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郭明趕到百濟王城,遠處夕陽殘血,戰火濃煙的大地,城下到處遍佈戰死的將士屍體。</a>

    整個百濟王城城頭與城下,已是一片屍山血海,彷彿人間地獄,四處可見丟棄的武器和殘破的旗幟,這些都是敵軍撤退時來不及撿走而遺留下來的。</p>

    郭福、郭明來的太快,使得扶余福信不得不撤離,連給自己戰死戰士收屍的機會都沒有。</p>

    城門口,一輛攻城衝車被大石砸地稀爛,車旁倒着十幾具屍體,濃烈的血腥氣撲鼻而來,鮮血將地面染成了黑褐色。</p>

    城頭上一面繡金的唐字旌旗,正在迎風招展。</p>

    郭福、郭明都是久經戰陣,從地上的屍體,便能夠推斷出當時的戰況有多麼慘烈。</p>

    二人對視一眼,大手一揮,策馬帶着兵馬朝王城進發,準備進城見郎將劉仁願,轉達都督郭待封的話。</p>

    城門出一騎朝他們而來,停在郭明、郭福面前,來人拱手致敬道:“在下別將劉全,見過二位,總算把你們給盼來了。”</p>

    “在下郭福、這是我弟弟郭明,敢問劉郎將現在人在哪裏?我家都督有話要我通傳。”郭福回禮道。</p>

    “劉郎將正在城內安撫民衆,統籌大局等事情,二位請隨我來。”劉全說罷,做了個請的手勢,調轉馬頭和郭福兄弟二人並行。</p>

    “進城!”郭福大手一揮,便和劉全一起策馬並行進城,身後的一萬兵馬,也跟着進入城中。</p>

    郭明安排將士的幫忙打掃戰場,而郭福則單獨和劉全去見劉仁願,傳達郭待封的話。</p>

    三天之後,郭待封親自跑來王城一趟,面見了劉仁願。</p>

    “郭都督裏面請!有郭都督在,平定百濟叛亂指日可待,老夫可期盼都督來許久,今日終於等到都督。”劉仁願向郭待封見禮笑道。</p>

    郭待封不敢託大,劉仁願畢竟是長者,更是久經沙場,和他的父親郭孝恪是同輩,私下裏他還得尊稱人家一聲叔。</p>

    “劉公客氣,待封身爲晚輩,於公於私都當登門拜訪。”郭待封拱手道。</p>

    劉仁願將郭待封迎進屋內,分賓主坐下,命人給郭待封上茶,並將自己珍藏的好茶用來招待郭待封。</p>

    不管怎麼說,圍剿叛軍還需要郭待封出力,他麾下的兵馬,在慘烈的攻防戰中損失慘重,手底下連五千兵馬都沒有。</p>

    自然比不上郭待封手裏的二萬兵馬,想要剿滅叛軍,沒有郭待封的兵馬不行。35xs</p>

    “賢侄,來嚐嚐這茶,這可是陛下賞賜給我的好茶,我平日裏可是捨不得喝,今日你來了,我這裏也沒有什麼好招待,便拿這茶來招待你,還望不要嫌棄。”劉仁願說道。</p>

    “這茶,我們不忙着喝,我這次來是奉陛下詔命,出任熊津都督府都督,鎮守百濟,確保百濟民生安寧。”</p>

    “如今,百濟叛軍肆虐,我郭待封不能有負聖望,唯有剿滅叛軍,方可不負聖恩,還請劉公與我說說叛軍的情況。”郭待封說道。</p>

    “賢侄還真是年輕有爲,不愧爲將門虎子,這連一口茶都沒喝,就談論起正事來。”劉仁願笑道。</p>

    郭待封自然提出要關於叛軍的情報,這樣他也不用多費口舌,以後還需要儀仗郭待封手裏的兵力收拾扶余福信等人。</p>

    “劉公過譽了!我只是盡一個臣子的本分,還請劉公先說說百濟叛軍的情況。”郭待封說道。</p>

    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建功立業,如果能夠快速平定百濟叛亂,將賊首獻於皇帝,必定大功一件,以後升遷什麼的就容易多了。</p>

    “如今百濟的情況是這樣的,百濟武王扶余璋從子扶余福信和一個叫道琛的和尚在周留城煽動叛亂。”</p>

    “百濟西部多有響應,其餘各處見扶余福信聲勢浩大,又見我軍主力撤走,便也趁機佔山爲王。”劉仁願將事情經過和眼下百濟的情況,叛軍大概有多少人等等。</p>

    郭待封聽後實在是難以置信,單憑扶余福信這個百濟武王從子的身份,居然能夠有這麼大的號召力,就算他再加上一個和尚,也遠遠達不到這樣的號召力。</p>

    百濟的義慈王父子還在,他們纔是百濟的正朔,在他們還在的時候,居然有人能夠有這樣的號召力,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p>

    “聽劉公你說,扶余福信不過是個百濟先王從子,他何德何能,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便能夠讓百濟的臣民響應號召,反叛我大唐!”郭待封問道。</p>

    “單憑扶余福信一人自然沒有這個能力,他還有幫手,這纔是他能夠號召百濟遺民反叛的原因。”劉仁願說道。</p>

    “請恕我直言,道琛不過是一和尚,即便有他從旁幫助,百濟遺民也未必如此輕易響應扶余福信叛賊的號召,並快速席捲百濟故地。”郭待封說道。</p>

    他無論如何也不行單憑扶余福信和道琛和尚會有這麼大的本事,他們倆要是真有這個能耐,早就嶄露頭角了,也不用等到現在。</p>

    他們要是真的有這個能力和威望,當初蘇定方回國之時,就不會留下扶余福信和道琛,而是會將他們一起押送到長安獻給皇帝。</p>

    所以,郭待封猜測,這裏面肯定有什麼他不知道的事情,或者他們背後有什麼人指使。</p>

    “以他們倆自然掀不起多大的風浪,據線人來報,此事應該跟東瀛扶桑倭國有關。”劉仁願道。</p>

    “此事又怎麼和倭國扯上關係,倭國與我大唐邦交不錯,並多次派遣唐使來長安。”</p>

    “百濟不過是偏安一隅的小國,又是如何跟倭國勾結上的,他們有什麼目的?”郭待封不解道。</p>

    “自從百濟不在向大唐稱臣之後,義慈王便將他的一個兒子送到倭國去做人質,尋求倭國的庇護,與我大唐爲敵。”</p>

    “如果我的情報沒有問題的話,扶余福信等人怕是要迎回在倭國做人質的扶余豐回來當國王。”</p>

    “也只有扶余豐這樣的正統直系王室成員,纔能有這麼大的能量,讓百濟遺民跟隨。”</p>

    “這次,倭國怕是也會參與到這裏面來。”劉仁願說道。</p>

    這是他經過多方情報,推斷出來的結果,扶余福信要想復國,他就必須要有一個國王。</p>

    在扶余義慈和他子孫都被送到長安的情況下,扶余豐這個王子無疑是凝聚百濟遺民民心的最佳人選。</p>

    </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