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原名伍員,子胥是他的字。他幫助吳國強大起來,整軍經武,不久就攻破楚國,使吳國成爲霸主。後來,吳王夫差在如何對待越國等問題上受到欺矇,伍子胥屢諫不聽。最後,伍子胥竟被賜劍自盡,被稱爲千古奇冤。

    伍子胥奔吳

    伍子胥的生年不詳。因爲他曾受封於申今河南南陽市北,所以歷史上又稱他爲申胥。

    伍子胥的父親名叫伍奢,哥哥名叫伍尚。伍奢很受楚平王的信任,做了楚平王太子的太傅。當時楚平王的手下有個叫費無忌的人,被任命做了太子建的少傅。費無忌很妒忌伍奢備受平王和太子的寵信,便想討好平王,並千方百計離間平王和伍奢的關係。

    有一天,費無忌對平王“太子年齡已經不了,該給他娶妻了。”平王聽了他的話,便爲太子從秦國娶妻,並派費無忌前往迎親。可是費無忌迎親回來後卻對平王“秦女是個絕色女子,王不如自娶之,再另爲太子聘娶個女子就是了。”平王被他動了心,便自己娶了秦女。費無忌便因此而討得了平王的歡心。

    過了不久,費無忌又對平王“城父楚邑,在今河南寶豐縣東是我國的北方重鎮,對城父的城牆應該大加修固,並派太子親自去鎮守,這樣既可以和北方交通,又可以收南方之利,這就得到天下了。”平王聽信了他的話,便把太子建派到城父去了。

    過了一年,即到了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費無忌向平王誣陷太子和伍奢“太子因爲君王娶了他的妻,對王很不滿。現在他和伍奢打算領着方城楚國在北方所修的長城外的人背叛。他們自以爲佔據方城,就如同一個諸侯國一樣,又有齊、晉兩國輔助他們,他們必將危害楚國,應及早着手解決。”平王聽信了費無忌的話,便把伍奢召來質問。伍奢回答“君王有了一次過錯指娶太子的妻就已經夠嚴重了,爲什麼還要聽信誣陷之辭”平王聽了大怒,便把伍奢囚禁起來,並派方城司馬奮揚前去殺太子建。奮揚知道太子是被誣陷的,便暗中把太子放跑了。太子建逃奔到了宋國。

    費無忌又對平王“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有才能,如果不除掉,恐怕將會成爲楚國的後患。可以讓伍奢以父命召他的兩個兒子,他的兩個兒子就一定會來。”於是平王使人對伍奢“你能把你的兩個兒子召來,就饒你活命,否則就將處死”伍奢“老大伍尚心地仁慈,聽到我的召喚將會到來。老二伍員性情剛毅,能成大事,他看到來了不會有好結果,是一定不會來的。”楚王不信他的話,便派人以伍奢的名義去召他的兩個兒子。

    平王派出的使者找到伍尚和伍員後,便對他們“你們跟我回去,便可以放了你們的父親。否則,你們的父親就難逃活命了。”聽了使者的話,伍尚打算跟使者回去。伍員“楚王召我兄弟,並不是真想給父親以生路,而是怕不能斬草除根,留下後患,因此以父命詐召我二人。我二人一回去,必定與父俱死無疑,對挽救父親的生命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我們如果回去,就正中他們的圈套,以後就沒有人能爲父親報仇了。現在我們不如逃奔到別國去,將來好借別國的力量報仇,切不可走共同滅亡之路”伍尚“我知道,就是回去了也不能保全父命。但只恨他們以保全父命的名義召我,我不聽召,就是不孝。將來一旦父親被害,仇也不可不報。所以我決定回去與父同死,你可以留下來,將來好爲父報仇。現在你趕快逃走吧讓我們用不同的方式盡孝道。”於是伍尚跟使者回去了。伍奢見伍員沒有來,感嘆道“楚國的君臣恐怕將要喫不成安穩飯了”楚王果然把伍奢和伍尚一起殺害了。

