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四百九十章 漢宮秋色
      所以我們才說《西廂記》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這具體表現在:

      第一,《西廂記》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雜劇體制,有所創新。

      它打破了元雜劇規整嚴格的體制要求,由五本二十一折組成大型連臺雜劇。

      它也打破了每折只能由一人主唱到底的成規,不僅有輪唱、對唱,還有合唱等多種表演方式。

      體制的革新,豐富作品的藝術表現能力。

      第二,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西廂記》的人物個性鮮明,血肉豐滿,成功地塑造了鶯鶯、張生、紅娘、老夫人等戲劇典型。

      作者既善於通過錯綜複雜的戲劇衝突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達到人物性格與戲劇衝突的完美統一。

      同時也善於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內心世界,惟妙惟肖,纖毫畢現。

      比如作者緊緊抓住崔鶯鶯既愛又怕的心理、張生大膽又帶有書生酸氣的特點,將人物寫得極有個性。

      例如第三本第二折(俗稱“鬧簡”)寫紅娘從張生處帶回給崔鶯鶯的書信,崔見信後勃然大怒,對紅娘說:“小賤人,這東西那裏將來的?我是相國的小姐,誰敢將這簡帖來戲弄我,我幾曾慣看這等東西?告過夫人,打下你個小賤人下截來!”

      等到紅娘真要將書信交給老夫人時,崔又說:“我逗你耍來。”稍後又寫回信給張生,約他相會,但卻對紅娘說:“將描筆兒過來,我寫將去回他,着他下次休是這般。”

      等到張生讀信後,真的赴約時,卻又遭到了崔鶯鶯的一頓訓斥。

      其中的兩句唱詞“對人前巧語花言,沒人處便想張生”正典型地表現了崔鶯鶯的這種矛盾心理。此外作者還善於通過動作描寫來刻劃人物,《西廂記》的人物動作大都不甚複雜,卻能很好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狀況和心理態勢,蘊涵有豐富的潛臺詞。

      第三的話,就是作品的戲劇性強烈。

      大家可以明顯看到,《西廂記》整部作品的情節結構宏偉緊湊,張生、鶯鶯、紅娘和老夫人之間兩種衝突,兩條線索交織發展,藝術節奏上張弛相間、波瀾起伏,劇情組織上懸念迭起,作者在藝術手法上也採取了虛實相生、明暗對照的方法,使戲劇情節變幻多姿、引人入勝。

      而第四的話,就是語言優美。

      要知道戲劇就是語言的藝術,而王實甫在《西廂記》中駕馭語言的技巧,歷來爲人們稱道。

      像是王驥德說《西廂記》“今無來者,後掩來哲,雖擅千古絕調”;徐復祚讚歎它“字字當行,言言本色,可謂南北之冠”。

      他們都把《西廂記》視爲戲曲語言藝術的最高峯。

      的確,大家只需要去看看就可以知道。《西廂記》的唱詞真的很華麗典雅,賓白則是鮮活的口語,既充滿詩情畫意,又充滿生活氣息。

      也正因爲如此,《西廂記》往往被人當成“文采派”的代表。如第四本第三折中的[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一煞]:“春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這些唱詞因爲語言的優美,已成爲膾炙人口的名曲。

      並且需要說明,雖然文風華麗,但並非華而不實,《西廂記》的語言也具有非常鮮明的個性化特點,合乎人物性格身份。

      因此整體上《西廂記》形成了典雅而富麗,具有詩意濃郁、情趣盎然的獨特風格。

      所以後人總結爲“劇中有詩,詩中有劇”呈現獨特的藝術風采。

      至於《西廂記》在愛情文學中的地位與影響的話,首先說一說地位,要知道《西廂記》是愛情文學史上一部出色的戲劇,算是在愛情劇中也是傳播最廣、流傳最久,最受人喜愛的作品之一。

      它提出了“願天下有情的終成眷屬”這個主題,在整個愛情文學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因爲它第一次以戲劇的形式勇敢地肯定了愛情的倫理價值,愛情應當成爲婚姻的基礎。

      其次是影響,這包括禁燬與模仿。

      因爲《西廂記》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之長演不衰,“家至戶到,無處無有之”(金聖嘆),成爲中國古代戲劇的經典之作。

      在戲曲舞臺上,《西廂記》常演出不衰,京、昆、蒲、豫、川、滇、閩、贛等劇種,都把它改編上演,一直受到觀衆的喜愛。

      但《西廂記》在流傳過程中,也備受打壓,遭到封建正統力量的禁燬、歧視。

      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朝廷下令將《西廂記》、《水滸》列爲“穢惡之書”,認爲“愚民之惑於邪教親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惡書所致”。

      同治七年(1868),江蘇巡撫丁日昌下令查禁“淫-詞”,指出“《水滸》、《西廂》等書,幾於家置一編,人懷一篋”。“若不嚴行禁燬,流毒依於胡底”封建統治者的態度,從反面證明它影響的巨大。

      但不得不說明,《西廂記》的出現,深深地吸引了許多作者,人們紛紛效法學習。有人甚至依樣廂記》的翻版;像是《倩女離魂》寫折柳亭送別,也因襲《西廂記》長亭送別的場景。

      有些作家則善於從《西廂記》中汲取營養,像湯顯祖的《牡丹亭》,孟稱舜的《嬌紅記》,曹雪芹的《紅樓夢》,都在繼承《西廂記》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基礎上,發展創造,從而取得了新的成就。

      並且王實甫之後,明代李日華又創作了傳奇《南西廂記》,直到今天,題材的沿用與翻新仍在繼續。

      而與之差不多的,就是白樸的《梧桐雨》了,這裏可以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白樸這個人,他字仁甫,後改字太素,號蘭谷,今山西河曲人。出身於金朝仕官之家,其父白華官至樞密院判官,與大詩人元好間交厚。

      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白樸九歲,蒙古軍隊滅金,亂離中母親被蒙古軍隊擄掠,他有賴於元好收留撫育得以倖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