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九十四章 金匱之盟的由來
    趙匡胤到底是不是被斧頭砍死的呢?很遺憾,誰也不清楚,只能繼續成爲一個千古疑案。

    不過雖說不清楚,但是,史學界很多人也一直懷疑,趙匡胤是非正常死亡的,但是對於他是被斧頭砍死的這個說法,很多學者都論證指出,這個傳說,是不太靠譜。

    因爲很多學者都指出,當時趙匡胤身邊出現的“柱斧”,在北宋時有兩種,一種是武士所用的利器,一種則是文房用具。

    作爲文房用具的柱斧,又稱玉柱斧、玉斧,一般是用水晶或銅鐵做成,而“斧聲燭影”中的柱斧,即爲文房用具的玉斧。

    如果趙光義是用這玩意殺死了趙匡胤,那麼可以說,一個是這玩意很難殺死人;另一個,即使用這種玉斧殺死了人,外傷肯定也非常明顯,難以逃脫衆人的耳目。

    據此,大家認爲,趙匡胤是被斧頭砍死的可能性很低。

    包括最早傳出“斧聲燭影”這一宮廷祕聞的釋文瑩,他所生活的時代,離趙匡胤死亡,只有幾十年的時間,釋文瑩在《續湘山野錄》中,記載了趙匡胤死後,趙光義曾經“引近臣環玉衣以瞻(趙匡胤)聖體,玉色溫瑩如出湯沐。”

    也就是說,在趙匡胤的皇后等人看過屍體後,趙匡胤的一些重臣也看到了趙匡胤的屍體。

    而趙匡胤的屍體有被洗浴過的痕跡,所以“溫瑩如出湯沐”,但可以肯定的是,屍體沒什麼外傷,至少表面沒有,不然那些看到過屍體的人肯定當場炸過。

    由此可見,趙匡胤是被斧頭砍死的這個說法,史學界普遍認爲不靠譜。

    但即使不是被斧頭砍死的,趙匡胤的突然死亡,也的確很蹊蹺。

    畢竟幾個小時前還好好地跟弟弟喝着酒,怎麼一睡下,就突然死了呢?

    對此,有學者就提出,趙匡胤可能是當時飲酒過度,酒精中毒死了。

    也有學者根據宋真宗等宋代皇帝的死因,提出趙氏家族,可能有躁狂憂鬱症遺傳,趙匡胤在當時,有可能是突發腦溢血死掉了。

    但作者菌認爲,這兩種觀點,論據都不充分。

    因爲史書記載,趙匡胤喜歡喝酒,但他對喝酒還是有相當節制的。

    比如建隆二年,趙匡胤就曾經對侍臣說。

    “沉溺於酒,何以爲人?”

    可見他對喝酒,有自知之明和相當的剋制。

    至於突發疾病原因,史學家們翻遍了未被趙光義動過手腳的、記載趙匡胤生活起居的《太祖實錄舊錄》,也沒有發現任何疾病記載。

    《太祖實錄舊錄》記載,趙匡胤暴斃那一年,三月份出遊洛陽;死之前4天,開寶九年十月初六日,趙匡胤還“幸西教場,觀飛山軍士發機石”。

    這段時間,趙匡胤身體好得很,頻繁出遊,根本沒有任何生病及傳召御醫的記錄。

    所以,趙匡胤突發心血管疾病暴斃說,也被學界所質疑。

    那麼,偉大的太祖皇帝趙匡胤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喜歡下毒的趙光義,自然再次成了大家懷疑的對象。

    當然,趙光義是否下毒毒死了哥哥趙匡胤,沒有證據,也不可能留下證據。

    但史書的明確記載是,上位後的趙光義,很喜歡下毒:比如北宋時,後蜀國主孟昶、南唐國主李煜、吳越國君錢俶,都是在投降北宋後,被宋太宗趙光義下毒毒死,可見這是一個毒奶粉,比扁鵲還毒。

    而《資治通鑑》的總編撰、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則在離趙匡胤死後只有幾十年的《涑水記聞》中,留下了有關這宗千古疑案的重要信息:

    司馬光作爲史學家,也是北宋的臣子,很多話不便明說,但他在《涑水記聞》中記載道:

    趙匡胤在半夜死後,宋皇后馬上讓宦官、內侍都知王繼恩前往通知趙匡胤的兒子、秦王趙德芳(當時歲),讓他迅速入宮。

    但在這個千鈞一髮的節骨眼上,王繼恩卻沒有執行命令,去找秦王趙德芳,而是直接前往開封府找晉王趙光義,因爲當時趙光義兼任開封府尹。

    半夜三更時分,在開封府門口,王繼恩看到,擅長醫術(也可能擅長下毒)的晉王近臣、醫官程德元,早已等候多時,於是,程德元帶着王繼恩,進了開封府。

    司馬光記載說,對於是否馬上進宮,趙光義在當時還有些“猶豫不敢行”,在此情況下,宦官王繼恩萬分緊急,催促趙光義說。

    “事久將爲他人有矣!”

    王繼恩的言下之意就是,當時,趙匡胤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年,其中,趙德昭已經26歲,趙德芳已經歲,並且,趙匡胤除了趙光義,還有一個弟弟趙廷美,都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在此情況下,趙光義隨即帶着宦官王繼恩、醫官程德元等人冒着大雪,迅速趕到皇宮門口。

    到了皇宮門口,王繼恩讓趙光義稍等一下,讓他先進去通報;但心急如焚的程德元卻說。

    “現在就要直接闖進去,還等什麼?”(原文:“便應直前,何待之有?”)

    於是,趙光義迅速進入王宮,而當時,宋皇后聽說王繼恩回來了,就問說,是“德芳來邪?”(指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但沒想到,出現在她面前的,竟然是不喚自來的趙光義。

    對此,宋皇后目瞪口呆,“愕然”,後來,宋皇后對着趙光義說了一句話。

    “吾母子之命,皆託官家!”

    官家,是宋朝人對皇帝的稱呼,趙光義則對此回答了一句:

    “共保富貴,無憂也!”

    司馬光是個史學高手,不方便直說的事,他在《涑水記聞》中委婉地進行了表述。

    一個普通的醫官程德元,在皇帝趙匡胤暴斃當晚,卻像未卜先知一般,提前等候在開封府門口,等待接應宮廷中前來通風報信的宦官王繼恩(似乎早已被趙光義收買),並且跟着趙光義一起闖進皇宮奪權。

    醫官程德元有沒有跟趙光義一起,對趙匡胤進行驗屍,司馬光沒有記載,但在記述這場隱晦的宮廷政變中,司馬光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既爲宋太宗趙光義隱了晦,又做到了盡在不言中。

    當然,太祖皇帝趙匡胤究竟是不是被毒死?誰也沒有確鑿證據,這些都只是猜測但司馬光卻記載了擅長醫術的程德元,在趙光義奪權前後的一系列蹊蹺舉動,一個普通的晉王身邊的醫官,卻在這場宮廷政變中鞍前馬後,並跟着趙光義進入皇宮奪權,實在匪夷所思。

    這種舉措,作者菌只能揣測,也許是程德元協助趙光義,配置了某種奇特的毒藥;趙光義隨後在與趙匡胤的對飲過程中,在酒中下毒。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