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日耳曼涅槃 >第183章 艱難應對
    “17英寸……”丘吉爾低聲唸了一句,略顯鬆弛的胖臉上流露出複雜的神色,似震驚、似憤怒、似恐懼、又帶上了幾分感慨、以及本該如此的釋然。

    與大多數人想象的情況不同,戰列艦的火炮技術早在20多年前的世界大戰期間,就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繼1912年開啓了15英寸(381毫米)時代之後,爲保持自己火力優勢的英國,又開始了18英寸巨炮的研製工作:1917年服役的暴怒號大型巡洋艦,就裝備了兩門英國軍工因戰時速攀科技而誕生的至高產物——18英寸40倍徑火炮。雖然該炮是部署在單裝炮塔裏,但它的各項伺服機構卻都是一應俱全,正因如此,它的射速也能達到完全滿足作戰要求的每分鐘1發。

    在此之後,又經過5年技術攻關的英國軍工部門,終於在18英寸級別這個夢幻般的火力高度站穩腳跟了。鑑於戰後一段時間裏,世界海軍軍備競賽不減反增的局面,英國設計師信心十足地推出了他們的得意之作:未來的英國戰列艦將是常備排水量485萬噸、裝備9門18英寸45倍徑主炮的超級龐然大物。而就連戰列巡洋艦也將裝備16英寸l45主炮,火力比現有的15英寸l42提升了足足兩個檔次!

    然而,剛剛經過世界大戰摧殘的不列顛,已經再不是昔日那個口銜天憲、主宰萬頃大洋的日不落帝國了。爲了遏制美國勢不可擋的崛起,英國不得不用一紙《華盛頓海軍條約》,來束縛住包括自己在內的世界所有列強的手腳。在這種情況下,威力空前的18英寸巨炮戰列艦方案,也就隨之被束之高閣,再沒有能付諸實施的機會。既然戰後世界一片歌舞昇平,誰還喫飽了撐的再去建造這種殺人兵器?更何況條約根本就不允許有口徑超過16英寸的火炮搭載艦的存在,政府根本不會爲18英寸火炮戰艦的計劃,撥出一個哪怕是用於研究的銅板!

    然而,矢志要報仇雪恨的德國,卻不在這些限武的國家之列。由於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認真遵守凡爾賽和約,德國軍工部門的技術儲備始終都未曾停歇;而作爲享譽世界的火炮製造商,克虜伯的技術就算達不到頂尖,但合格的水平卻也絕對是毋庸置疑。要知道這家企業在一戰中同樣是鑄造大口徑火炮的好手,他們的380毫米艦炮只比英國晚1年問世,而且在保證了炮口動能和身管壽命的情況下,重量比英國同類產品輕了足足20%!

    根據丘吉爾手中掌握的情報,德國海軍自20年代中期起,就和意大利的安莎爾多軍工關係甚密,而後者同樣是世界頂級的軍火製造商。經過這麼多年的蟄伏,德國搞出一款超越17英寸口徑的艦炮,也顯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儘管立場不同,但丘吉爾卻不得不承認德國人這種“一切向需求看齊”的軍力建設戰略是極爲明智的:英國海軍的主力艦火炮口徑之所以會從n3的18寸,掉到納爾遜的16寸,再掉到喬治五世的14寸,其根本原因乃是時局和政治的共同作用結果,卻絕非是英國海軍的樂意選擇。既然德國沒有這份客觀限制,那麼又有什麼理由要去走英國這條明顯是被逼出來的減小主炮口徑的彎路?這豈不是自討苦喫麼?

    “如果我們的力量有所不濟的話,就只能考慮尋求法國人的幫助了。”邦德有些吞吞吐吐的咬牙開口,可見他說出這番話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拋棄了多少的自尊和顏面。想當年,英國海軍可是把法國壓得完全喘不過氣來,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一役更是徹底向這隻高盧雞驕傲的宣告了誰是大爺,之後百餘年內都莫能例外。在一戰時期的英國人眼裏,法國海軍還當不了自己的兩根指頭,即便是在英國大幅衰弱的戰後,法國人的那點破爛,在英國海軍的眼中也完全不夠看。

    然而就是這麼一支被英國人鄙視了數百年的蠻夷艦隊,現在黔驢技窮的英國海軍,卻悲哀地發現自己真的可能要低下身段來向對方求救了。對於一向眼高於頂的英國人來說,這委實是比殺了他們還難受。從軍事的角度來看,當前法國艦隊的確是能夠爲英國應急:這是一支包含了7艘戰列艦、3艘航空母艦、20艘巡洋艦、和66艘驅逐艦的可觀力量,其紙面陣容比起剛剛遭到重創的英國本土艦隊都只高不低!

