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一卷 第92章 各自求援
    春歸到底忍不住憂心忡忡的偷瞥了一眼“長鬍須”,她實在擔心這位受不住刺激倒斃當場。

    蘭庭留意見春歸的神色,幾乎忍俊不住,他也不打算靠着沈夫人的彪悍平息這場風波,是以不再袖手旁觀,請了沈夫人落座,才轉身面對那幫氣得胸膛起伏不定的官吏:“因有生員舉告東墟命案有失公正,家父方纔決意重審此案,怎知提審蔣氏,卻見她狀似癲狂根本無法問清案情,幾經思慮下,家父以爲事涉人命及律法公允,聽授聖令而不能輕疏失職,方纔決定請醫者替蔣氏診病,只是今日家父體感不適,才由蘭庭持手令往獄中提人,又因要將蔣氏安置在內庭,故而纔不得不知告內庭主母,並非夫人窺涉外政,還請諸君莫生誤解。”

    事實情況是蘭庭明知一將蔣氏提出死獄,必然會打草驚蛇,引起胡端激烈抗議,便告知父親大人如何應對衆人的質疑,哪知趙州尊根本不贊成蘭庭的行動,奈何無法阻止,於是乾脆裝病繼續做他的甩手知州,因而蘭庭纔不得不親自去提蔣氏,又出面和這些官員辯爭。

    “東墟命案乃本官親自審結,兇犯蔣氏業已認罪,且此案已經上報,只待提刑司迴文便押蔣氏去刑部核刑處決,怎能僅憑着一介生員的舉告,就要重審此案?”

    春歸看向說話的人……

    “女論語”果然就是胡通判。

    “你都把那可憐的女子刑訊逼供出了癔症,還敢說什麼斷案公允,律法作何規定死囚必需皇上覈准批署才能處決,就是擔心你們這些貪官胡亂斷案,害無辜百姓冤死刑場。”沈夫人把對費氏的一腔怨氣,全都傾泄在胡端的身上,這對男女一個枉妄人命一個氣焰囂張,都不是好人!

    “夫人乃內眷,也難怪不知律法規定,公堂之上審案之時,當疑犯狡言不認罪供,可以刑訊,蔣氏在公堂狡辯,本官依律用刑,拶指不逾兩次,笞立亦未過三,何言逼供?”胡端傲然挺胸,看也不看沈夫人一眼,十分鄙夷一介女流竟然屢次插嘴公務。

    蘭庭又道:“胡通判既知律法,又何故質疑家父重審此案呢?如今提刑司迴文未至,人犯既然尚未押往京城,爲免冤錯,在汾州審斷分明方爲法理,難道要當人犯押往京城,親屬往刑部喊冤,再發往重審以至於耽延司法更加應當?”

    胡端這通判既是初審官員,當案件有疑,由他的上峯趙江城主持重審本就是應當的程序,當然胡端也有權抗議,不過作法是採用奏章的方式在朝堂上打官司,聚衆鬧闖知州內庭的行爲就顯得無理取鬧了。

    不過現在無理取鬧的官員不在少數,蘭庭也見怪不怪。

    “就算趙州尊要重審東墟命案,也不該把囚犯蔣氏藏於內庭,如此怎能免除瓜田李下!”胡端怒道。

    “犯婦蔣氏乃本案關鍵,因犯癔狂之症神智不清,理當替她診治,這也是爲了斷清疑案公允所需,然心疾不比普通病症,更加講究靜養而忌防刺激,蔣氏若仍在獄中接受診治,怎能好轉康復?就算是將她暫且安置在外衙,脫離牢獄,也難免失於照顧,不利病情的康復。”蘭庭也是振振有辭:“雖說有違慣例,卻也是事出有因的權變,蔣氏暫留州衙內庭,萬萬不可能逃脫,胡通判若真有自信斷案公允,又何必糾纏於此類細枝末節?”

    “趙公子這是要坐實本官錯斷命案冤屈百姓了?”胡端臉色更冷。

    “不敢不敢,家父重審此案,也是爲了避免胡通判的官聲受損。”一聽就是敷衍。

    但胡端也知道在此糾纏下去不可能逼着蘭庭遣還蔣氏,反而被沈夫人胡攪蠻纏,要真去皇上面前告他們一狀,說他們私闖州衙內庭意圖不軌,就算不會因此獲罪,也是一樁笑話有辱斯文。

