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金剛經 >一相無相分第九
    【原文】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爲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爲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爲着我、人、衆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爲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譯文】

    「須菩提!你認爲須陀洹會生起這樣的心念?『我已證得須陀洹果!』」

    須菩提回答:「不會的,佛陀!爲什麼呢?須陀洹的意思是入聖流,而事實上是無所入的,不執着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相,因爲心中沒有取捨的妄念,不隨六塵流轉,所以,才叫作須陀洹。」

    「須菩提!你認爲斯陀含會有那樣的念頭嗎?『我已證得斯陀含果!』」

    「不會的,佛陀!什麼緣故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來,已證初果,要再一往天再上,再一來人間,斷除欲界思惑。而事實上,他對於五欲六塵已不起貪愛了,應是體順無爲真如之理,在這無爲真如之理上,那有往來之相呢?因爲他已無往來之相,所以才叫做斯陀含。」

    「須菩提!你認爲阿那含能有這樣的心念嗎?『我已得阿那含果?』」

    「不會的,佛陀!爲什麼?阿那含的意思是不來,二果斯陀含,斷除了欲界思惑以後,就永久居住於色界的四禪天,享受天上的福樂,不再來人間,所以才名爲不來。所以心中已沒有來不來的分別。因此,才稱爲阿那含。若他尚有證果之念,便是着了不來之相,就不可以稱爲阿那含。」

    「須菩提!阿羅漢能起一種念頭?『我已證得阿羅漢果!』」

    「不會的,佛陀!怎麼說呢?因爲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法叫做阿羅漢。所謂的阿羅漢是徹悟我、法二空,不再隨妄境動念,只是寂然如如,才爲此立一假名。佛陀!如果阿羅漢起了我得阿羅漢的念頭,那麼,就是有了我、人、衆生、壽者等法相對待分別,就不可以稱爲阿羅漢。

    「佛陀!您說我已證得無諍三昧,是人中第一,亦爲羅漢中第一離欲的阿羅漢。但我並沒有執着我是離欲羅漢的念頭。佛陀!如果我有得阿羅漢道的念頭,佛陀就不會稱我爲阿羅漢,那麼,佛陀也不會讚歎我是歡喜修阿蘭那行。因爲須菩提並不存有修行的心相,妄念不生,所以才稱爲是歡喜修阿蘭那行的。」

    【註釋】

    *本文敘述所謂「般若實相」,非有相非無相,非一非異相,離一切相,即是實相。佛陀藉聲聞四果爲喻,破除有惑可斷,有果可證的妄念。

    須陀洹:

    華語「入流」,聲聞四果中之初果。有三種義:一、入流,謂初入聖流也;二、逆流,謂逆生死之暴流也;三、預流,謂得預聖人之流也。此位須斷盡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方證得之,當未斷盡時皆爲向,已斷盡爲果。

    斯陀含:

    華語「一往來」。聲聞第二果。謂其當於欲界的天上、人間,各受生一次也。此位除斷盡三界見惑外,須更斷欲界思惑前六品,方證得之。當斷一至五品時,皆爲向,已斷盡第六品爲果;又名「薄淫怒癡」。

    阿那含:

    華語「不來」或「不還」,聲聞第三果。謂不再來,或不再還於欲界也。此位須斷盡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證得之。當斷第七、八品思惑時皆爲向,已斷盡第九品爲果。

    阿羅漢:

    華語「無學」,聲聞第四果。謂斷盡三界煩惱,究竟真理無法可學。含有三義:一、殺賊,殺盡煩惱賊也;二、應供,謂道高德重,爲世福田,堪受人天供養;三、不生,謂永入涅槃,不再受分段生死也。

    此位須斷盡三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並色界、無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方證得之。當未斷盡時爲向,已斷盡則具六神通,入無學位(前三果皆爲有學位)尚須進趣修學也),所事已辦(即斷見、思惑之事已辦),不受後有(未來的果報或後世的心身,曰後有),稱爲阿羅漢道。

    *前三果,都叫作「果」,爲什麼到阿羅漢,不稱爲「果」而稱作「道」?因爲前面三果羅漢還有學位;就是還要修學,還未達到最高境界。而無學位的第四果阿羅漢,已證到般若、無爲的真理。他這個「道」已與「覺道」、「佛道」相近了,所以不用「果」來說。

    無諍三昧:

    梵文ara?a,音譯阿蘭那,華語「無諍」。梵語sadhih,音譯三昧,華語「正定」,就是入了禪定之意。「無諍三昧」,就是無我人、彼此高下、聖凡之分,一相平等。連真空亦無住,若有住者,即有對待,便生諍論,長繫生死矣。

    第一離欲阿羅漢:

    此專指須菩提尊者,因爲須菩提是發願修「無諍三昧」的羅漢,爲人中第一,亦爲阿羅漢中第一,故稱第一離欲阿羅漢。

    樂阿蘭那行者:

    樂於在山林中寂居靜修的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