,並安排斥候現在出發前往平金城和容寶城,通知肖一搏和皇永寧,準備兵馬糧草,兩日後,大軍出征。

    而留在王府附近的十幾萬軍隊是不能輕動的,畢竟天清城方面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雖說最近風平浪靜,但飛地之事,也不得不防。

    沙紹元負責整個飛地方向的防禦事宜,有他在,皇元武還算比較放心,但王府不能無人坐鎮,故此,再通知皇永寧的消息中,加上了一句,讓安排好後勤事宜之後,順便代理最近所有的王府事宜。

    王府遇襲的事情,皇永寧和肖一搏餘生等人都知曉,但在皇元武的刻意隱瞞下,他們並不知道所有細節,只知道飛地天清城來了兩個高手,在皇元武貼身侍衛和諸多軍士的拼死抵抗下,已將兩人擊退,但王府也付出了比較慘痛的代價。

    對於這件事,三人的反應幾乎是一樣的,他們要求皇元武撤出東王府,畢竟東王府距離飛地實在太近了,雖說有黑石大橋攔路,但這高聳的城牆,對於真正的高手來說,根本不足爲慮,皇元武留在東王府,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但皇元武拒絕了,他認爲,對於天清城的的事情來說,無論自己走去哪裏,只要他們想找自己,必然會被找到,除非真如當初那黑袍葉觀對自己說過的話一樣,退出三百里外,放棄所有父王的基業和東王府現有的疆域,這樣做,和死了也沒什麼分別。

    對於這件事,皇元武沒有過多的解釋什麼,他拒絕了所有人的勸說,執意留在王府。看到皇元武如此堅持,其他人也不能再說什麼了,只是餘生和皇永寧,都悄悄從自己的部下中選出一些精銳,遣回王府,負責皇元武的安全。

    現在的形勢對於東王府來說,一片大好。

    柳元帶領的遠征軍進入北境之後,所向睥睨,將北境騷擾王府邊境的諸多部族徹底征服,並在皇元武的命令之下,屈服的部族需將所有民衆遷入王府之中,進入南境,協助皇陽暉開發荒蠻的南境,從而徹底融入到王府中來。

    對於東王府這樣的做法,北境諸多部族無可奈何,畢竟他們違背了盟約,在關鍵時刻偷襲了東王府的北部防線,但經過十幾年,他們好像忘了東王府是什麼虎狼之師,最終自食其果。

    遷移北部諸族的過程在這裏就不贅述了,讓一個部族離開他們生存多年的故鄉,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東王府爲了保證北境不會再出現戰亂,必須要這麼做。

    從東王府北部防線到最遠處的無盡海,有幾百裏的範圍,這裏物產貧瘠土地也荒涼許多,這些族羣本就生存不宜,加之強大的祈天伴隨左右,他們最終的命運,除了選擇加入祈天之外,好像只有滅亡這一條路。

    柳元所向睥睨一路凱旋的同時,皇陽暉在南境也傳回消息,第一座開荒城池的

    地址已經選好了,在一處山脈的邊緣,這裏易守難攻,左右都是連綿的山脈,在這其中建造城池,可以當做王府進軍南境的橋頭堡,只是建造這座城池,需要耗費大量資源,開鑿山脈。

    同時傳回來的,還有皇陽暉命人描繪的附近山脈走勢和地形圖。皇元武看過這張圖之後,立刻批准了皇陽暉的計劃。

    這個地方真的很是奇特,一道橫行的山脈,綿延幾百裏,幾乎將整個南境和東王府隔絕開,之前向南境行軍,都必須穿行這座山脈,其中艱難險阻自不必說。現在皇陽暉選擇的這個地方,就在穿行山脈的必經之路上,且背後有河,向東王府的方向,還有不小的平原地區,完全可以用來開墾,這個地方當做東王府的橋頭堡,絕對是上上之選。

    隨即,皇元武的命令下達,皇永寧依照他的命令,在治下二十城抽調勞工,允許他們攜帶家眷前往南境,建立新的城池,並分發土地錢財。這樣一來,二十城內報名的百姓衆多,幾日之後,一個由三千軍士和十數萬百姓形成的特殊隊伍,從東王府出發,直奔南境而來。

    對於這些百姓來說,跟隨王府開闢新的疆域,意味着更好的發展和機遇,南境的第一座新城池,將來的發展一定不可限量。

    所有的事情都發展的十分順利,除了……皇宇辰。

    自從上次的風波結束之後,皇宇辰一直在昏迷之中,或者說,一直在沉睡之中。在這個過程中,皇元武專門安排了僕從侍奉,劉興安和齊正業兩人也一直守護在皇宇辰左右,觀察了幾日,劉興安發現,皇宇辰的氣息一

