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宋夏衝突的原因
    “轟隆隆!!!”

    馬蹄如雷,直奔金山。.1kanshu

    稱帝造反的李元昊,是親率三十萬大軍,展開了自己的攻宋第一步,浩浩蕩蕩的直撲金山。

    因爲在戰前,李元昊就使計佯攻建立在宋夏邊境金山腳下的金明寨,成功將宋朝的三關大帥楊宗保率先引誘到了這裏。

    待他中計之後,便是不再耽擱,率領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金明寨死死圍困,揮軍猛攻。

    因爲在他看來,楊宗保是橫在西夏與宋朝之間唯一的一隻攔路虎,如果不解決他,他想要進攻宋朝,無異於癡人說夢。

    而只要能解決他,那麼到時,整個宋朝在他眼裏再無一名可戰之將,想怎麼拿捏便怎麼拿捏。

    於是他毫不留情的率領三十萬大軍猛攻金明寨,打定主意,不惜一切代價,儘快將楊宗保給剪除,掃滅攻宋的一切障礙。

    至於宋朝得知金明寨被圍困後,可能會派出援軍,他卻絲毫不以爲意,根本不擔心。

    因爲在戰前,他就得知了宋朝內部文武不和,戍邊西北的范仲淹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從楊宗保手裏收回這最後不受控制的兵權,想必不會放過這一大好機會的。

    於是一面圍攻金明寨的同時,他又一面暗地裏寫信送給范仲淹,表示願意與宋和談,藉此製造假象以麻痹范仲淹。

    很好的利用了這一文武不和,想要奪權的內部矛盾,使其按兵不動,援兵遲遲未到,讓得守軍稀少的金明寨,開始搖搖欲墜,即將被破。

    不過很可惜的是,楊宗保也不愧是宋朝的三關大帥,嫺熟戰陣,仗着金明寨的地勢險要,層層死守,一步一步的退守金山之上,使得李元昊短時間內難以得手,只能將金明寨死死圍困,打算將楊宗保徹底困死在裏面。

    這一消息傳到延州,已是西北最大文官的范仲淹不喜不悲,覺得金明寨肯定守不住,楊宗保必定戰死沙場,於是開始徹底收攏軍權,並做出防禦,等待李元昊來議和。

    因爲范仲淹也沒有準確的情報來判斷這次西夏來了多少兵,是什麼人帶隊指揮的。

    他不知道這次西夏是傾巢而出,一共來了三十萬人,是由李元昊親自率領。

    他將金明寨之戰只是判斷爲一次常規的邊境小衝突,爲此除去了文官集團中的一個心腹大患,還是一件小幸事,從此再也沒有可以威脅到他們地位的武將了。

    所以依舊是按兵不動,等待更多的消息傳來,更準確的說,是等待楊宗保死亡的消息傳來,那時,他纔好及時的做出謀劃。

    而這也正符合李元昊的謀劃,他可以藉此徹底攻下金明寨,解決楊宗保。

    因爲戰場上,時間就是一切,而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畢竟楊宗保就算在厲害,現在也是困獸之鬥,手下缺兵少糧,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任憑他在厲害,也沒有用。

    可他手上卻有三十萬大軍,所以只要給他不到一天時間,他就可以成功拔掉這顆眼中釘肉中刺,倒是,他自然會讓這羣愚昧的大宋文官,嚐嚐他李元昊的厲害的。

    想到這,坐在戰馬之上,望着眼前搖搖欲墜的金明寨,自己手下的大軍如潮水般涌上去,李元昊是嗜血的舔了舔嘴脣,心想從此之後,這西北的大好河山,總算是輪到他李元昊做主了啊。

    說到這,不得不稍稍插一句,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李元昊爲什麼會進攻宋朝,雙方好像並沒有什麼激烈的衝突,李元昊自己的西北王當的好好的,怎麼就會突然造反稱帝了呢,讓人很不解。

    但其實不然,雙方的矛盾其實由來已久,最主要的,就是宋朝對西夏的貿易戰,起了很大作用,給西夏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李元昊惱羞成怒之下,纔會突然起兵造反,猛攻宋朝。

    畢竟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老百姓有了飯喫,才能安心生產,也纔會甘心擁護皇帝的統治。

    這句話換在軍隊上也同樣適用,軍糧後勤,是一支軍隊能打勝仗的基礎,如果沒有充足的後勤補給,就算是精兵強將也會在頃刻間灰飛煙滅。

    同時,一支軍隊的後勤,除了糧食外,還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鹽。

    沒錯,人一旦缺鹽超過10日,就會四肢無力,頭腦昏厥,變爲任人宰割的羔羊。

    正因食鹽如此重要,產鹽重地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任何一個割據政權的成立,都離不開對產鹽重地的控制。

    而西夏作爲一個成功的割據政權,同樣握有豐厚的食鹽資源,西夏產的青白鹽不僅品質優良而且價格便宜,性價比極高,因此,販賣食鹽一直是西夏主要的財政來源。

    但是隨着宋夏慢慢交惡,特別是宋朝爲了打擊西夏,便頒佈了許多禁鹽的政策,以求讓西夏屈服,宋與西夏的鹽戰由此拉開了序幕。

    首先是一場食鹽引發的血案。

    因爲西夏地區,一直以盛產食鹽而著稱,其不但有烏池、白池爲代表的的散鹽,還有河西走廊一帶所產的岩鹽。

    西夏的鹽不僅品質好,而且價格十分低廉,性價比極高,宋朝人稱其“青鹽價賤而味甘”,競爭力遠超宋朝主流的解鹽。

    西夏的鹽因其高品質被宋人稱爲青白鹽。

    西夏的青白鹽,由於其性價比,競爭力遠超宋朝解鹽,一經貿易,便佔據了市場的主流。

    於是宋朝的大小商人爭相採購青白鹽,而這些收入大都流入了西夏地區的党項人手中。

    看到自產的食鹽被西夏擠得無地容身,本就以貿易爲主的宋朝政府自是十分惱火,外加十分妒忌。

    但是考慮到當時,宋朝還沒有統一中原,因此其首要目標依然是消滅各地的漢族割據勢力,至於與黨項人的鹽業之爭,只能暫且擱置。

    到了公元977年,隨着天下漸漸統一後,宋朝政府便逐漸開始壟斷食鹽買賣,但唯獨青白鹽交易依然照舊。

    這主要是爲了向西夏示好,宋朝還特地對青白鹽進行了特殊保護:“其青白鹽舊通商處,即令仍舊。”

    因此在那時,來北宋進行食鹽貿易的党項人絡繹不絕,就算是違法的私販也司空見慣。

    但是好景不長,党項人的一次分裂徹底終結了宋夏之間繁榮的食鹽貿易。

    公元982年,党項族首領李繼捧突然率領部落來到宋朝邊境,希望能歸附宋朝,移民到汴梁城。

    此時正值趙光義北伐失敗,本來軍心大喪的,結果看到此時居然有人來主動投靠自己,這真是雪中送炭啊,於是趙光義立即答應了李繼捧的歸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