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五百零八章 無獨創之可言矣
      而需要說明,嘉慶年間的《鏡花緣》是繼《紅樓夢》後比較優秀的一部小說。

      作者李汝珍是直隸大興(今北京市大興縣)人,曾任河南縣丞,終身不達。

      他學問淵博,精通音韻,旁及雜藝,著有《李氏音鑑》,而《鏡花緣》的話是他晚年的作品,原擬寫二百回,結果只完成一百回。

      作品寫唐女皇武則天令百花寒天齊放;衆花神不敢違旨,開花後遭到天譴,被謫爲一百個女子。

      而花神領袖百花仙則託生爲唐敖女小山,唐敖科舉落第,心情沉鬱,隨妻弟林之洋泛海出遊,經舵工多九公嚮導,歷觀海外諸國異人異事後入小蓬萊求仙不返。

      小山思親心切,出海尋父,卻意外地在小蓬萊泣紅亭內錄得一卷“天書”。

      回國後恰逢女試,錄取百女,實則令被謫花神在人間重聚。

      衆女及第後,拜謁宗師,連日飲宴、賦詩、遊戲,盡歡而散,小山也重入仙山。

      最後中宗復辟,尊則天爲“大聖皇帝”,而則天又下新詔,宣佈明年重開女試。

      同時隨着雍正七年“大開洋禁,西南洋諸國鹹來互市”之後(王之春《柔遠記》,卷四),人們的眼界開始擴大,日益要求打破閉塞局面。

      所以這種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李汝珍,使他能根據《山海經》以及漢晉宋元以來筆記雜著的記載,馳騁想象,在《鏡花緣》八至四十回中安排了許多海外奇國,着力描繪了這些國家的奇聞異見。

      一則以寄寓自己的社會理想,一則以譏彈當代的黑暗現象。

      這些類似《聊齋志異》中“羅剎海市”的國度,各有自己獨特的風習。

      君子國好讓不爭,寧可損己,不能損人。大人國民風淳厚,待人寬大,都以假想的形式集中體現了作者“昇平世界”的政治理想。

      而兩面國則嫌貧愛富,欺詐成風,一張張親切的笑臉迎人而來,藏在浩然巾後的本相卻猙獰可怕。

      這正是封建社會虛僞、狡猾的寫照,像是齒國人聰慧好學,兩個女孩兒大談音韻,竟然使多九公汗流浹背,可見自幼教育女子的重要。

      然而白民國卻有學究,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成“切吾切,以反人之切”。

      而淑國假裝斯文,酒保竟用“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萊要一碟乎?兩碟乎?”去詢問顧客。

      把醋當酒的老儒,咬文嚼字,一段日常對話竟連用了五十四個“之”字。

      這正是作者對儒林中的不學無術,酸腐不堪的學究進行尖刻的諷刺。

      他反對八股文,主張分科考試,量材錄用,使有一技之長者各得其所。

      這種要求顯然適應了社會分工日漸細密的發展趨向。

      此外作者還寫了無腸國的刻薄醃躦,爲富不仁,用糞便養活奴婢;毛民國的生性鄙吝,一毛不拔;結胸國的好喫懶做,翼民國的酷好奉承,豕喙國的善於撒謊。

      就這樣,作者在這些虛構的國度裏,以酣暢尖刻的筆觸,相當生動地表達了自己對封建社會的殘酷剝削和種種惡俗的憎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鏡花緣》竭力對一切社會問題發表意見,自‘嫁娶、葬殯、飲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的“失之過侈”,風鑑、卜筮、講屬相、擇風水等等迷信風俗的不近人情,都一一予以評論,提出了改革辦法。

      但是羅列現象多,深入揭發少,更沒有接觸到問題的本質,而封建士大夫的氣息很重:反八股而不反科舉,反對風水迷信卻以孝道爲本;他的烏托邦思想仍然跳不出儒家範疇。

      而一切理想的海外樂土上依然有皇帝宰輔,它們的社會結構也依然是封建制。

      要求提高婦女地位是《鏡花緣》十分突出的主題思想。

      這和當時資本主義因素的進一步發展,以及追求個***的社會啓蒙思想的擡頭是有關係的。

      作者在四十八回《泣紅亭記》裏說:“蓋主人自言窮探野史,嘗有所見,惜湮沒無聞,而哀羣芳之不傳,因筆志之。”這多少流露出作者爲婦女揚眉吐氣的創作動機。

      所以小說一開始就寫“女魁星北斗垂景象”,“百花獲譴降紅塵”的神話,藉以說明“今日靈秀”乃在女子的緣故。

      他要求女子自幼有讀書機會,長大了和男子同樣參加考試,反對男子壟斷文化,因而筆下的一百才女,有的文采驚人,有的深通醫理,有的精通數學,有的有膽識,有的有俠腸,一句話,都是些巾幗奇才。

      他尤其反對纏足,穿耳這些戕害人身的惡習;反對卜婚、娶妾這些強加給婦女的不平待遇。

      甚至連封建史家,文人一概否定的女皇武則天,對她提高婦女地位的德政也予讚揚。

      這種同情婦女,尊重女權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女兒國”的描寫中。

      這裏,“男子反穿衣裙作爲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以治外事”。

      而封建社會中女子身受的一切摧殘都轉嫁到男人頭上。

      林之洋入宮纏足的描寫,實際是讓男人設身處地去體驗女子的苦楚。

      這種朦朧的民主主義思想,和《紅樓夢》有相通之處。

      但《鏡花緣》中的女性已經不再是愛情故事中的主角,而是社會活動的參與者了。在古典小說中,這是破天荒的。

      然而作者畢竟生活在封建時代,他的觀點依然有很多封建色彩。婦女當權,他依然不能接受,武則天和女兒國王,他都不是當正面人物來寫的。

      武則天當政是“心月狐”“錯亂陰陽”;徐敬業叛亂失敗,作者卻深表同情。

      那些及第的才女也都不曾干預政治,只是陪伴皇帝的雅客罷了。

      父母包辦婚姻,男女授受不親,這些封建習俗,作者並未反對。

      由此可見作者的反封建是不徹底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