    直十分平穩,身上的傷勢也痊癒的很快,即便陷入昏迷之中,也沒有那種重傷或重病之人的樣子,這樣皇元武才放下心來。

    只是現在要出征,此事皇元武必須親自去做,但將皇宇辰自己留在東王府,他卻十分不放心。

    天清城的目的,就是要擄走皇宇辰,皇元武雖然不知道他們這麼做的用意,但卻不得不防。而現在皇宇辰陷入昏迷之中,肯定是不能跟隨大軍出征的。

    最後,皇元武決定,將皇宇辰帶上,前往平金城,將他交於肖一搏照料,只有這樣,他才能安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東王府現在可以說是兵強馬壯,除卻留在王府之內的十幾萬軍隊以及柳元和皇陽暉帶走的十萬人,在平金城,完全可以再次集結十五萬軍隊,跟隨皇元武出征,前往帝都。

    今年秋日,東王府內的糧食豐收,後勤保障也絕對不是問題。東王府一直保持很好的良性發展,衆志成城。雖然東王戰死,但並未對整個東王府造成致命的打擊,在這一點上,皇元武做的十分出色,他利用自己的能力,將局面穩定了下來,現在王府之內所有大小官吏將領,都以皇元武馬首是瞻。

    不過,王府之內,還有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這個人就是飛地之前首領劉天逸的弟弟,率兵四萬投降的劉天養。

    這個人很有意思,自從來到東王府,就一直在皇元武賜下的院落中,過起了悠閒的日子,他手下投降的兵丁和將領被拆散,分散道東王府各個軍隊中去,已有部分飛

    地投降的軍士跟隨柳元和皇陽暉出征了,剩下的所有軍士,也都被皇元武派到平金城,交給肖一搏調理。

    之前,他還以爲,這劉天養會在飛地反攻東王府的時候,反戈一擊,他也知道此人很可能存有這樣的心思,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就表現出無害的樣子。

    皇元武不相信,劉天養真的會因爲和劉天逸政見不合,就率領飛地精銳投降東王府,尤其是,飛地的實際首領,根本就不是劉天逸,而是天清城。弄清了所有的事情,這劉天養的身份和目的,就變得曖昧起來了。

    這次出征,內部必然會出現空虛,雖說現在劉天養已經沒有了軍士和僕從,成爲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但皇元武依然無法完全放心,他打算將劉天養帶在身邊,帶着他一起前往帝都,一面他在後方生出什麼事端來。

    當然,現在是絕對不能將劉天養定罪處決的,畢竟他是帶着四萬飛地精銳部隊投降了東王府,即便再覺得他圖謀不軌,也不能現在動手。

    當皇元武的命令傳到劉天養的手中的時候,他卻格外的高興與興奮,欣然接受了皇元武的命令,並立刻開始準備,一點沒有反對的意思。此人如此做,到讓皇元武略微放下心來。

    確定了出征的日期,自從飛地之戰以來,東王府一直處於戰備狀態,糧草的調集比想象中的要快,準備的也十分充足。皇永寧知道,東王府和帝都之間,早晚是要有個結果的,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北王皇正初和楊勤的想法和態度幾乎昭然若揭,他們就是要奪取祈天的政權,而擋在他們面前的,現在只剩下了東王府和一個已經被打的半殘的西王府。

    該來的遲早要來,帝都之事到現在纔有變化,也的確出乎衆人所料,按理說楊勤攻陷了帝都,將祈天的皇帝都殺了,爲何不立刻擁立新君,佔據最有利的條件,而是等了這麼久,在三王之間馬上要分出勝負的時候,忽然讓新君即位,在這個過程中,他都做了些什麼,的確耐人尋味。

    而楊勤和北王皇正初之間的關係,也是值得琢磨的事情。

    皇正初取得了帝都之前的勝利,而帝都的防禦在北王府的大軍面前,形同虛設。如果楊勤想有一個善終的話,此刻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皇正初入城。而皇正初,經過如此漫長的纏鬥,終於看到勝利的曙光了,在這個時候,他一定是急於進城的。

    但從前方傳回的消息來看,好像兩個人都不怎麼着急,皇正初在等待皇帝的召見,而帝都方面,卻遲遲沒有動作。

    這些事情皇元武不是沒有考慮過,也覺得其中很可能會有什麼變故,當初北王府用計讓東王府陷入風波之中,無法騰出手來去管帝都的事,那時候他就應該有了最終對付東王府的辦法。只是現在這個時機,卻已經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時刻了。

    如果皇正初順利入城,與楊勤一同擁立新帝,那時候東王府再去報仇,很可能會被扣上一個謀反的帽子。那些行省的駐軍將領,他們纔不管什麼是非,帝都的聖旨,就是一切。

    皇元武絕對不想將事情發展道這一步,到了現在,只能進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