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425章 意料之外
    有點出乎意料的是沈皇后甚至都更比太孫“捷足先登”,春歸不由猜測看來除了慈慶宮裏的宮人,沈皇后還在此處安插了其餘耳目,來得如此快速,應當是她甫入慈慶宮時便有耳目往坤寧宮通風報訊,這倒不能夠說明沈皇后料到太子妃今日會對她動手,多半是因弘復帝解除了高氏的禁令,沈皇后極其憂愁高氏會變本加厲挑撥離間,讓太孫更與她這祖母離心。

    這時沈皇后冷眼看着高氏裝瘋賣傻,眉目間逐漸堆積起電閃雷鳴。

    又別看弘復帝被惠妃的矯揉作態欺瞞多年,此時倒一眼看穿了高氏的僞裝,並非惠妃與高氏演技存在懸差的緣故,說到底還是因爲弘復帝自身固存的好惡,他慣常喜好溫柔婉淑的女子,惠妃便投其所好,至少是表面上從不違逆弘復帝的意志,高氏的張狂卻從來不知收斂,更因着高瓊一家的罪行察實,弘復帝原就自愧養虎爲患,對於高氏自然就沒有良好感觀,這時雖還沒鬧清慈慶宮裏究竟鬧生怎樣一場事故,不過眼看着好些宮衛與宮人對峙的場面,猜也能猜到蘭庭的擔憂斷非小題大作,高氏果然遷怒於趙門,拿蘭庭無可奈何,竟想着害殺趙門女眷出氣。

    瘋狂是夠瘋狂,但當然沒有喪失神智。

    可弘復帝眼看着周王妃與春歸毫髮未傷,又當然不願把這場有驚無險的事故鬧得人盡皆知,更不提追究太孫的罪錯,令得朝堂之上再掀廢儲的爭議,他也全當高氏果然神智不清,不由分說下令:“太子妃瘋篤疾發,令從今之後移往南臺子虛庵休養,除醫官之外,任何人不得打擾太子妃養病!”

    正在這時,太孫總算是趕到了。

    驚惶失措地便去摻扶他的母妃,反捱了一個推搡,太孫於是又跪在弘復帝面前求情:“皇祖父息怒,母妃而今病勢沉重,還望皇祖父能夠恩許母妃留在慈慶宮靜養,讓孫兒侍疾盡孝。”

    沈皇后聽弘復帝下了幽禁的聖令,原本不願再不依不饒,可眼見着太孫直到這時還執迷不悟,怎容留高氏在太孫身旁繼續生事?她稍稍的閉了幾息眼睛,竭力緩解心頭的怒氣,微微上前兩步:“皇上,臣妾並非不曾關注太子妃的病情,昨日還召見了丹陽道長及太醫院的醫官,分明問得太子妃雖經大病一場,但經過道長及醫官的診治身體已經逐漸康復,怎至於過了一晚上,反而便瘋篤而喪神智?且臣妾早前聽聞,太子妃授意太孫相請顧宜人來慈慶宮,說是自知罪錯心裏悔愧,意欲賠罪安撫,怎麼忽而便鬧出這樣的場面,倒像是大動了干戈一般,來龍去脈還請皇上明察,方纔能杜絕宮中滋生謠言。”

    太子妃那位已經被宮衛制服的心腹宮人,眼瞅着太孫終於返回,似乎纔有了底氣,此時昴着頭顱高聲辯解:“太子妃確然是打算向顧宜人賠禮,請託顧宜人對軒翥堂諸尊長代轉太子妃的誠意,修彌太孫殿下與趙門之間的誤解,怎知顧宜人卻對太子妃冷嘲熱諷,高姑娘在旁聽着憤憤不平,指斥顧宜人以卑犯尊,顧宜人竟親

    口承認了是趙修撰與周王串通,指使她於娘娘宮宴上陷謗太孫及高郎君,太子妃氣怒,欲令我等押顧宜人向皇后申訴,顧宜人卻拿起案上匕首意欲刺殺太子妃,多得高姑娘替太子妃擋了一擊,但高姑娘卻不幸被顧宜人刺中要害,當場斃命!太子妃因高姑娘慘死,氣怒方使神智大亂,下令擊殺顧宜人,正好周王妃至慈慶宮,顧宜人奪門而出飛奔來此,周王妃不問青紅皁白便要包庇顧宜人,我等自然不會讓顧宜人離開,不想宮衛反生誤解,竟聽信周王妃的話將我等制住。”

    春歸聽了這番漏洞百出的話實覺可笑,簡直不願理論,也拉了拉張口欲言的明珠,阻止了她的辯解。

    說到底這場險變,察明是非黑白不廢吹灰之力,關鍵是弘復帝的意志如何,是要繼續包庇太孫,還是主持公道,或者“小事化了”只究那心腹宮人信口毀謗的罪責,仍把太子妃以“靜養”之名幽禁南臺。

    “臣請皇上允准稟應。”蘭庭此時上前,長揖禮請。

    “允應。”弘復帝似乎嘆息一聲。

    “既涉人命,還請皇上察斷清明,還臣及內子清白。”

