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金剛經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原文】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爲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譯文】

    闡發了究竟無我的義理之後,才能見萬法如一,見衆生心如我心。

    「須菩提!你認爲如來有肉眼嗎?」

    須菩提答:「有的,佛陀,如來有肉眼。」

    佛陀又問:「如來有天眼嗎?」

    「是的,佛陀!如來也有天眼。」

    「須菩提!如來有慧眼嗎?」

    「是的,如來具有慧眼。」

    「如來有沒有法眼?」

    「是的,如來具有法眼。」

    「須菩提!如來具有遍照一切十界的佛眼嗎?」

    「是的,佛陀!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你認爲,恆河中的所有沙粒,如來說是不是沙?」

    「是的,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如果一沙一世界,那麼像一條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這河中每一粒沙都代表一個佛世界的話,如此,佛世界算不算多?」

    「很多的,佛陀!」

    佛陀又問:「須菩提!如你剛纔所說,佛眼可攝一切眼,一沙可攝一切沙,在諸佛世界中的一切衆生,所有種種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曉的。爲什麼呢?因爲衆生的心源與佛如一,譬如水流歧脈,源頭是一,心性同源,衆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來能悉知衆生心性。但是,衆生往還六道,隨業逐流,遺失了本心,反被六塵的妄想心所矇蔽,生出種種虛妄心念,這種種心皆不是真實不變的心性,只是一時假名爲心而已。這過去之心、現在之心、未來之心,無非皆由六塵緣影而生,念念相續,事過則滅,這種種無常虛妄之心,是不可得的。

    【註釋】

    *所謂「一體同觀」者,即是「萬法歸一,更無異觀」之意也。故能以一眼攝五眼,一沙攝恆河沙,一世界攝多世界,一心攝衆生心。衆生與佛,本來無異。衆生本有佛性,與佛原來無二無別,只是衆生隨業遷流,忘失了本體。而佛不爲業轉,了悟真心。佛知衆生爲同體,因同體而起滅度無量衆生之大悲也。

    肉眼:

    五眼之一。所謂五眼,即(一)肉眼:世人所具的眼根,受種種障礙而不通達;(二)天眼:天人所具的眼根,人中修禪定可得之。雖內外、晝夜皆能得見,但仍有理障;(三)慧眼:爲二乘聖賢照見平等法界空無相的智慧,但因所知障故,有智無悲,雖勝天眼,猶不及法眼能悲智並用;(四)法眼:是菩薩爲適應機緣,度化衆生故,照見一切世出世法,差別諸相,以及衆生心數,前因後果,如幻緣起的智慧;(五)佛眼:佛陀照了諸法實相,圓具前四眼,而超勝四眼者。

    *此答正顯示如來不異凡夫,生佛平等,如來雖具五眼,亦不離衆生肉眼。

    *以上這五眼的五問五答,皆是要表明平等真實相本體,在聖不增,處凡不減,所謂「溪山雖別,風月是同」,不僅佛佛道同,亦且在凡同凡,在天同天,在聖同聖,在菩薩同菩薩。所以雖在凡夫,亦可五眼具備,只是凡夫有所知障,各以己見爲是,便不能徹見一切,侷促於一偏之見。

    五眼並不是說一個人長五個睛來看東西,而是同一個眼睛,就他所能看見的意義來說,有這五種不同的境界。傅大士偈雲:「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直緣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含容。」

    *佛陀所證悟的法界真如,等同虛空,既無分別心識,則彼此一如,人我同等,衆生皆是其心內之衆生,當然皆能悉知。無分別心,就好像一面大圓鏡,物來即映,了無遮礙,洞然明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