    因爲太子建逃奔到宋國,所以伍員也逃到了宋國。但因正趕上宋國內亂,伍員和太子建又從宋國逃到鄭國。鄭國來待他們二人很好,可是由於太子建受到了晉國的唆使利誘,答應給晉國做內應,幫助晉國奪取鄭國。鄭國惱火了,一怒之下,便把太子建抓起來殺了。伍員恐慌了,便帶着太子建的兒子勝連夜逃出了鄭國。

    伍子胥決定逃往吳國。當他到達吳、楚交界的昭關在今安徽含山縣北時,看到楚國的士兵盤查甚嚴,關門口還掛着伍子胥的畫像,過往行人都要與畫像對照一番,確認不是伍子胥以後才放行。伍子胥報仇心切,當時又沒有其他退路,所以陷入了極度的憂憤之中。他在旅舍一夜不能入睡,一頭黑髮居然在一夜之間全變成白色。於是,後人便流傳着一句俗語“伍子胥過昭關,鬚髮皆白。”這一來,伍子胥就成了一個白髮老翁,守關土兵都辨認不出來他了。於是順利地過了昭關,進入吳國。

    擁立闔閭

    伍子胥來到吳國,爲了不被人認出,以躲避楚國的追殺,便披髮裝瘋,塗面赤腳,沿街乞討。街市上的人見了,沒有人能認出他是誰。只有一個善於相面的人見了他以後,驚訝道“經我相面的人多了,還不曾見過像這個人的相貌這大概是個外國的士臣吧”於是相者便把這情況報告給了吳王僚。吳王僚便命相者帶此人來見。吳王僚的庶兄公子光聽這一消息,暗自高興,心想“我聽楚王殺了忠臣伍奢,他的兒子伍子胥既有勇,又有智,一定是他因想報父仇而來到了吳國。”因此便想暗中結交他。

    再相者到街上找到了伍子胥,便帶他去見吳王僚。吳王僚見伍子胥體形偉壯,身高一丈,腰粗十圍,氣度確實不凡。同伍子胥一連談了三天,滔滔不絕,而且語無重複。吳王僚不禁讚歎道“真是一位賢人啊”從此便讓他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伍子胥見過吳王僚之後,公子光便把他接回府中,與他促膝而談,向他傾吐肺腑,兩人便結成了知心朋友。

    周敬王二年前518,吳楚兩國邊境上的兩家女子因採桑葉發生爭執,繼而兩家互相攻殺,接着邊境上的兩縣又互相攻殺。吳王聽到消息大怒,便派公子光率兵伐楚,攻取了楚國的居巢今安徽六安縣東北、鍾離今安徽鳳陽縣東兩邑。於是伍子胥乘機向吳王僚建議“楚國完全可以攻破,希望大王再遣公子光伐楚。”公子光卻對吳王“伍子胥因爲父兄被楚王殺害,想報私仇,才勸王伐楚。其實現在楚國還不可能攻破呢”公子光這一,伍子胥立即領悟到,公子光並非真的認爲現在楚不可伐,而是想先集中精力奪取王位,而後向外建立功業。

    原來公子光認爲,吳國的王位應由他繼承,而不應當由僚繼承。要理由,得上溯到吳王壽夢的時候。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老大叫諸樊,老二叫餘祭,老三叫餘昧,老四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博學多才的大賢者季扎。因爲季扎賢,所以壽夢決定把王位傳給他。壽夢死後,季扎卻對王位讓而不受,於是就暫由老大諸樊做國君。諸樊死後,又把君位傳給了老二餘祭,想通過兄弟依次相傳,最後還是傳給季扎,以實現先君的遺願,所以餘祭死後,又傳位給老三餘昧。可是老三死後,季扎還是不肯即君位,而國又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大臣們便商量,決定由余昧的兒子僚繼承君位,這就是吳王僚。但公子光對這種安排卻憤憤不平。因爲他的父親是老大諸樊,既然叔父季扎不願繼位,那就應該由壽夢的嫡長孫、也就是由他公子光來即位,而輪不到僚。爲把君位從僚的手中奪過來,他已暗中做了多年的準備。伍子胥很清楚公子光的心思,又看公子光的才能遠在僚之上,一旦奪得君位,將會成爲一代有爲的君主。依靠他,自己爲父兄報仇的希望也就可能實現了,所以他決定幫助公子光實現其願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