    “將軍,我不認爲這麼做是解決當前危機的有效手段。”丘吉爾緩緩搖頭,卻是否決了邦德好不容易纔拋棄顏面說出的建議,“您不要忘了,地中海內還有一個叫意大利的國家正在觀望。雖然他們的陸軍裝備落後,訓練缺乏,但他們的海軍卻是和法國不相上下!現在有我們的地中海艦隊和法國海軍在那裏鎮壓,意大利還不敢表現出參戰的態勢,可一旦法國海軍的兵力大量調離地中海,我們將很難保證墨索里尼不會鼓起勇氣站到德國那方。”

    房間裏的氣氛再度陷入了沉寂,一時間窗外的驟雨和雷聲竟是那麼的清晰。邦德等幾名將領枯坐在長桌兩側,絞盡腦汁的想着該如何才能扭轉眼前的時局。他們很識趣的沒有去向丘吉爾問計,因爲這不僅不合規矩,更會顯得自己是毫無頭腦的草包一名。要知道海軍大臣只是政府的文官,其主要職能在於統籌協調人力物力、以及在議會中爭奪經費,就從沒聽說過誰還能直接指揮作戰的。要是海軍大臣連具體怎麼打仗都要費心,那還要他們這幫職業軍人幹什麼?

    “我認爲,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加強海軍航空兵的實力。”一名年齡大約在50歲的海軍中將忽然開口道。面對衆人凝望的眼神,這人沒有任何的遲疑和怯場,而是徑自娓娓說道:“今天的戰報我已經總結過了。我們的幾艘戰列艦都是在出港之後被炸沉,俾斯麥號也是在有戰鬥機保護的情況下被我們的陸基飛機炸傷。這說明航空兵已經完全具備了威脅到主力艦的能力。在缺乏與德國人對等的主力艦的情況下,我們也只能依靠空中力量來達成既定使命。”

    “由於陸基飛機作戰半徑有限,無法將力量投放到更加深遠的大洋,因此艦載機也就成爲了我們阻止德國戰列艦的唯一有效依仗。相比之下,用驅逐艦或是潛艇實施雷擊的效果將微乎其微。且不說我們的驅逐艦本身就存在航程上的缺陷,無法獨立在大洋中進行巡弋;就算是成功發現了德國戰列艦的蹤跡,對方的高航速,也能使得她在釋放煙霧後可以快速逃逸。”中年將領補充說道。

    聽得這番話語,丘吉爾眼中倏地閃過一絲精芒。雖然邦德等人沒有和他探討戰術,但作爲曾經在這個職務上幹了4年、並在世界大戰的頭一年內直接統領了皇家海軍的老派人員,丘吉爾又如何會不熟悉海軍當中的相關業務?此時中年將領一番分說,丘吉爾就瞬間把握住了其中的關鍵。

    提升艦載航空兵戰鬥力的方法有很多,飛機數量、單機性能、以及人員素質,都是可以着手的地方。而無論是從哪方面下手,其都將起到遠比建造新型戰艦更加直接的立竿見影的功效。即便是耗時最久的更換新式飛機,在已經有現成技術的情況下,也只不過是幾個月的時間。如果等到現階段還是龍骨狀態的獅級戰列艦竣工、才能和俾斯麥級交鋒,那麼英國的海上航運線早就被打斷打殘了!

    想到能在短時間內就取得成效的做法,丘吉爾心中忽然微微一動。上場大戰,協約國之所以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起決定性作用的既不是法國的堅韌頑強,也不是英國的嚴密封鎖,更不是俄國的流血犧牲,而是全賴北美那個巨人成爲了民主國家的人力資源庫和兵工廠。若非如此,即便是英法俄三國齊心合力,也斷然無法讓那個勇悍絕倫的德意志帝國屈膝投降。

    雖然涉世未深的美國在戰爭結束後,被老奸巨猾的歐洲列強狠坑了一把,最終落得個財富和勢力全都雞飛蛋打的淒涼局面,以至於其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比25年前還要強烈;但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美國經濟與英法之間的聯繫,天然就要比出生地悲催的德國更加緊密。丘吉爾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向他們求援,讓這個土豪給予英國足夠的幫助。

    據丘吉爾所知,現任美國總統小羅斯福並非是一個以守成爲滿足的人。他和自己的叔叔——大名鼎鼎的西奧多羅斯福——有着相同的志向,讓美國的勢力走出北美,播撒到陽光所及的地方。現在歐洲已經陷入戰爭的漩渦,他應該會看到這份屬於自己的機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