    只好氣哼哼地暫時罷休了。

    這邊蘭庭謝過了沈夫人,和春歸一同回到居院,就等着胡端的異動,未久便得到了消息,說是胡端立遣了兩路人,一路往東墟去見吳二貴,一路去了戶房和戶房司吏竊竊私語。

    吳二貴那頭就罷了,春歸尋思着橫豎有渠出

    守着,說了什麼話她轉頭就能一清二楚,但她對於那位叫做郭廣的郎中,實在是有些鬧不清情況。

    “案發當晚,他出現在焦滿勢家中本來已經有些古怪,怎麼一找他問話,他就立時向胡端通風報訊?但據孫世兄所言,從前蔣氏的證供也一句都沒提起郭廣,他應當和吳大貴遇害沒有干連纔是。”

    “這郎中確然有些古怪,不過我暗中摸了他的底,得到的反饋是他並沒有什麼劣跡,有些貧苦人家實在無錢請醫,若遇危急之症,他倒也願意出診,由得窮人拖欠着診金並不追逼。”

    “且那胡端,不急着和刑房的司吏串供,反而找上了戶房司吏,這又是個什麼名堂?”

    “我暫時也解不開,還是等等尹、孫兩位仁兄的消息吧。”蘭庭看上去倒沉得住氣。

    又果然不久,就有了迴音,卻是戶房司吏正打算焚燬薄錄時,被當場捉包,尹寄餘察看了那薄錄,上頭記載着焦滿勢去歲時,被定爲了東墟一片徵收秋糧的糧長,只是後來因他潛逃,沒法完成徵收,戶房不得不擇了別家,可這原本是合情合理的事,那司吏哪裏需得着焚燬文檔?

    春歸只覺滿頭霧水,蘭庭的神色卻漸漸凝重起來,他也不顧已經暮色四合,仍請了尹寄餘和孫寧兩人會商,自是不便前來居臥之處,仍是在今日“舌戰羣儒”的那處偏廳。

    當蘭庭說出了心中的想法,尹寄餘和孫寧都是瞠目結舌,好半響,尹寄餘才道:“要證實這一推測不難,只需拘了那郭廣來逼問。”

    “他乃無辜百姓,就算有所隱瞞造成蔣氏蒙冤,怕也是因爲胡端這個官員的威脅不得以自保,逼問便要動刑,但嚴刑酷罰不應用於無辜百姓。”蘭庭卻不贊同尹寄餘的提議:“如何證實我的推斷,咱們再從長計議,不過如果我推測不錯,胡端一定不會坐以待斃,眼下之急,是要想好對策應付他的反撲,老爺這個時候還瞻前顧後不敢出面,尹兄和我都是白身,沒有力量抗衡衆多州官,所以必需外援。”

    而一如蘭庭所料的是,當胡端得知戶房司吏被當場捉包,果然氣急敗壞,就要端出通判的官威去尹寄餘這個區區書吏手中搶人,及時被他的一個門客勸阻住:“戶房司吏怎能不知胡言亂語的攀咬,對他自己更沒好處,焚燬文書值什麼刑罪?不過就是暫時免了職差,只要別駕您還在,怕今後就沒了他的好處?這些吏胥,都是奸滑人,他們知道輕重好歹。”

    “我也是被趙江城逼得心急了。”胡端一臉的晦氣:“趙家和許家乃世交,趙太師在世的時候,可就和袁閣老政見不和,趙江城一起復,偏就接手了汾州,必定是緊盯着施公不放,想找把柄陷施公於不利,而東墟這案子,卻偏就……當初也是我一時想得簡單了,不提防竟然會鬧下這大的後患!”

    “在下聽着別駕的話,早前州尊竟然是稱病,反而是大公子出面應對,這情形彷彿有些怪異呀,說不好州尊並沒有拿定主意,是那尹寄餘和趙大公子在旁遊說,才教州尊半信半疑,若真是這樣,想要挽回平息就半點不艱難了。”門客倒是看出了知州大人的態度有怪異之處。

    要說來像趙江城這樣的官員,考取進士後走的就是翰林清流的路子,從未外放爲官,根本就不懂得地方“慣例”,多靠的是屬官和尹寄餘一類的僚客替他謀劃處辦公務,原本應當是一任無驚無險安然過去,調回朝中再任京官,當然,有的州府長官,也會帶攜子侄歷練,所以如同蘭庭一樣替拿主意,其實也算不上什麼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是趙知州壓根沒打算帶攜子侄歷練,但無可奈何必須服從兒子。

    所以無論胡端,還是他的門客,至多隻能懷疑趙知州仍存疑慮,還沒有堅定主張。

    門客便繼續出謀劃策:“周使君可是袁閣老的姻親,只要別駕委婉書告,讓周使君知悉此案關係重大,由提刑按察司出面重審,說不定趙州尊就不敢和上官爭鋒了,又就算他仍不退讓,也得遞奏章向朝廷申辯,他雖有許閣老撐腰,可別駕不是還有袁閣老和施公助陣?”

    胡端便一拍大腿,決定去信求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