    弘復帝的嘆息聲就更加明顯了。

    “皇祖父,望皇祖父允准孫兒負責察明今日這場事故實情。”太孫竟然主動請命。

    沈皇后的神色頓時森涼,雙眼有若兩個火銃口,恨不能把太子妃擊打成體無完膚的篩子。

    她以爲太孫必然會包庇太子妃,在這樣的情境下還企圖狡辯

    脫罪,這場險變在沈皇后看來完全和太孫無關,錯責盡在喪心病狂的高氏,太孫至多不過是一時心軟,爲太子妃所瞞騙,卻又不能眼睜睜看着生母擔負罪錯被廢位甚至處死。

    “皇上,太孫年紀尚幼,且關及太子妃罪否,難免受孝道親情困擾,此案發於內廷,還請皇上按循舊例,交臣妾主審高公公協從。”沈皇后力求將太孫擇清。

    “皇祖母,孫兒雖未成年,但也參政日久,最近受太傅及諸屬臣教諫,亦深明親情之外,綱紀禮法爲重,還望祖父及祖母相信孫兒能夠明辨是非。”

    太孫如此堅持,弘復帝心中一動,看向蘭庭:“顧娘雖爲命婦,不過莫說朕一直將蘭庭當作自家晚輩無異,皇后也的確該蘭庭喚聲姨母,這場自家人的爭執,朕以爲大無必要當作朝堂公案來審,高氏雖爲裕兒生母,但朕還願相信裕兒經過這一段的反省,應當懂得天倫人情之外,還當遵循是非公允。蘭庭今日便全當考較自家晚輩,給予裕兒理斷磨練的機會。”

    弘復帝既有了決斷,蘭庭哪裏還能拒絕?

    “臣遵從聖意。”他可不會當真把太孫看成自家晚輩,天底下只有一國之君能夠隨口把臣子當作“自家人”的自由,臣子要真就此不見外而洋洋自得,必須是大逆不道目無王法。

    於是弘復帝及沈皇后便暫時坐於慈慶宮的正殿,等着太孫人生第一次行“刑官”之責的斷案結果,周身狼狽的太子妃也自然被沈皇后

    帶來的宮人領去另處更衣梳洗妥當,再被帶回正殿時,張牙舞爪的狂態倒是收斂了,卻仍是一派喃喃自語的神智不清狀,不過偶爾還是會面帶冷笑,泄露出洋洋自得的真實。

    變故迭生,她的確無法將周王夫婦以及趙蘭庭夫妻一網打盡了,但她自信太孫絕對會坐實春歸的罪行,顧氏必須爲高皎償命,且她也仍然會留在慈慶宮繼續“養病”,日後並非完全沒有復仇的時機。

    且經過今日這場風波,她能夠證實慈慶宮中確有弘復帝及皇后的耳目,叮囑兒子加強戒備,只要肅清這些耳目,也許弘復帝及沈皇后便再難暗中謀害造成她“病重不治”,雖說沒了宋國公府的權勢做爲支撐,憑她一己之力無法擔保讓未來天子言聽計從,可只要她還能活下來,只要父兄殘餘的黨從能夠保全,並非沒有恢復昔日榮光的機會。

    前途雖說艱難,但誰讓這回計劃落空了呢?也只有再靜侯時機。

    又說弘復帝既然說了“一家人”的話,此時便不再計較君臣有別,不但賜座周王與蘭庭,甚至也允了春歸落座,春歸剛好坐在太子妃的斜對角,眼角餘光不難捕捉到這位難掩自得的神情,但她卻一點都不擔心。

    不管太孫怎麼審訊,弘復帝不可能認可高皎爲她刺殺的所謂事實,且她現在既然沒有成爲一具不能開口的屍體,當然可以自證清白——人證什麼的固然可以爲太孫推翻甚至要脅而變供,但高皎的屍體不會說謊,高皎是被綁縛之後才爲利匕穿胸,既無法掙扎被一刀致命,說明繩索綁縛極緊,屍身上應當會留下痕跡,她總不可能在慈慶宮太子妃面前先把高皎綁起來再行兇。且高皎受縛,應當無法站立,坐也好躺也罷,傷勢都有別於面對面站着行成的創口。春歸相信熟讀《洗冤集錄》的自己,完全能夠就此些實據辯得太孫這主審啞口無言。

    至於弘復帝會如何處治太子妃,春歸其實壓根便不在意,橫豎軒翥堂和太孫已成你死我活之勢,來日太孫儲位不保,太子妃還能興風作浪不成?

    眼下就必須付出代價的人,在春歸眼裏從來不是已然窮途末路的高氏。

    太孫人生第一次主審刑案並沒有花耗太長時間,大約半個時辰,便進入正殿,二話不說便膝跪在弘復帝的座前,且滿懷沉痛的叩首下去。

    太子妃的坐處無法目睹兒子的神色,以爲太孫這樣的作態是爲了請準弘復帝下令將春歸處死,終於是停止了喃喃自語又再恨視向春歸。

    蘭庭卻留意見太孫神色間的凝重,似乎帶着幾分悲痛和掙扎,他心中一動,卻不露聲色的垂下了眼瞼。

    “祖父,孫兒着實……”太孫耷拉着雙肩,神色灰頹,與從前那個飛揚跋扈不服管教的少年簡直判若兩人,話說了半句又再重重叩首:“孫兒願意替母受罰,望祖父貶奪孫兒儲君之位,寬赦母妃不死。”

    太子妃渾身僵硬的轉過頭,神智徹底清明瞭,她瞪大雙眼,難以置信:“裕兒你說什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