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縹緲風煙錄 >第三百六十二章 空法無定指存道
    法慧禪師乃是達摩院首座,對於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再熟悉不過,他又專門修習一指禪這種指法,自然對大智無定指、多羅葉指這類同爲少林七十二絕技的指法無比了解。

    “少林七十二絕技,不但一指禪,包括大智無定指等等所有少林絕技,幾乎都是與禪修有關,也就是所謂的功不離禪,禪不離功,這些武學,說到底,終究是一種參禪的方式,通過武學來了解禪宗中的真意。”法慧禪師緩緩開口道:“大智無定指,其名來自於《大智度論》,此論乃是由龍樹菩薩所造,龍樹菩薩乃是天竺人士,在大乘佛教之中,被譽爲釋迦再來,他的緣起性空,在佛門禪宗之中十分重要。”

    “緣起性空,大約就是說,這世間沒有獨存性的事物,亦沒有常住不變的事物,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氣,而這些東西乃是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則就不能有,即是真空生妙有之真意。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果定律與世間萬物從不脫離。”法慧禪師解釋道。

    張寒城有些似懂非懂,他畢竟不是佛門弟子,這些天雖然聽了法慧禪師教他一些佛學道理,但涉及到一些高深的學問,他便不能領會了。

    法慧禪師似是看出了張寒城的不解,道:“先前貧僧與你說過《心經》,佛法各種經典,乃是共通的,而《心經》之中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便是與龍樹菩薩所傳佛法相通的道理。”

    張寒城這才稍微瞭解了一些。

    法慧禪師道:“大智無定指並非是龍樹菩薩所創,而是隋時一位名叫無定的道人所創造。”

    張寒城微微一怔,道人?

    道人所創造的武功,怎麼跑到少林寺來了,又成了七十二絕技?

    法慧禪師道:“這位無定道人云遊四方,過着閒雲野鶴的日子,他雖出身道門,但卻喜歡佛學經典,他認爲,道家之學說,可以與佛家之學說相互印證,在他六十餘歲的時候,來到了少林寺與當時般若堂的首座探討佛法,兩人時常進行佛與道之劍的辯論,並共同精進。同時,這無定道人,也是一名習武之人,他內力深厚,可一掌印壁寸許,即使是當時的達摩院首座,也不是他的對手。”

    張寒城認真聽着這個故事,心中感嘆少林寺的歷史悠久,背後存在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法慧禪師繼續道:“有一日,這無定道人在般若堂首座的桌上,看到了一本書,便是《大智度論》,他一看這《大智度論》,便迷上了《大智度論》其中的內容,便沉迷其中,也不再跟般若堂的首座探討,整日只抱着《大智度論》在少林寺中行走,久而久之,便像是入了佛門,成了個頭陀一般。”

    “這《大智度論》他看了五年,不知讀了多少遍,旁人也不知他在看些什麼,終於有一天,他好像明白了什麼,在寺中開始哈哈大笑了起來,好似癲狂,又好似癡妄,又好像是明悟了什麼。之後,他只說是錯了,錯了,不該,不該,而後便恢復如常。”

    張寒城道:“那麼,他明白了什麼?”

    法慧禪師道:“《大智度論》主要是在講述中道實相,以真諦、俗諦解釋實相之理,通達般若思想,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進行解釋,內容是以故事爲主,被稱作經論之王。其中中道實相,乃是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邊,圓融無礙。而無定道人所明悟的,便是知道了他自身存在的意義。”

    張寒城道:“自身存在的意義?”

    法慧禪師點頭道:“正是,從前,無定道人認爲自己是個道人,他雖喜愛佛法,但根本上的認知,是以道家爲本的,而因爲他讀了諸多佛經,又喜歡引用許多佛家典籍作爲辯論之用,又自覺好似做了個僧侶,這兩種身份,或多或少,叫他有些迷茫,有些佛學道理,他不大讚同,而有些道家之理,他又覺得也不怎麼對,總是徘徊在中間,左搖右擺,對自身不能瞭然,執迷在辯論、切磋上面,爭強好勝。”

    張寒城目光一閃,他倒是也和這無定道人的想法有些想通,他也不覺得佛家的道理都是對的,不過大概他沒有無定道人那種想要弄清楚道理的心思。

    法慧禪師道:“無定道人從《大智度論》中,明白了三個字。”

    “三個字?哪三個字?”張寒城好奇道。

    法慧禪師道:“不重要。”

    張寒城道:“爲什麼?”

    法慧禪師微微一笑道:“那三個字,就是不重要。”

    張寒城道:“不重要?”

    法慧禪師道:“諸法非空非有,無論佛法,亦或是道家典籍,都是法,而這兩種法,自然也是非空非有,同時,又是亦空亦有,可以說,既是重要,但同時也不重要,未必要過於覺得重要,也不必刻意的覺得不重要,一切應該遵循本心,以自己之心作爲量度之尺,才能做到圓融無礙,做到真正的修行。”

    張寒城目光一閃,好像明白了什麼。

    這世上道理千千萬萬,佛家有佛家的道理,道家有道家的道理,儒家有儒家的道理,還有更多各種各樣的道理,也許並非是來自於某一個流派,只是自身所經歷的。

    而這些道理,無論是誰家的,從哪裏來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心裏要有一把去衡量的尺子,去定義和丈量這些道理,但也不是進行高下之分,只是去了然,明悟,不能瞭然,明悟的,也不強求,一切不刻意,遵從本心,這樣才能做到那所謂的圓融無礙。

    這些東西,張寒城也會在自己思考的時候偶爾想一下,他本身的一些理解,可以說是與無定道人類似的,只是不大清晰,如今聽了法慧禪師的說法,纔算是一下打通了這個想法。

    法慧禪師道:“當然,具體無定道人所領會的東西,遠遠不僅限於此,只是粗淺的解釋和道理,便就是這樣。而無定道人終於打開了真正的修行大門,從此之後,反倒開始代替寺中的高僧,對佛門弟子講經說法,也是少林寺曾經的一樁往事。有一次,少林寺來了一名密宗的高僧,名爲玉樹法王,來進行密宗與禪宗之間的交流,這位密宗高僧不禁女色,不守戒律,不禁殺戮,喫葷腥,但對於佛法卻十分了解,他更是也在將佛法與武藝相互融合。當時,達摩院的首座不在寺中,寺裏其他學武的僧人,都是以武爲禪,並不擅長爭鬥,所以接連敗在了這位玉樹法王的手上。”

    張寒城也接觸過密宗高手,正是那大雪山般若寺的般若神僧坐下弟子,他們的武功十分厲害,與中土武功有別,的確不是尋常的少林僧人能夠抗衡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