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代抽籤做生意
    客店裏,李小魚也讀書看報,看着一份其他武舉生買來的“小報”,李小魚是很無奈,感覺哭笑不得。

    因爲一覺醒來,他沒想到自己和那羣文舉生邀約比試詩詞的事情,竟然會鬧的如此轟動,紛紛整個汴梁城的人都知道了般,都見了報了。

    而且是頭版頭條,就見這家無良小報以加大加粗的字眼,在報上寫着類似‘震驚,一武舉生竟然和文舉生比試詩詞,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等博眼球的字眼,讓得他是欲哭無淚,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搞的他是連門都不敢出了,因爲此刻外面圍滿了各種密探,也就是狗仔,想來採訪他,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問問他爲什麼不自量力,要文舉生比試詩詞,是腦袋被門夾了嗎?還是受什麼刺激了。

    讓得李小魚既鬱悶又氣憤之下,是連連揮手,讓魯達賈斯文等傢伙,將這些無良的狗仔全都給打了出去,這才稍稍好受了點。

    是坐在客店的大廳裏,思考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好像有些不對勁啊,雖然這件事的確挺讓人匪夷所思的,但也不至於鬧的這麼大吧。

    就好像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似的,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讓得每家無良“小報”都以頭版頭條來報道,所以影響力無與倫比,頃刻間滿城皆知。

    可以料想,要不了多久,就不僅是滿城皆知,而是舉國皆知了。

    所以讓得他是直接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那就是他必須勝,不然,要是輸了的話,那可就是在全國人民面前丟人了,他以後就算是考中武狀元也沒卵用,會被所有人嘲笑死的。

    說誒你們知道嗎,有一個傻逼,竟然不自量力的和文舉生老爺們比試詩詞,然後輸了,哈哈哈哈,還考武狀元,真特麼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傻逼啊,簡直瑪德制杖,八成是腦子被驢踢了,纔會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

    當然,要是勝了的話,那也就會頃刻間在舉國百姓面前露臉,所有人又會議論紛紛的說。

    誒你們知道嗎?有一個叫王華的傢伙,可厲害了,雖然他是一個武舉生,可竟然敢和那羣文舉生比試詩詞呢,還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還考中了武狀元,真厲害,簡直文武雙全,是古往今來了不得的人物啊,厲害的不要不要的。

    因此,這場比試在這些無良小報的推波助瀾下,轉瞬之間就成爲了雙刃劍一般的事情,要麼顏面掃地,成爲所有人恥笑的對象,一輩子擡不起頭來。

    要麼名聲鵲起,踩着那羣文舉生的臉往上爬,成爲所有人震驚羨慕的目標,真的是很爲難啊。

    讓得李小魚也是開始心中忐忑起來,極度緊張了起來,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畢竟這就相當於逼他站在了懸崖邊,要麼生,要麼死。

    所以,深吸了一口氣後,將手中的無良小報隨手人掉,爲了緩解心中的緊張情緒,李小魚準備做點什麼。

    是擡起頭來左右看了看,發現此時因爲是上午,客店裏還比較冷清。

    而且魯達和賈斯文包括其他武舉生等人,也知道事關重大,怕打擾李小魚的狀態,所以都沒來找他開玩笑,而是讓他一個人在哪安心的準備。

    因此,左右看了看,李小魚並沒有發現什麼,是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正準備會房間將自己記得的那些名詞名詩抄一遍,免得到時忘了。

    也正在此時,忽然,他是看到客店的門外走進來了一小孩,約莫十來歲的樣子,揹着一個小竹筐,框裏面裝的好像是橘子,而且不是普通的橘子,是專門挑選出來的,每個都個頭挺大,色氣也正,一看就很好喫的樣子。

    另一隻手則拿着一個竹筒,裏面是竹籤,顯得有些緊張忐忑的樣子,朝屋裏走來,小心翼翼的朝左右看了看。

    李小魚一見就恍然了,知道這是這個世界一種奇特的做生意的手段,這小孩是賣橘子的,不過他不是普通的賣,而是靠抽籤。

    所謂的抽籤,就是你說多少點,在他那小竹筒裏抽,要是抽中了,就可以白喫,要是抽不中,則就要給錢,當然,錢也不多,主要是看運氣。

    雖然這裏面可以搗鬼,不過看這小孩年紀不大,而且一臉實誠,好像是剛做生意不久的樣子,面色還有些生嫩,有些拘謹和不好意思,李小魚就覺得他搗鬼的可能性應該不大,還是挺本分的。

    當然,這麼小的年紀本應該是在學堂裏讀書的,也不知道他爲什麼要跑來做生意,令人有些費解。

    當然,在這個時代做生意其實也不丟人,商人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並不受歧視。

    雖然有人說中國儒家傳統有抑制商業的習慣,但這話其實不對,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便是一位成功的大商人。

    而且子貢因爲經商有道,家累萬金,富可敵國,結駟連騎,聘享諸侯,可以與國君分庭抗禮。

    孔子也從來沒有因爲子貢的商人身份而對他有任何歧視,恰恰相反,孔子還以“瑚璉”比喻子貢,認爲子貢是國家社稷的大器、良器。

    只不過到後來,後世的統治者出於獨尊皇權之需,對商人有可能與國君分庭抗禮的潛在力量很是顧忌,所以歷代王朝幾乎都制訂了抑商、辱商、賤商的政策與法律,但其實這一傳統是來自法家的思想,將商人列入市籍,視同賤民。

    如秦朝曾將一大批有市籍的商人,以父母、祖父母爲市籍的商人後代,發配戍邊,包括漢朝立國後,“高祖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爲吏”。

    唐朝也“禁工商不得乘馬”,“工商雜色之流”,“必不可超授官秩,與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明清兩代也均有抑商或賤商之政。

    朱元璋本人就具有強烈的“重農抑商”情結,他建立明王朝之後,即嚴禁農人棄耕從商,商人外出經商,必須領取官府頒發的路引,否則按遊民處置,“重則殺身,輕則黥竄化外”,商販被與僕役、倡優、賤民同列。

    清代的雍正也深具“重農抑商”思想,他說,“觀四民之業,士之外農爲最貴,凡士工商賈,皆賴食於農,以故農爲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則田畝中少一耕稼之人。”所以應當勸農抑商。

    唯獨此時的宋朝可能是一個例外,宋朝商人受歧視的程度最低,當然,不是說全無歧視,但總的來說,商業環境最爲寬鬆。

    例如宋朝立國之初,就頒發了一系列“恤商”法令,寬待商人,鼓勵商業,如太祖詔令:“榜商稅則例於務門,無得擅改更增損及創收。”又如太宗詔令:“自今除商旅貨幣外,其販夫販婦細碎交易,並不得收其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