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二百九十七章 權勢滔天
    就像前文所說,單登得到蕭觀音的手書十香詞後,便持出與清子云“老婢淫案已得,況可汗性忌,早晚見其自練掛粉履也。.xianni.”

    婦乙辛得書,遂構詞,命登與朱頂鶴赴北院陳首伶官趙惟一私侍懿德皇后,有十香淫詞爲證,乙辛密呈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於道宗。

    “大康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據外直別院官婢單登及教坊朱頂鶴陳首。”

    “本坊伶官趙惟一向要結本坊人內承直高長命,以彈箏琵琶,得召人內。”

    “沐上恩寵,乃輒幹冒禁典,謀侍懿德皇后御前,忽於鹹雍六年九月,駕幸木葉山。”

    “惟一公稱有懿德皇后旨,召人彈箏,於時皇后以御製迴心院曲十首,付惟一人調。”

    “自辰至酉,調成,皇后向簾下目之,遂隔簾與惟一對彈,及昏,命燭,傳命惟一去官服,着綠巾,金抹額,窄袖紫羅衫,珠帶烏靴。”

    “皇后亦着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上戴百寶花髻,下穿紅風花靴召惟一更人內帳,對彈琵琶命酒對飲,或飲或彈,至院鼓三下,敕內侍出帳。”

    “登時當直帳,不復聞帳內彈飲,但聞笑聲,登亦心動,密從帳外聽之聞後言日,可封有用郎君,惟一低聲言日,奴具雖健,小蛇耳,自不敵可汗真龍。”

    “後日,小猛蛇,卻賽真懶龍此後但聞惺惺若夢中啼而已,院鼓四下,後喚登揭帳。”

    “日,惟一醉不起,可爲我叫醒登叫惟一百通,始爲醒狀,乃起,拜辭,後賜金帛一篋,謝恩而出其後駕還雖時召見,不敢入帳,後深懷思因作十香詞賜惟一。”

    “惟一持出誇示同官朱頂鶴,朱頂鶴遂手奪其詞,使婦清子問登,登懼事發連坐,乘暇泣諫後怒,痛笞,遂斥外直,但朱頂鶴與登共悉此事。”

    “使含忍不言,一朝敗露,安免株坐,故敢首陳,乞爲轉奏,以正誅臣惟皇帝以至德統天,化及無外,寡妻匹婦,莫不刑于。”

    “今宮帳深密,忽有異言,其有關治化,良非渺小,故不忍隱諱,輒據詞並手書十香詞一紙,密奏以聞。”

    道宗看完奏章大怒,召皇后對詰,皇后痛哭辯白道“妾託體國家,已造婦人之極,況誕育儲貳,近且生孫,兒女滿前,豈忍更作淫奔失行之人乎。”

    於是道宗將十香詞拿出來問皇后“此非汝作手書,更復何辭”

    後日“此宋國忒裏蹇所作,妾即從單登得而書賜之耳,且國家無親蠶事,妾作那得有親桑語”

    上曰“詩正不妨以無爲有,如詞中合縫靴,亦非汝所着,爲宋國服耶道宗異常氣憤,以鐵骨朵擊打皇后,皇后當即傷殘嚴重,幾乎斃命道宗命參知政事張孝傑與耶律乙辛審理此案,乙辛對趙惟一,高長命等加以酷刑,致使趙惟一等屈打成招,誣案已成道宗看過對此案審訊的卷宗後,依然有些猶豫。

    這時,張孝傑就懷古詩進行曲解,說道:“宮中只數趙家妝,惟有知情一片月”,兩句詩中包含了“趙惟一”三字,這正是皇后思念趙惟一的表現。

    至此遼道宗怒不可遏,完全相信了乙辛和張孝傑所言,認定蕭觀音與伶官趙惟一私通。

    便敕令蕭觀音自盡,族誅趙惟一,並斬高長命。

    當時皇太子及齊國諸公主鹹髡髮流涕,乞代母死。

    道宗說“朕親臨天下,臣妾億兆,而不能防閒一婦,更何施眉目,覡然南面乎。”

    而蕭觀音也乞求再見道宗一面,但沒有得到允許,乃作絕命詞後以白練自縊,道宗怒氣未解,命裸後屍,以葦蓆裹還其家,春秋三十有六,正符白練之語

    才華橫溢,深明治道的懿德皇后蕭觀音就這樣含冤死去,釀成了遼朝有史以來宮廷鬥爭中最大的冤案。

    至於蕭觀音冤案產生的原因,也遼臣王鼎在焚椒錄指出“自古國家之禍,未嘗不起於纖纖也,鼎觀懿德之變,固皆成於乙辛。”

    “然其始也,由於伶官得入宮帳,其次,則叛家之婢,使得近左右,此禍之所由生也,第乙辛兇慘無匹,固無論。”

    “而孝傑以儒業起家,必明於大義者,然懿德所以取禍者有三,日好音樂,與能詩善書耳。”

    “假令不作迴心院則十香詞安得誣出後手乎,至於懷古一詩,則天實爲之,而月食飛練,先命之矣。”

    另外,姚從吾先生在遼道宗宣懿皇后十香詞冤獄的文化分析一文中,談到蕭觀音一案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文化方面的陰差陽錯。”

    他指出,“單就中原儒教的觀點,或契丹遊牧社會的觀點,都是不可能發生的。惟有契丹接受中原文化以後,這些陽差陰錯的事情,纔會發生。”

    此外,這場冤案所以發生還在於“契丹人秉性的暴虐與遊牧民族立法的嚴酷”以及“契丹皇室有骨肉相殘的不良傳統”。

    田廣林教授着文指出,除了姚從吾先生所闡釋的原因之外,導致宣懿皇后悲劇出現的直接原因還包括遼朝中晚期日趨劇烈的黨爭和道宗皇帝的昏聵失察。

    總之,反正上述分析都非常有道理的,而從此次事件所涉及到的幾個重點人物着手,我們認爲可以把這一事件的原因分爲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

    其中,主觀因素包括蕭觀音,遼道宗二人的生活環境及其性格不和所導致的感情悲劇,客觀因素則是遼道宗身邊的佞臣和蕭觀音身邊近侍的所作所爲,造成了這場悲劇的發生。

    要知道蕭觀音出身於“一門生於三後,四世出於十王”的契丹顯貴後族家庭。

    據考證,蕭觀音爲聖宗欽哀皇后之女越國公主耶律槊古同欽哀皇后之弟蕭孝惠所生,並指出遼史中所記蕭孝忠即爲蕭孝惠,只因“忠“與“惠“二字字形相近,所以才把蕭孝惠誤記爲蕭孝忠。

    蕭觀音的父親蕭孝惠是遼朝開國功臣蕭阿古只的五世孫,蕭阿古只是遼太祖淳欽皇后述律平的弟弟,官至北府宰相,他的女兒爲遼世宗懷節皇后。

    蕭孝惠的父親蕭諧裏,又名蕭陶瑰,官拜國舅詳穩,贈魏王,母親爲齊國太妃,太妃有五子,長子日孝穆,樞密使兼政事令吳國王。

    次諱孝先,兵馬都總管,燕京留守晉王;次諱孝誠,大國舅蘭陵郡王;次諱孝友,西北路招討使,蘭陵郡王;次諱孝惠,北宰相,殿前都點檢,楚王。

    女三人,長女日長沙郡妃,適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長沙郡王;次女日法天應運仁德章聖皇太后;三女爲檢校太師耶律元之妻晉國夫人。

    其中,蕭孝穆的女兒蕭撻裏爲興宗仁懿皇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